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队苏联红军押送着几名特殊的囚犯来到中国辽宁抚顺。这些囚犯来头不小,其中包括曾经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当过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还有被称为大汉奸、担任过"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以及一些其他的战犯。
溥仪和张景惠这些人被当成战犯押回国内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他们不知道共产党会怎么处理自己:是直接枪毙呢,还是关进牢里饶他们一命?
张景惠心里七上八下,他儿子张梦实是最早一批被遣返回国的战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会不会受到不公正对待?
刚踏进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大门,张景惠就急不可耐地东瞧西看,结果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他最宠爱的小儿子张梦实,竟然穿着管理所的制服,正朝他迎面走来。
张景惠看到这场景,脑袋嗡的一下,瞬间闪过一个他从未考虑过的想法,顿时明白过来:"我算是看明白了!小家伙,你可真会演戏,把我耍得团团转啊!"
【表面是战犯,实际是特工】
1945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已经稳操胜券,日本人的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在无数爱国志士的奋斗下,胜利终于到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大街小巷都在传递这个好消息。
在中国东北的某些地方,有些人的心情格外沉重,脸上难掩忧愁。
这些人在伪满洲国担任职务,替日本人做事,都是背叛祖国的汉奸。
最害怕的,非末代皇帝溥仪和“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莫属。
溥仪心里害怕,不光是因为他指望日本人帮他“恢复清朝”的希望破灭了,更因为他之前按日本人的命令,干了不少对不起国家、愧对祖先的坏事。
张景惠也一样,日本人要是没了,他这个卖国贼该怎么活下去?
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不会容忍他这个卖国贼的身份,除了逃到国外,他别无选择!
这和溥仪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和几个"大臣"凑在一起,商量着怎么逃出去。
没想到,就在他们策划逃跑的当口,一位隐藏在他们内部的“红色特工”已经摸清了他们的逃跑路线,并迅速将这一重要情报传递给了苏联红军。
当溥仪和那些卖国贼慌慌张张跑到火车站、机场想溜之大吉时,苏联红军就像从天而降的英雄,把这些人一个不落地全给抓了。
溥仪、张景惠和那些所谓的"大臣"们,全都被抓起来当作战犯,送到苏联去坐牢了。
需要说明的是,和张景惠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幼子,名字叫张梦实。
苏联对待这些战犯还算宽容,只是把他们关押起来,安排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改造。
这一关,整整过了五年。
张景惠心里一直觉得对不住儿子,因为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头。但张梦实这孩子特别懂事,从来不说一句埋怨的话。
五年之后,苏联决定把这批犯人送回中国,张梦实作为首批人员,第一个动身离开。
到了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正式成立。尽管国内还存在着一些零星的动荡,但整体上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和平的曙光已经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苏联才决定把这批战犯移交回中国处理。
这消息简直让人目瞪口呆,苏联那边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竟然把一个"自己人"关在牢里关了整整五年!
张梦实还公开了一个秘密:当年给苏联红军通风报信,协助抓捕溥仪和张景惠等人的"红色特工",其实就是他自己。虽然表面上他是汉奸的儿子、富家少爷,实际上却是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出身富贵,却没有带来快乐】
一个出身于汉奸家庭、家境显赫的富家公子,究竟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隐秘战线上的革命战士的呢?
这事儿要讲清楚,还真得费点口舌。
张梦实的父亲叫张景惠,他出生在1871年,也有人说是1872年,地点是奉天府的八角台。他家境普通,祖上都是种地的农民,父亲靠卖豆腐养活一家人。
张景惠打小就闲不住,特别喜欢和那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年纪轻轻就频繁出入各种赌场。
清朝末年,外国势力不断入侵,朝廷软弱无力,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占据地盘,自立为王。
张景惠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他在八角台镇组建了一支保安队,自己担任队长,专门给镇上的有钱人看家护院。
张作霖遭遇土匪埋伏后,一路逃到八角台,幸得张景惠出手相助。自此张景惠攀上高枝,成为张作霖的得力助手,常伴左右。
张作霖原本只是个普通百姓,后来却当上了称霸东北的“东北王”。张景惠一路追随他,也跟着平步青云,先后担任了旅长、师长和司令等重要职位。
直奉大战那会儿,张景惠带的队伍纪律松散,打仗老吃败仗。他还跟直系的大佬曹锟走得近,结果跟张作霖闹掰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搞了个所谓的"满洲国",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推上了傀儡皇帝的位子,想借他的名义来统治中国。
在南京国民党担任职务的张景惠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动了心思。
张景惠为了回东北享清福,同时想捞取更多权势,竟然公开背叛祖国,投靠日本人,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从此成了人人唾骂的大汉奸。
张景惠在国内名声不好,可他带着家人在东北照样过得挺滋润。
如今,张梦实作为他最小的孩子,也到了该进学堂的年纪。
但没过多久,张梦实就意识到,尽管自己是"总理大臣"的儿子,可他的生活并不如意。
由于他爸爸当了汉奸,班上的同学都躲着他,没人愿意跟他来往。
张梦实渐渐意识到,身边人对他议论纷纷,"汉奸"、"卖国贼"这样的字眼不断传入他的耳中。
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父亲竟然是个“汉奸”,也就是那种背叛国家、出卖民族利益的人!
张梦实虽然家境优渥,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可心里总不是滋味。他身边没有一个知心朋友,这种孤独感让他倍感压抑,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
日子过得挺滋润,啥都不缺,但张梦实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人与人之间少了那份真感情,让他觉得生活有点不真实。
张梦实对日本人没什么好感,这让他和父亲之间闹过矛盾。每当他看到父亲在日本人面前低眉顺眼的样子,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梦实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想法:走出东北,离开家乡,去外面闯一闯,看看更广阔的天地。
【留学期间,他成为一名特工】
1940年,虽然张景惠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架不住儿子张梦实一再要求,最后他还是咬牙掏了一大笔钱,把儿子送到日本去读书了。
一到日本,张梦实就像出笼的小鸟,思想瞬间变得开阔自由。
在日本读书那会儿,张梦实读了不少马克思和列宁的书,从此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深认同这种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张梦实越来越觉得父亲的行为让人不齿,父子俩的观念分歧变得更加严重。
张梦实在日本读书时,身边有不少伪满洲国高官的子女,他主动跟这些人拉近关系。
张梦实高兴地看到,这些同学和他想得一样,都讨厌"伪满洲国",并且为自己是"伪满洲国"官员的孩子感到丢脸。
张梦实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们一块儿研究马克思主义,交流人生抱负,那段日子他过得特别充实,有生以来头一回觉得自己真正活出了意义。
随后,那些“伪满洲国”官员的子女在日本组建了“东北留学青年救亡会”,张梦实也加入了这一组织,从此坚定地选择了与其父张景惠背道而驰的人生方向。
1941年,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正式打响。
那时候,远东地区是苏联和美国打交道的关键地带,地位特别重要。苏联专门派军队在那儿守着,重点保护港口这些交通枢纽,为的就是能把各国援助的物资顺利运回国内。
苏德战争打响后,苏联形势危急,他们琢磨着要不要把远东的部队调回来,但又担心日本会趁虚而入。于是,苏联急需搞清楚日本前线指挥官山下奉文的具体动向。
党组织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只有20岁的张梦实,主要考虑到他是张景惠的儿子,行动起来比较方便。
在思想洗礼下,张梦实彻底蜕变了,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少年,而是心怀家国大义。他果断接下了使命,借口探亲离开日本学校,踏上了归乡之路。
张景惠心里乐开了花,不光是因为很久没见的儿子终于回家了,更让他惊喜的是,儿子这次出门回来,好像突然懂事了,变得特别体贴父母。
张梦实一回到家,就主动关心起张景惠和母亲的近况,态度比以前温和多了。他不仅不再顶撞父亲,还主动表示想帮父亲分担工作,学习处理一些事务。
张景惠没多想,领着儿子跑遍了“伪满洲国”的各种办公场所,心里还挺欣慰:孩子总算懂事了,知道孝敬老爹了,这些年没白养他!
他压根没意识到,儿子这么卖力干活,其实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
现在,张梦实早已秘密加入了红色特工组织,而他的父亲张景惠却对此一无所知。
张梦实费尽心思,从父亲保管的两份秘密档案里找到了山下奉文最近的动向,随后通过秘密途径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苏联方面收到消息后,认为日本没时间进攻远东,就立刻把驻扎在远东的部队调回莫斯科参战,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出了大力。
【真相大白,老父感叹:你骗得我好苦!】
1943年,张梦实从学校毕业,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工作安排。
组织安排他加入长春的秘密情报小组,从此他成了一名隐秘战线上的革命战士。
张梦实的老家在东北,而长春作为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派他去长春情报组工作,能更好地发挥他的优势,便于任务的顺利推进。
就这样,张梦实摇身一变,以“特工”的身份重新登场。
在日本待了几年,张梦实已经变得很有文化修养,张景惠特别欣赏他,经常带他参加各种政治活动,让他结识了不少军界大人物。
日子久了,"伪满洲国"的大小官员都认得了风度翩翩的张梦实。他在官场上结识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有机会跟"伪满洲国"的要员和日本高层打交道,这让他办事更加得心应手。
有一次,张梦实在社交聚会上认识了日本人谷次亨。他敏锐地察觉到谷次亨是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于是很自然地与他拉近了关系。
谷次亨完全没料到,那个花钱大方、抢着付账的“总理儿子”竟然是间谍,他压根儿就没起过疑心。
张梦实从谷次亨那里得知了一个关键信息:日本人在“伪满洲国”的实际控制核心是一个叫火曜会的秘密组织,这个非官方团体成功蒙蔽了所有人。
张梦实把这条重要消息传递出去,为党组织制定应对"伪满洲国"的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
张梦实潜伏的时候,谁都没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他成功为我党传递了大量关键信息。
谁会料到,堂堂总理的儿子竟是个秘密特工?张梦实就这样光明正大地混迹于高层圈子里,悄无声息地为组织效力。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溥仪一行人打算逃离。
张梦实完全不顾个人安全,第一时间就把溥仪一行人的逃跑路线透露了出去,这些人里有他父亲,也包括他自己。结果,苏联红军成功地把溥仪他们一网打尽。
张梦实被捕后,为什么没有马上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反而选择隐瞒,结果导致他和父亲一起被关押了整整五年呢?
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始终对共产党抱有敌意,双方关系紧张,随时可能再次兵戎相见。
张梦实一旦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很可能会连累整个“长春情报组”跟着遭殃,就像拔起一根藤蔓带出一串瓜,后面还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他也无法预料。
出于安全考虑,张梦实在苏联监狱里默默度过了整整五年,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当苏联方面准备安排他回国时,他通过苏联军方了解到国内的局势,这才放心地公开了自己红色特工的身份,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一幕。
当时张景惠和溥仪他们被押送回国,当看到儿子穿着制服站在面前时,张景惠瞬间什么都清楚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小儿子居然是共产党特工,满肚子的话最后只变成一句:“你可把我瞒得好苦啊!”
张梦实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但他依然坚持跟父亲说,咱们中国人就该互相帮衬,他可不愿意当卖国贼。
经过儿子的耐心开导,张景惠终于放下顾虑,自愿走进监狱接受改造。
共产党对张景惠和溥仪等人采取了宽大处理,只是希望他们能认真学习,努力改造自己。
张景惠错过了首次特赦的机会,1959年,他在狱中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张梦实后来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曾担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退休后定居长春,与家人一起过着安稳的日子。
【结语】
在旁人眼中,张梦实或许算不上孝顺,毕竟是他亲手将自己的父亲送进了牢房。
张梦实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好儿女。他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处或前途,而是为了咱们国家的发展,为了亿万老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