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的李俊闭着眼睛问道:“那些人已经离开了吗?”
“他们已经走远,快到苏州边界了。”探子刚汇报完,床上那个假装生病的人立马坐了起来,哪有一点中风瘫痪的迹象,走起路来稳稳当当,眼神里透着精明。
“出发!”一声令下,在屋里等待多时的两位亲信立即拿起行李,跟着他踏上了开往国外的轮船,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宋江带着手下兄弟们进京领奖来了。这帮梁山好汉打了不少硬仗,个个都是立下大功的。现在跟着宋江混,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吃香的喝辣的。
李俊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带人走?而且他为什么不直接告别,反而要假装生病呢?
【混江龙李俊】
李俊是庐州人,家里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朝廷还不断加税,欺压百姓。这让他从小就知道朝廷根本指望不上。于是,成年后他决定出去闯荡,在扬子江上当了撑船的艄公。期间,他遇到有人偷偷卖私盐,换成一般人,可能早就去举报了。
这些年朝廷的所作所为和官场的腐败堕落,让他深受触动。他不仅没有去揭发这些事,反而自己也加入了私盐买卖的行列。表面上,他是个普通的船夫,实际上却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暗中从事私盐交易。
他从新手慢慢变成了老手。和不少人搭上了线,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在揭阳称王称霸。由于水性特别好,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混江龙"。别看只是个撑船的,脑子却特别活络,做事很有一套。倒卖私盐赚了大钱,可他并不满足于此。
他知道自己私下卖盐是朝廷重点打击的对象,迟早会出事,所以想找个靠山,认识些有实力的朋友,增强自己的势力。正巧宋江的势力正处在鼎盛时期,朝廷对梁山束手无策,这么强大的反叛力量让李俊心动,他打算投靠宋江,一起对抗朝廷。
他这人做事一向小心,觉得不能随便把自己的前途押在一个不熟的人身上,所以打算先处一处,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后面接连出现的机会,正好给了他观察和选择的余地。
【三救宋江】
宋江第一次路过揭阳岭时,李俊得知消息马上带着两个得力手下赶到岭下,想跟他认识认识。可等了好半天,连宋江的影子都没见着。为了不白跑一趟,他干脆带着手下上山看看,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岔子。
刚进酒馆,就撞见老板李立正在磨刀,打算对宋江动手。李俊见状,赶紧冲上去把人救了下来。李立是揭阳当地有名的恶霸,他和李俊平时有些来往,所以当李俊问起缘由时,李立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宋江进店后,得知此人正被官府重金通缉,便起了贪念,想砍下他的脑袋去换赏钱。他们喝下掺了大量蒙汗药的酒,没多久就昏睡过去。幸亏李俊及时赶到,否则宋江早就人头落地了。
宋江一觉醒来,对李俊的救命之恩万分感谢,立刻跟他拜了把子。他在李俊家住了几天后才告辞离开。后来宋江到了揭阳市,在街上碰到卖艺的薛永,一时心软就赏了他点钱。没想到,这一时好心,竟然惹来了当地恶霸的追杀。
揭阳镇由穆家两兄弟把持,他们规定镇上大小事务都得向他们汇报。可薛永身无分文,付不起疏通关系的费用,所以没去上报。这惹恼了这两个地头蛇,他们威胁镇上的百姓,不准任何人接济薛永。
宋江刚到这里,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他看到薛永生活艰难又生病,心里不忍,就给了些钱。没想到这举动惹怒了穆家兄弟,被他们一路追杀。他慌不择路跑到浔阳江边,没看清就上了一艘船。船开到江心,船夫逼他交出财物,然后把他推下了江。
宋江坚决不从,但他武艺不精,被船夫逼得一步步往后退,眼看就要退到船边,再退一点就会掉进水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俊的声音再次响起,他正在浔阳江上划船,恰好又碰上了宋江的生死关头。
李俊朋友多,跟谁关系都不错。船老板看在他的面子上,放宋江一马。后来李俊问清楚来龙去脉,主动当和事佬,在穆家兄弟和宋江之间说和,三言两语就把他们劝和了,原本的仇家成了朋友。
第三次,宋江在江州喝醉了酒,一时没管住自己,在酒楼的墙上题了一首诗,抒发心中的抱负。没想到,这首诗被人发现后,立刻有人去官府举报,说他意图谋反。
官府迅速派人捉拿了宋江,判了死刑。他的兄弟李逵得知消息,立即召集了十七位梁山好汉,冲进刑场救下了宋江。随后他们一路逃亡,在官兵的追击下逃到了江边。前有江河阻挡,后有追兵逼近,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驾船赶来救援的李俊发现了他们。
李俊招呼大家上船,一行人顺利脱险,继续前行。
三次并肩作战后,李俊和宋江结下了过命的交情,两人互相欣赏、彼此信任。李俊打定主意要跟着宋江干,决心一起投奔梁山。
【骁勇善战的混江龙】
梁山好汉人才济济,个个能打会算,李俊刚来想立马混个好位置,门都没有。宋江瞧出这情况,就出了个主意:先别急着安排,以后谁立了多少功,再按功劳大小来定。这办法说得在理,老大也点头同意了。
后来宋江让李俊和李逵一起驻守梁山旱寨,这显示出宋江对他的看重。李逵是位战功赫赫的猛将,跟着他容易建功立业,能帮助李俊在梁山迅速立足。每当宋江带兵出征,李俊总是随行。通过参与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破解连环马等重大战役,李俊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也逐步提升。
晁盖去世后,宋江接任梁山首领,他让水性极佳的李俊掌管水军。高俅率军进攻梁山时,李俊指挥手下封锁水路,用火攻烧毁官船,多次施展妙计,最终生擒高俅,赢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李俊原本打算和宋江一起对抗官府,没想到宋江竟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李俊是个私盐贩子,和官府天生就是死对头,他对宋江这种投降的做法很不认同,但也没多嘴,只是默默接受了宋江的决定。
李俊和宋江交情深厚,凡是能帮上忙的事,他都会全力支持。他带领兄弟们打下了檀州和太原,平定了淮西和方腊的叛乱,立下不少功劳。打仗难免有伤亡,梁山108位好汉四处征战,有的牺牲有的受伤,可朝廷一点实际的奖励都没给。
李俊察觉到他们这群人其实是被朝廷利用来干脏活的,就劝宋江重新回梁山。但宋江被招安后早就没了当初的雄心壮志,他觉得梁山兄弟们付出那么多,现在要是再回去,岂不是前功尽弃,这些年打打杀杀的就白忙活了。
李俊从小就看透了朝廷的真面目,深知他们这些人根本不会被朝廷接纳。那些上梁山的好汉,要么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起来反抗,要么是天性叛逆、好勇斗狠,个个都是朝廷通缉的重犯,手里几乎都沾了官兵的血。
一个腐败的政府,怎么可能接纳那些曾经杀害过自己官员的逃犯?又怎么会去表彰那些公然反抗的叛军?李俊对此深表怀疑。
他知道宋江是真心为梁山好汉们考虑,不愿意他们一辈子都背着“土匪”的骂名。但宋江看错了形势,这个朝廷里奸臣当权,皇帝昏庸无能,他把希望放错了地方。
打完方腊后,宋江准备带兄弟们回京城领赏。这时李俊私下和几个信得过的兄弟商量,打算找机会脱离大部队单干。路过苏州时,李俊假装得了中风,说自己走不动了,让宋江别等他,还特意留下两个心腹照顾自己。
那时候宋江急着赶回京城,生怕误了面圣的时机,只好马不停蹄地赶路。他把自己最信任的两个手下留在苏州“休养”。等梁山的人走远后,这三个人悄悄坐船出海,从此销声匿迹。
他出国之后,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成为国主子孙世袭】
《水浒后传》里提到,他和兄弟们远渡重洋,来到了暹罗的金鳌岛,自封为征东大元帅。暹罗国王得知此事,立即派出大量军队前去围剿。然而,李俊的指挥才能远胜于当地部族,他们很快就打败了对方,成功占领了那片土地。
站稳脚跟后,李俊拉起了一支起义军,直接杀向暹罗首都。眼看大军压境,暹罗国王立即派人求和,提议联姻结盟,双方共谋大业。本以为从此可以相安无事,谁知朝中奸臣得势,害死了国王。李俊见状,率领全岛将士倾力出击,剿灭了这些奸佞之徒。
恰巧有一群能干的兄弟前来投靠,在他们的帮助下,李俊成功平定了内部纷争,被推举为国王。他提倡和平发展,由于出生在大宋,对故土仍有感情,于是尊大宋为上国,开始定期进贡,这促使暹罗的文化得到了提升。
大宋军队被金国打败后,他率军救出了宋高宗,因此被封为暹罗国王,这个王位由他的后代代代相传。
再看看那些回京交差的梁山好汉们的结局,皇帝假借慰劳之名赐下美酒,高俅却在酒里做了手脚,宋江、李逵、卢俊义三人中毒身亡,吴用和花荣发现宋江已死,便在他墓前上吊自尽。
梁山好汉们各奔东西,有的丢了性命,有的回了老家。结局是,108位英雄中,6人当了和尚,14人退出官场隐姓埋名,13人因病去世,60人战死沙场。曾经威风八面的梁山军,就这样四分五裂,彻底瓦解了。
李俊最初只是个划船的,最后却当上了一国之君,这难道只是运气好吗?当然不是,他的成功背后都有迹可循。
首先是胆子大。在宋朝,卖私盐是掉脑袋的大罪,一般人都不敢碰,可李俊不仅干了,还干得风生水起,成了揭阳一带的土皇帝。他善于观察形势,悄悄扩大地盘,敢想敢干,这份胆量是他成功的关键。
第二点是他结交了不少朋友。在倒卖私盐的时候,李俊结识了许多有本事的年轻人,不仅有内地的,还有海上的。正是靠着这些关系,他才敢大胆地出海闯荡。
第三点是他做事果断,毫不拖泥带水。在之前的一场战斗中,情况十分危急,根本没时间向上级请示。他当机立断,直接下令用水攻太原城,抓住了最佳战机,最终打赢了这场仗。
第四点是他考虑得很全面。其实他完全可以直接跟宋江说明情况,或者找其他理由离开,但他偏偏选择了装病。这是因为他想带走自己的得力助手。童家兄弟跟着他这么多年,不仅能力强,而且非常可靠,是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如果他想在海外重新开始,没有这两个帮手,肯定会寸步难行。
要是他直接跟宋江说想走,自己一个人离开倒没什么,反正去哪儿都行,宋江也不会在意。但如果他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两位重要将领,那就容易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想自立门户。更麻烦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其他人开了个坏头,导致宋江的队伍人心涣散。
第五点是他看得很透。当所有人都跟着宋江做白日梦,幻想着摆脱“草寇”身份、风光回朝的时候,他却头脑清醒,仔细琢磨朝廷打的什么算盘。没过多久,他就看穿了朝廷是在利用他们,于是立刻想跳出这个坑。
第五点是有勇气打破常规。当朝廷招安时,梁山好汉们纷纷为其效力,最终深陷其中无法脱身。然而李俊却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果断放下一切,远走他乡,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李俊外号“混江龙”,这个名号似乎暗示了他不会一直留在梁山听命于朝廷。龙天生就不是困在池塘里的生物,他能在局势中翻云覆雨,也能随时抽身而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最终离开了梁山,避免了战死的命运,还当上了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