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烟瘾大,爱打桥牌,他的牌友却说:在他家打桥牌有两个规矩

听听风的雨 2025-04-28 11:35:51

在这个重要活动开始之前,各种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都是纪念建党101周年和香港回归25周年的消息。其中,一段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的原始录音视频格外引人注目,长时间占据热搜榜的显眼位置。

在视频里,邓小平同志的声音掷地有声,他明确表示:"主权问题没得商量,中国在1997年收回香港这事,绝对不能谈。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谈判的核心只有一个——香港必须回归祖国。"这番话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感受到他当时不容置疑的坚决态度。

毫无疑问,邓小平是推动香港回归的关键人物。他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的强硬作风赢得了全球的赞誉,而他的果断与坚定也深深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痴迷于打桥牌】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邓小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英国学者托尼·沃克曾这样评价:"邓小平将被历史铭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推动者。"

这位全球闻名的大人物,生活中却有着平易近人的一面。他的两个小爱好,恰恰展现了他有趣又接地气的性格特点。

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毕生都在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时刻都在思考国家大事。想要让邓小平同志暂时放下这些重要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陪他打桥牌。他自己也曾说过:"打桥牌对我来说,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锻炼头脑,还能证明身体状态。"

简单来说,桥牌是一种特殊的扑克玩法,但它和普通扑克在规则上有区别。玩桥牌要用去掉大小王的52张牌,其中A最大,2最小。这种游戏必须四个人玩,分成两对搭档进行对抗,不像普通扑克可以一个人玩或者随意组队。

打牌的人都爱跟熟人一块儿玩,邓小平同志也是这样。一开始他常跟邻居万里还有吴晗、张致祥一起打,后来回到北京,他的固定牌友换成了王汉斌、丁关根和王大明。之后又陆陆续续加入了不少新伙伴。

这些经常和邓小平一起打牌的老朋友们都认同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在牌局中,大家有个心照不宣的默契。首先,邓小平在牌桌上从不谈公事,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家庭琐事,一律闭口不提。他打牌就是打牌,把工作和休闲分得明明白白,绝不含糊。

一天,邓小平约了老朋友蔡公期一起打桥牌。当时,蔡公期正担任教育局局长,手头有件棘手的事让他焦头烂额,结果把和邓小平约好的牌局给忘了。邓小平心里明白,这位老伙计肯定是忙得脱不开身才没按时赴约,所以就在家里耐心等着他。

蔡公期猛然记起,匆匆赶到邓小平家中时,早已过了原本约好的桥牌局时间。

蔡公期一见到邓小平就赶紧道歉,邓小平顺势问他怎么迟到了。蔡公期满脑子都在想着教师住房紧张的问题,便认真地解释给邓小平听。他说自己正绞尽脑汁想办法,看能不能从每年拨下来的经费里省出一部分,用来给教师盖房子。只要房子多了,住房紧张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蔡公期越说越投入,看样子准备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邓小平。看到这情况,邓小平立即打断了他的话,对着蔡公期点点头,低声说道:"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得一件件来。"说完,邓小平就结束了这个话题,不再多谈,随即招呼蔡公期坐到牌桌前,让他快点开始玩牌。

牌局上大家有说有笑,可谁也没再提起刚才讨论的教师宿舍资金问题。四个人你来我往地打着桥牌,有时邓小平赢,有时蔡公期赢。邓小平出牌时总爱说几句俏皮话活跃气氛,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

桥牌结束后,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特意找到年轻的蔡公期,和他简单聊了聊。卓琳提醒蔡公期,以后打桥牌时不要和邓小平谈工作上的事。蔡公期听完立刻懂了,也为刚才的举动感到不好意思。

邓小平同志平时工作特别忙,连看报、读书、看电影时都在想着国家大事,几乎没有真正放松的时候。唯一能让他完全集中注意力、忘掉其他事情的就是打桥牌。我刚才还一直想跟他谈经费的事,现在想想,真是不该打扰他!

从那以后,蔡公期和邓小平打牌时只聊怎么出牌,再也不提工作上的事。他们一起打了15年牌,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邓小平身上,不只是蔡公期在打牌时跟他谈工作。当时,经常和邓小平一起打牌的王大明,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意见,就在玩牌的时候谨慎地提到了"为首都市委冤案平反"的事。

话音落下,牌桌上一片安静,邓小平沉默不语,也没搭腔,这让王大明心里七上八下,牌局也匆匆收场了。

王大明一到家,突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

邓小平同志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感到被冒犯,也不是因为违反了牌桌上不谈公事的惯例而不高兴。实际上,问题在于这件事本身,小平同志实在不好公开讨论。

王大明后来想明白了,从此打牌时再也不谈政治。他在后来的文章里写道:那些和邓小平做了十多年牌友的人,个个都懂得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该说的绝对闭口不提。

正因如此,邓小平才能和这些牌友们高高兴兴地一起玩桥牌。

邓小平打桥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输赢不重要,开心最关键。桥牌本身是个竞技性很强的游戏,有比赛就有胜负,这再正常不过了。虽然双方较量时往往很激烈,但在他的牌桌上,大家只图个乐子。

有一次,邓小平和聂卫平、万里、诸寿四个人一起玩桥牌。邓小平和聂卫平搭档,万里和诸寿一组。万里和诸寿的牌技比不上邓小平和聂卫平,结果被对方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看到他们输得太惨,聂卫平心里过意不去,就悄悄放水,让万里和诸寿不至于输得太难看。

邓小平发现盟友的举动后,并没有动怒,而是带着一丝笑意看着聂卫平,打趣道:“你这次又‘破纪录’了!”从那以后,他每次见到聂卫平的妻子,总会开玩笑说:“他下围棋是九段,打桥牌可算不上九段。”

邓小平打牌很有一套,和他玩过的人后来提起这事都赞不绝口。王大明就说过:"小平同志打牌特别有一套,防守严密、进攻果断、稳扎稳打……在我见过的领导里面,他打牌水平数一数二,连万里、吴晗这些人都比不上他。"

被誉为“桥牌女皇”的杨小燕曾和邓小平一起打牌,她这样评价:“邓老打牌时思路清楚,出牌稳重,能看出他精力旺盛、头脑聪明。他的桥牌水平,不是一般的业余玩家能比的,完全达到了专业级别。”

邓小平打牌很有一套,不仅技术好,脾气也特别好。赢了就笑呵呵的,输了也不急不躁,从不会怪罪搭档。他特别喜欢打桥牌,尤其爱和高手过招。在他看来,跟强手对局特别有意思,就算输了也输得很有水平,让人回味无穷。

【烟不离手】

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广为人知,而他的"老烟枪"身份也同样出名。在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里,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手里始终握着一支烟,还不时把玩着。这充分证明了他"老烟民"的称号确实名副其实。

早在20世纪20年代,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就养成了抽烟的习惯。那时,香烟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他曾坦言:"抽烟能让我心静下来,还能激发我的灵感。"我们都知道,抽烟时间越长,烟瘾就越难戒。邓小平从年轻时就开始抽烟,所以他的烟瘾一直很大。

长征路上,红军缺衣少食,连基本的粮食都供应不上,香烟更是稀缺。邓小平为了过烟瘾,想了个办法:他摘下路边树上的干树叶,搓碎后用废纸卷成烟卷,再点着火抽上几口。他还把这自制的"烟"分给了同样爱抽烟的罗荣桓将军。事后,邓小平打趣地对罗荣桓说:"我可是开了一家香烟厂呢!"

之后,负责民运工作的肖望东弄到了货真价实的烟叶,他给邓小平和罗荣桓每人分了一份。

邓小平看到那些上好的烟叶,心里乐开了花。金灿灿的烟叶让他爱不释手,他轻轻掰下一小块,仔细碾碎后装进烟斗,点燃后慢慢品味,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要是没烟了,邓小平就抽那种特别呛的旱烟。实在没辙的时候,他也会找有烟的同志借。有一回,香烟断了供应,他就向同样爱抽烟的毛泽东要了几根。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抽烟的习惯越来越重,甚至在会见外国代表时,他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先抽根烟!"

每次聊天,话题总免不了扯到抽烟的事儿。

1974年寒冬,美国议员曼斯菲尔德来到中国访问。他和邓小平有个共同爱好——都爱抽烟。一见到邓小平,曼斯菲尔德就掏出烟斗,笑着问:“我抽支烟,您不介意吧?”邓小平见状乐了,调侃道:“没想到遇到同道中人了,您随意。”

曼斯菲尔德一边抽着烟,一边向邓小平发牢骚:“卫生部管得太严了,连香烟都不让抽,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学斯大林那样改抽烟斗了。”

当时美国正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还把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四设为"无烟日"。这天不仅鼓励烟民们暂时戒烟,还要求商店停止售卖香烟。作为议员的曼斯菲尔德当然要带头响应,主动减少吸烟。

面对美国议员曼斯菲尔德的不满,邓小平同志轻松地笑道:"这禁烟政策啊,管得越严,香烟反而卖得越火,你说这能怎么办?"

曼斯菲尔德忍不住笑出了声,他觉得邓小平的话很有道理。他们俩都是烟不离手的老烟枪,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

邓小平虽然爱抽烟,但他很注意不影响别人。

1986年10月中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中国访问。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养源斋接待了她。为了表示对女王的尊重,邓小平这次表现得和平时很不一样。大家都知道他烟瘾很大,但这次会谈持续了四五个小时,他硬是忍着没抽一支烟。伊丽莎白二世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她知道邓小平平时烟不离手。回国后,她特意写信感谢邓小平:“希望没抽烟没让你太难受!其实我们并不介意,但还是非常感谢你的这份心意!”

不仅是伊丽莎白,连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对邓小平那次短时间戒烟的举动记忆犹新。

1978年11月,年过七旬的邓小平乘坐飞机飞赴新加坡,展开了一次重要的访问之旅。

邓小平爱抽烟是出了名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早就特意在他座位旁准备好了烟灰缸和痰盂。不过邓小平也清楚,新加坡总统府有规定,空调房里不能抽烟,再加上李光耀对烟味特别敏感,闻不得烟味。所以这次会面期间,邓小平一直忍着没抽烟。

李光耀在饭桌上表示可以吸烟,但邓小平依然选择不碰香烟。等到李光耀来中国访问时,邓小平仍然记得自己不喜欢烟味,当工作人员递烟给他时,他再次婉拒了。

在抽烟这件事上,邓小平同志总是很注意周围人的反应,并且愿意倾听别人的看法。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投票结束后,邓小平回到主席台坐下,像往常一样从上衣口袋里拿出熊猫牌香烟,点燃后开始吸了起来。

刚点上烟抽了两口,主持会议的宋平就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邓小平疑惑地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小平同志,主席台上请勿吸烟。”

那时候,全球都在宣传吸烟对健康不好,加上世界无烟日刚结束,邓小平在主席台上抽烟就显得不太妥当。因此,有代表悄悄递了张纸条提醒他。

邓小平一看到那张纸条,立刻掐灭了手中的烟。从那以后,大家再也没见他在主席台上抽过烟。

邓小平同志善于倾听他人想法,这种谦逊的态度让他在国际舞台上广受好评。

年纪大了戒掉烟瘾

世界无烟日提醒我们吸烟对健康有害,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包括吸烟者自己。但即使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人还是继续吸烟,因为烟瘾越重,戒掉就越困难。不过,邓小平同志在晚年成功戒了烟!

家人看到邓小平抽烟很频繁,心里特别着急。尽管他身体挺结实,可香烟里的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好,所以他们琢磨着劝他把烟戒了。

198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麦克华莱士,并接受了他的采访。

邓小平和麦克华莱士刚坐下,邓小平就习惯性地掏出烟,笑着问:"我抽支烟没问题吧?"麦克华莱士不仅欣然同意,还表示自己也想抽一根。

华莱士一开口,邓小平就递过去一根熊猫烟。华莱士刚接过来,邓小平就笑着对他说:"这烟是专门给我特制的,你看这滤嘴,比一般的都长。"

华莱士低头仔细看了看手中的香烟,有些意外地说:“还真是,这过滤嘴比烟本身还要长呢。”

没错,这种特制的香烟就是为了帮邓小平少抽点烟专门设计的。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表明,这招确实管用,邓小平的吸烟量明显下降了。

考虑到邓小平的健康状况,身边不少人建议他减少吸烟。邓小平自己也清楚戒烟对身体有益,最终下定决心戒掉了烟瘾。

邓小平抽了几十年的烟,是个老烟枪,到了85岁高龄,想戒掉这个习惯非常不容易。但他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把烟给戒了。戒烟后,他的烟盒里还剩下三根熊猫烟,到现在都还留着呢。

0 阅读:53
听听风的雨

听听风的雨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