“聪明反被聪明误!”江苏,爸爸承诺女儿,只要努力学习,在学校获得一张奖状就给100元奖励。结果女儿一次性拿到三张奖状回家,找爸爸兑换奖金时,爸爸气不打一处来。
11月17日,在江苏,爸爸为了鼓励正在读初中的女儿的刻苦学习,承诺:只要女儿获得一张奖状就给100元。一听有奖励,女儿心花怒放,并告诉爸爸不许食言哦。
接下来女儿计划通过努力学习,希望获得老师以及学校颁发的奖励,回到家还有老爸的奖励,挺好。
但是没有多久,女儿觉得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奖状太难了,如果想要获得爸爸承诺的奖金奖励,必须想办法,另辟蹊径。
为此,女儿耍了一个小聪明,从网上购买奖状。而且,一次性就网购了三张,一张就是100元,三张就是300元,就这么的,拿回家找爸爸兑换奖励去。
回到家,爸爸一听女儿获得了三项奖状,比如,期中考试成绩前十名...打心底儿为女儿高兴,女儿有出息啊。
然而,高兴不过三分钟,爸爸仔细端详着女儿获得的奖励。比如:“...2023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调研测试中获得总分年级前十的好成绩。”“以资鼓励”。
在这过程中,爸爸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女儿一次性拿回三张奖状,这成绩也太好了吧。
终于,爸爸发现了问题,女儿拿回来的奖状上的印章以及签名不太真实,获奖内容的描述与学校通常颁发的奖状也有所不同,一系列的瑕疵让爸爸产生了怀疑。
进一步核实获奖的具体情况后,终于发现了女儿这三张奖状的来历。原来,都是从网上一次性购买的。
一时间,爸爸是气不打一处来啊。
不过,生气之余,爸爸还是冷静了下来,并对女儿的欺骗行为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真实的奖状吗,这样好吗?”
女儿低下头,沉默不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事说明,欺骗,耍小聪明是不得行的,诚实和真实才是很重要的品质。
女儿通过耍小聪明购买奖状,希望获得物质奖励,这肯定是不对。爸爸对女儿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奖状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是应该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女儿对物质的需求那么强烈?
我觉得,这件事提示社会以及家长朋友,需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虽然这个案例中女儿的行为是欺骗性质的,但是这也可能反映出她在某些方面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对认可、鼓励或者成就感的追求。
其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奖励可能反映出自我价值感较低,或者对自我评价不够客观。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三,多鼓励孩子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案例中,女儿可能认为通过购买奖状可以获得爸爸的奖励,反映出她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或者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就。
为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体育、艺术、学术等,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并获得真正的成就感。
第四,奖状通常是对孩子努力和成就的认可和鼓励,而不是一种可以购买的物品。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奖状的真正意义,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真实的成绩,才能获得真正的奖励和认可。
总之,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才可能会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