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中朝两方代表与美方代表在朝鲜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以志愿军取得最终胜利而结束。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彭德怀是此战的最大功臣,毕竟彭德怀是志愿军总司令,领导志愿军在朝鲜打出了国威。
然而,决战又岂止在战场,一场战争不仅包含战场上作战,还有战前决策、战前准备、后勤保障、协调指挥和外交谈判等工作。

准确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结果,如果仅以功劳来论,周总理的功劳要高于彭德怀。
自朝鲜战争爆发开始,周总理就参与到了战前准备工作中,并与毛主席等人共同制定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决策。
周总理连续三次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东北边防军部署、指挥机构、领导人和后勤保障等问题,还做了政治动员。
最关键的是,在中央政治局决策的过程中,周总理旗帜鲜明地支持毛主席的出兵提议,由此促成了彭德怀进京。
彭德怀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以后,周总理又协助毛主席进行战略决策,中央军委发给彭德怀的指示均由周总理起草。
根据战后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周总理起草了60多封重要指示电,其中包含战略部署和后勤保障等问题。

就战略部署问题而言,中央军委的决策基本都是毛主席与周总理联合制定的,周总理还提出了在作战中建设的伟大论断。
至于后勤保障问题,则完全由周总理负责,以至于战后聂荣臻说:
“抗美援朝的后勤工作,是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进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还全面领导了反对美国细菌战的工作,一面为志愿军筹备防疫器材,一面通过外交揭露美军的恶行。
抗美援朝战争打了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周总理一直负责外交工作,无论是与苏联谈判争取军事援助,还是在国际上发声谴责美国,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权,周总理都功不可没。
在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之前,周总理先是通过印度大使向外传递消息,表明我国的立场,之后又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谈判。

周总理利用出色的外交能力,周旋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苏联之间,既争取到了国际舆论支持,又拿到了苏联的军事援助。
1951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访华,就中朝军队联合指挥问题与毛主席交换意见,周总理力荐彭德怀担任联军总指挥。
毫不夸张地说,彭德怀能够在朝鲜战场打出国威,与周总理在背后支持密不可分,两人一文一武,配合十分默契。
除此之外,周总理还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领导了停战谈判工作,促成了停战协议,赢得了对美外交斗争的胜利。
在所有的中央领导人中,周总理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位,只是周总理领导的工作都被幕后。

抗美援朝战争中,周总理既是决策者,也是指挥者,还是一位能够将决策落实到前线的实践家,可谓是三位一体。
周总理以非凡的军事政治智慧和出色的外交能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