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社会上捣蛋,为何追责不从家长开始?

霖华看情 2025-02-11 18:52:39

在当今社会,一些现象似乎让教师群体陷入了“背锅”的困境,而家长的责任却常常被忽视。以下几点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孩子在社会上捣蛋,为何追责不从家长开始?

孩子在车站地下车库玩耍捣乱,这种行为发生在假期,孩子已回归家庭和社会。在校期间孩子是学生,学校和教师有教育管理的责任;但放假后,孩子就是社会的一员,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理应承担起监护和教育的责任。然而,当出现问题时,却常常将责任推到班主任和校长身上,理由只是孩子是“学生”。这种逻辑显然站不住脚,难道孩子一放假,家长的监护责任就自动消失了吗?

2.假期防溺水,为何要让老师“长臂管辖”?

孩子放假回家后,防溺水工作成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甚至要求老师包联每个学生,进行假期“遥控”管理。这种做法不仅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感,还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老师鞭长莫及,假期中老师即使提醒,也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难道不应该承担起孩子居家期间的安全监护责任吗?这种将学校责任无限延伸的做法,难道不是在人为制造隐患吗?

3.年假家访,是否过于“任性”?

年假期间,老师要进行家访,甚至出现“4个老师轮番家访”的情况。试想一下,过年期间,本该是家人团聚、休息的时候,却有陌生的老师频繁上门家访,这种安排是否合理?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突然有多个陌生人上门,家长会感到舒适吗?这种安排不仅打乱了老师和家长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家长的反感。安排工作的同志,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地给老师“加码”?

4.孩子违法犯罪,为何要让老师“背锅”?

孩子在社会上违法犯罪,却将责任归咎于老师,这种做法简直荒谬至极。教育孩子成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社会风气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孩子违法犯罪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难道法律也开始“株连九族”了吗?老师又怎么能代替家长去履行监护责任,又怎么能改变社会风气呢?

总结

这种无边界的推责和懒政现象,让教师群体背负了过多的“无限责任”,而学校也早已不堪重负。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同样不可忽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是“学生”,就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学校不是“无限责任学校”,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教育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明确责任边界,减轻教师的不合理负担,让教育回归科学和合理的轨道。

后果都自负了,还要老师暑假巡河干嘛呢?

0 阅读:7
霖华看情

霖华看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