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野战军之中,以四野和三野的军力最为强大,不仅人数多、枪械多、装备也多。以四野为例,在入关之时,其野战兵力就已经达到了80万之众,加上地方部队,妥妥的百万大军。
当时东野各纵队师团大大超员。12个步兵纵队,每个纵队4个师5万多人。华北部队两个兵团7个纵队,总计13万人。东野的一个纵队,就能比得上华北一个兵团。到了1950年1月,四野军力就已经达到150万人。
反观华东野战军,其建军之初,也就是1947年1月,大约有58万兵力,其中主力纵队大约27万人。淮海战役后,华野被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其部队总数竟仍然只有58万人。到了1949年冬,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之时,第三野战军也刚刚满90万人,也就比四野入关时多一点。
要知道,东野和华野的起点其实差不多。东野整军、建军之时,野战军总数也是27万人。那么为何东北野战军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扩军百万,而华野军队总数却原地踏步呢?
一、罗荣桓用三招扩军百万东北野战军从30万扩充到80万,仅仅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在这方面,罗荣桓和林彪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扩军方面,有“政工元帅”之称的罗荣桓可谓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四平战役之后,毛泽东给了林彪史无前例的权力,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都交给了林彪。为了让林彪安于战场指挥,毛泽东知人善任,将根据地以及军队建设,都交给了罗荣桓、高岗以及陈云等人。
早在抗日时期,罗荣桓就是建设根据地,创建正规野战军的高手。其中,我军之中最为强大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就是罗荣桓的杰作。可以说陈毅、粟裕手中20多万野战军,都是罗荣桓苦心经营的结果。
解放战争爆发后,罗荣桓将他的天赋带到了东北。四平战役之后,东北民主联军损失惨重,其战斗骨干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开小差、倒戈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重整旗鼓,罗荣桓临危受命,开始了他的整军工作。
罗荣桓到任之后,主要做了三项工作:剿匪、土改以及整军,哪一项都很棘手,哪一项都至关重要。三项工作只要有一项没做好,就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结果。
首先是剿匪,罗荣桓和林彪之所以强调要剿匪,是因为国民党把持着城市,而土匪则把持着农村。我军正面与国民党交战,而土匪则在后面骚扰、捣乱,让我军连觉都睡不了。不仅如此,土匪还威胁恐吓广大的农民,让他们不敢帮助我军,也不敢参加人民解放军。
其次是土改。在我军进行大规模的土改之前,东北人民将国民党军视为正统,反而将我军误认为匪。我军来了,老百姓都关门闭户,别说是食物,就连水也不肯为我军提供;国民党军来了,老百姓则张灯结彩、箪食壶浆相迎。
正因为老百姓不配合,我军饿了,没人提供粮食;受伤了,没人愿意帮忙收容;天气冷了,也没人帮助解决被服。林彪曾感叹:“东北毕竟不是江西老苏区啊!”
很显然,如果争取不到民心,是没有人愿意主动参加解放军的。
最后是整军。抗战结束后,我军出关之初,曾吸纳了大量部队。但由于征兵工作做得十分粗糙,导致玉石难分,部队里涌入了大量流氓、地痞、宪兵、土匪、伪警察等坏分子。这些坏分子的存在,不仅不能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反而经常开小差甚至叛逃。平时也像往常一样欺压百姓,败坏我军的名声。
因此在扩军之前,我军必须改造刚入伍的新兵,必须要剔除这些坏分子,彻底纯化为革命武装。
罗荣桓戴着眼镜,身体也不好,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但是他好就好在认真细致、重视细节、讲究谆谆善诱、循序渐进。通过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剿匪战争,我军将农村基层从土豪劣绅以及土匪手中夺了过来,建立了精干而稳固的农村基层政权。
通过暴风骤雨一般的土改,农民们得到了土地,民心也渐渐站在了我军的一边。为了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农民们踊跃参军,投入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之中。而这些农民,成为了我军最为巩固的兵源,陈云曾说:
“由于进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了身,我们党才能在东北站住脚、扎下根,我们的部队才能有这么充足的兵源,、那么充足的粮草,来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较量。”
剿匪和土改完成后,罗荣桓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军以及扩军运动。在整军之前,我军扩军主要依靠补充俘虏兵。然而单靠俘虏兵补充部队,是不能保证战斗力的,随着战争的深入,从内地来东北的老战士越打越少,俘虏成分越来越多,就会出问题。罗荣桓认为,要想我军在短期内得到大发展,还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从贫苦农民中招收新战士。
一方面,罗荣桓花了很大力气,将坏分子从军队中剔除,凡是当过土匪、伪军和伪警察的都不要。抽大烟的、身体不合格的、有心病的也不要。
另一方面,广招翻身贫农,建设强大的二线兵团。组建方法是动员大批工农群众入伍,抽调一批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干部和老战士为骨干,不经过地方部队逐步升级的阶段,直接编为独立团。经过短期训练后,即补充主力或编成新的师。
这项工作就是由罗荣桓亲自主抓的,各地方军区实施。在罗荣桓的主持之下,东北野战军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到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由38万人扩充至70万,加上地方部队30多万人,总兵力达到105万。可谓是真正意义的百万大军。反观国民党军,陈诚竭尽全力征兵、调兵,也才征集了54万军队,仅是我军的一半。因此我军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解放了东北97%以上的领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林彪也功不可没“兵贵精,不贵多”,缺乏训练的军队无疑是乌合之众。而四野大军人数不仅多,而且特别精锐。毛泽东曾评价四野大军:“林彪的部队,壮得很。”黄永胜曾说:“就凭我们东北野战军,就足以和蒋介石争天下了。”
东北野战军为何如此精锐?首先,东野的装备非常好,我军出关后,缴获了大量原关东军的部队,拥有大量机枪以及火炮,甚至还有一些坦克。
其次,林彪对于部队的训练抓得非常严格。
林彪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特别珍惜战士的生命。当部队遭遇了惨重伤亡,一向很少有表情的林彪也会流泪。
四平战役后,东北民主联军遭到了惨重的伤亡。林彪痛定思痛,决定改变训练方法、革新战术,全面提高我军各级指挥员的素质和战术。
林彪平时不说话,但讲起战术来却不厌其烦。大会小会反复叮嘱,反复强调,手把手地教。将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等六大战术原则深入贯彻到东北每个指战员的心中,包括文盲战士也不例外。
每次打完仗,林彪都会命令各纵队和各师指挥员汇报作战经验,检讨失误和不足。每当大仗即将打响,林彪就会命令各部派遣一批营、团干部到军政大学参加集训。平时林彪会让有文化、有经验的干部进行演讲。而有时候,林彪甚至会亲自上阵,为军官们上课。
1948年2月17日,林彪在冬季作战的间隙,从双城总部赶到哈尔滨,为军政大学的干部做了一天的报告,讲得就是“四快一慢”。以往沉默寡言的他,刹那间变得滔滔不绝。讲完后,林彪做了总结发言:
“学习战术的最好方法是学战史,学很多的战例,战后的检讨,整理自己的经验,吸收人家的经验,加上演习,好好掌握了几条,正确应用到实际中去,就能打垮蒋介石。”
在林彪的一手培训下,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不仅攻坚、野战能力大大加强,伤亡也大大减少。
四野人数远比三野多,但伤亡却远比后者为少。整个解放战争,四野伤亡20万人,而三野则伤亡60万,是前者的三倍。
对一支军队的评价,莫过于他敌人的评价。杜聿明在和傅作义谈及东北野战军时,曾噤若寒蝉地说:“关外共军远比关内共军强。”他还预测,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将在一年之内横扫全国。
辽沈战役后,关内国军更是患上了“恐狗皮帽子症”。这是因为东北野战军的制式装备,就有狗皮帽子。傅作义听闻东野入关后,吓得魂不附体,慌忙龟速进北平和天津,最终被团团围困;淮海战役时,国民党军也因为看到了“狗皮帽子”部队而军心崩溃。事实上,他们所面对的依然是华野部队。只是因为华野得到了东野的物资援助。
蒋介石缴获了林彪亲自编写的战术册子后,甚至将其刊印,发给将军甚至基层士兵学习。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军战史也评价,四野的38军、39军、40军,要远远强于其他野战军出身的军队。
三、华东野战军的难言之隐说完了四野为何扩军如此迅速,现在也要说说三野大军为何打了2年,人数却“零增长”。
与东北野战军相比,华东野战军缺乏一个稳固的后方。华东军区的二级军区虽说不少,自南而北分别是苏中、苏北、鲁南、鲁中、胶东、渤海,共6个军区,但苏中、苏北两区只有军队而无根据地,江苏全省基本都被国军控制了。
在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之后,我军主要是内线作战,国民党军在山东长驱直入。虽然他们屡遭惨败,但同时也对我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国民党军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将“还乡团”带回来。在蒋介石的纵容下,这些土匪恶霸对翻身农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让齐鲁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七月分兵之后,山东根据地更是差点全境沦陷,连首府临沂以及后方胶东都丢了。相比之下,东北野战军虽然也损失了很多根据地,但北满根据地却一直很巩固。因此东野有能力、有余力进行整军和扩军,但山东根据地却没这个条件。
更要命的,是华野部队极其缺乏训练,战术较为落后。而这也给华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1948年1月,陈毅总结一年的战果,做了名为《华东地区一年自卫战役的年度初步总结》的报告。在报告中,陈毅愤怒地说:
“华野一年伤亡七万人,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和落后,伤亡很大,否则伤亡是可以减少的。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北伐时期的战斗方式,人海战术,采取波浪式的集体冲锋。”
1947年,华东野战军的战绩可谓是无人出其右。但在人员牺牲上,也冠绝所有解放区。战术的缺憾,一直制约着华东野战军人数的增长。损失太多,却难以补充。因为在历次战斗中,损失的大多是战斗骨干;而补充进来,却是国民党军的俘虏兵。而教育、改造俘虏兵,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因此华野虽然不断取得胜利,但最终因临朐、南麻之败,不得不退出山东,转向中原进行作战。很显然,华野在山东已经坚持到了极限。
当时,华野战术的落后,甚至连国民党军俘虏也看不下去。他们说:
“你们的战略很凶,我们只是在战略上失败了。”
一些被俘的师长、旅长也说:
“共军不懂军风纪,武器杂乱,甚至连口令都喊不好,有时候闹笑话。”
。“你们的指挥是肉弹战术,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
他们甚至不服气地说:“你们这样的军队是怎么打胜仗?”对此,我军只好回答:“不管怎样,总是把你们俘虏来了。”
许多华野基层指挥官自“大老粗”为荣,甚至出现了“解放战士”指挥营长打仗的笑话
例如我军一个营长指挥三个连去攻打一个村的敌人。村外有个开阔地,营长不用迫击炮和机枪进行掩护,直接让战士们向前冲击。结果敌军等我军冲到七八十米的位置,立即用机枪反击,一次就死伤七八十人。
后来一个解放战士说:“你应该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随后营长果然用三挺机枪封锁了敌人的枪眼,终于压制住敌人的火力。随后营长指挥士兵们发动冲锋,最终逼降了敌军,未损一人。
要知道,这名解放战士在国军中不过是一个班长。在战术上,我军营长竟不如国军一个班长。
为了快速加强华野将士的战斗素养,陈毅、粟裕不得不“化敌为我”,尽快吸纳有经验的解放战士。
解放战争第一年,华野俘虏敌军26万人,除了少数军官送到后方学习改造,部分伤兵、身体条件差的释放外,绝大部分都补入我军各部队。
其中孟良崮战役后,我军俘虏了74师的2万多名俘虏。陈毅不惜违反规定,决定一个也不放走,而是将其拆散,补入各部队,希望这些精兵能够帮助我军将士快速进步。
为了让有经验的解放战士感到光荣,感到被需要,我军往往会积极为他们评功评奖,给他们挂上红布条,升为班长甚至排长。很多解放战士高兴地说:
“在蒋介石那里,当兵一辈子也升不了,到解放军不几天就升了班长。”
补充俘虏,虽然能有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能够保持华野大军的建制完整,但却无法像“林彪练兵”那样,从根本上解决战术素养低的问题。在淮海战役中,战术蠢笨所造成的不必要伤亡依然大得惊人。
特别是在碾庄圩战斗中,我军在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同时,遭遇了极为惨重的伤亡。伤亡人员多是各部的战斗骨干,排、连、营各级干部伤亡很大,缴获还小。有一个连上报有220人伤亡。这个连满编为120人,由于不断补充兵员,以至于伤亡人数已经达到满编数的两倍。如此血战,让很多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叫苦:
“伤亡太大了”“部队不充实了”“不能再打!”
为了加强攻势,粟裕不得不加快将俘虏补充入部队的速度,往往早上还是国军士兵,晚上就是解放战士了。
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华野和中野一起歼敌55万人,但自身伤亡也超过了10万。战斗期间,粟裕禁止部队上报伤亡数字。但他却依然被山一样的压力所摧垮,血压一度达到220。黄百韬自杀后,粟裕更是一头晕倒。战士们的流血牺牲,给粟裕造成了太大的心理和生理创伤。渡江战役之后,粟裕就彻底病倒了,以至于错过了抗美援朝战争。
而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三野在战术上的不足,依然为扩大战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例如在长津湖之战中,三野第九兵团就遭到了惨重的损失。除了零下40度的极寒,战术上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部队都掌握了四野的“六大战术原则”。
由于对美军火力认识不足。第九兵团在战场上,不止一次出现集团式的密集冲锋,然后被美军凶猛的火力所收割。在美军战史中,他们对于第九兵团的评价不如四野部队。只是认为9兵团第27军,只比38军、39军和40军稍差一点。
陈毅、粟裕并非不懂练兵,但山东的战况让他们没有练兵、整兵的空间。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也很无奈。
用户16xxx99
华野打的太苦了,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整军。
壮志凌云 回复 08-18 14:25
所有人都忽略一个问题,东野从华野要了多少干部走
流浪的小老虎 回复 07-22 05:52
多去一两个军东北结果还是一样,当时限制杜聿明没有越过松花江的原因不是兵力不够而是后勤跟不上,四平一战东野的主力部队基本全部打残大部都已丧失作战能力,追到松花江已经是国军后勤的极限了,当时国军想打哈尔滨除非美国佬帮忙解决后勤
用户16xxx32
反正我觉得林罗的风格到华东不一定打得赢,徐帅应该可以,502是真牛🐮,同意的点个赞!
哈哈哈 回复 06-20 20:07
华野的动作太频繁,不停地打,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修养也不能像东野那样扩充,又与果党王牌经常对垒,也是没办法的事
雅克
华东地区是国共双方的兵源地,据说48年时候,土地耕种都是老人和妇女,18—30岁青壮年不是已经牺牲就是正在部队打仗
江一
乱说,47年1月,华东部队58万人,是包括地方部队、民兵在内的。而淮海战役结束后的华东野战军的58万人,是不包括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怎么能说零增长呢?华东部队此时如加上地方部队,是远远不至58万的。小编真会偷换概念
天高云淡 回复 06-03 16:13
47年1月华野成立时全军九个纵队(不含11纵12纵两个地方武装)加一个特种兵纵队就是27万余人,华东军区下辖的鲁中、鲁南、胶东、渤海、苏中(兼11纵)苏北(兼12纵)有地方武装62万余人!
七零后的回忆 回复 06-03 10:12
渡江战役后总兵力八十二万人,华东解放后总兵力一百二十万人。主力部队(野战军)八十万人.参见三野历史
fish
从苏中到山东,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人力早已枯竭了,除了兵员,生产,支前都已经大量的妇女老人了,怎么扩军?也就只能是补充大量解放战士了。怎么能和东北比?
板上一颗钉
招兵,需要人、粮、枪,东北受抗日影响小,还有很多农民作为兵源;中央给东北派了两万干部管理后方,开展土改,有经济基础;东北兵器更不用说了。
姚建 回复 09-08 07:43
除了十万精锐,另外还给了两万干部,可组一百个团的干部,这是有明确记载的
用户11xxx56 回复 08-24 01:13
还是不一样的!苏联将鬼子的兵工厂转移到苏控区,国军根本就不敢进攻那里!美式装备后勤不好搞的
用户93xxx86
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华野处于老蒋的卧榻之侧,一直都是老蒋重点照顾的地方,大仗恶仗也是最多的,能将部队人数从华野山野合并时的二十多万发展到接近四十万,已经突显陈老总的政工水平了
沈默
山东根据地是徐向前元帅开创的,在他被中央调回延安后才交给罗荣桓元帅。
盛情难却夏瑞哲 回复 08-18 19:35
山东根据地是黎玉和张经武开创
沈默 回复 盛情难却夏瑞哲 08-18 19:57
他们开了头就进行不下去了,地盘是徐帅打下来的。
逐流
有啥可愤怒的。不是陈老总愤怒吧。大概是小编在胡编乱造的愤怒。兵源,武器。组织。后方。一切都需要时间和人力物力。变魔术呀。想要啥就有啥。华东地区从46年内战开始就是国共双方的交战争夺区。除了靠近华北的滨海,冀鲁豫。一直都在打仗。山东也没有太多的重工业。拿什么大规模扩军。就算人有了没有武器怎么办。上去拿唾沫喷对方呀。也就小编这样的喷子行。
七零后的回忆 回复 06-03 10:15
也就是三野还能生存下来并打败国民党的精锐!没有粟裕真的不敢想象!换做其他的野战军不知道能否保住地盘
三生三世对对对
居然说起点一样,谜一样的自信。当时,全力支援东北,抽调各处骨干入东北,虽然起点低后劲足。华北多年老解放区,常年战争,潜力几乎挖尽。就这想都比偏居一隅的一野,和物资匮乏的二野强多了。
冰雪 回复 07-11 12:46
二野是战略问题 抗日后二野最强
用户10xxx78
东野和华野的兵源素质差别很大,东野几乎是八路军的绝对主力,把山东河北的精锐全调入东北,确保拿下东北。而华东的军队素质就很差了,新四军大多是南方游击队组成根本毫无战术可言,作战经验极少,新四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作战次数不多,几乎所有的战斗都是粟一师完成的,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只扩军养军了,几乎没有多少对日作战,其余各师都是自保,更别提打仗了,山东军区去东北后留下的几乎没有主力部队,全是二、三级军区、军分区和县独立大队(团),所以战木素养自然很差,再加上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他们的压力比东野大的太多了,哪有时间和空间去训练,往往入伍第二天就上战场,第三天就牺牲了,有些战士连枪都没分到,只提差一筐手留弹就冲上去了。战斗几乎天天打,要不就是在转移、运动中,陈粟也很无奈,牺牲多也是必然。
用户99xxx95 回复 07-13 20:01
如果不是粟裕 整个华东根本保不住 所以说毛的第一爱将是粟 纪念碑铲土就看的出来
邵工
蒋的目的是消灭华野占领山东,然后大规模增援东北,结果损兵折将。对蒋打击最大的就是华野,华野扛住了国军主力,才有东野快速发展
用户53xxx11
华东野战军的实力可不是单纯用人数就能衡量的
姚建 回复 09-08 07:58
三野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攻哪里都能拿下,攻开封打济南。看看同期的四野,人虽多可打个四平打几次打不下来,打长春也咬不动。
勇士总冠军 回复 07-03 06:19
主帅的智慧和战略战术水平远在林彪之上,要不然真打不过国军这些最精髓的部队!
大灰兔
华东根本没有条件修整训练,那个地方临近国民党统治核心区,自然给的压力最大,不给喘口气的间隙。
小王爷
1.基础都不一样。东野是八路军主力中的主力,华野是山东留守部队和新四军合流的,而且河流之前是分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分别指挥的;2.环境不一样,东北捡了很多日军和苏军的武器装备,而且背靠苏联,就算四平兵败也能快速回血,并且收编了大量地方武装和解放战士。华野本身就是夹缝中求生存的游击队改组的新四军为班底,又是在敌占区和敌人腹心区域活动,装备补给兵员全靠自己补充。说白了一个是主力中的主力,装备、补给优先,兵员不缺,打仗谨慎平推即可:一个是替补中的替补,靠各种神操不断反杀然后壮大成主力。
榜爷出山
东野的扩军是中央战略把华北华东的骨干部队调入扩充的
成宇靖
华野一直在战斗,没占几个城市。东野好过的多,哈尔滨一直在东野手中,又有广阔的后方。
王多鱼
东野把华东主力都带走了,换成林罗到华野不一定能干的这么好!
灯火阑珊
主力都去东北了,去东北的必须选择精锐,
用户15xxx11
华东从民国军阀混战到北伐到蒋介石新军阀混战到抗战到解放战争,半个世纪就没几年太平,还有数不清的天灾人祸,就算想集中物资时间来训练也无能为力
用户14xxx45
无知乱说的啥?学学历史再评说
宁静以致远
山东和陕北,是国民党两个进攻重点!承担的战略压力太大,又没有从苏联和朝鲜获得各种补充特别是重炮等重型装备的补充,兵员损失大,客观因素是主要的!
用户16xxx22
整军扩军是需要物质基础和时间以及所处的战场环境的,华中长期处于多面围攻甚至包围之中,纯粹是以战养战来增加武器弹约,就这一条就与东北解放军有天差地北
祖焕
东野有稳定的后方,华野没有
姚建 回复 09-08 07:48
东北国军长期兵力不足,只能被动防守,这是主要原因
世俗
临驹和南麻之后,也整军只是没有东北整军力度大。要不然早垮了。
冰雪 回复 07-11 12:47
没有足够的时间 空间
掠影
别的不说,打四平那二年,能活下来再说别的
大而论道-小而论理
是打法性质不同,4野是决战场必须集中所有兵力,三野前期是牵制场,中后期立马把民兵团改成军团,看粟裕电视剧中的百万后勤就明白了
姚建 回复 大而论道-小而论理 07-22 15:35
我军确实在东北优势巨大,可国军在东北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一个红色巨人站在对手身后,基本不可能全歼我军,所以留点人在那里维持存在就行了
大而论道-小而论理 回复 07-22 14:26
拜托,懂战略要地的价值?得东北战略要地者小成如张作霖,中成划江而治如辽金宋,大成者一统天下。
飞翔2020
东野能够从容练兵的环境是林总打出来的,对手不敢和林总过招
姚建 回复 07-22 08:03
东北国军长期兵力不足,要是老蒋在多给杜聿明三四个军,林总在东北很困难
静思慎行
东野把关内的兵员带走了,山东胶东青壮全当兵了只剩老人和女人、伤残军人,看电视剧山菊花。
爱佳时代窗帘
要打赢战争是需要方法的,胶东邡队即使新建部队攻坚能力为什么那么强,八纵十纵防御能力为什么那么强,都是有方法的,但华东部队普通在战术层面就比东野差,所以伤亡那么大。为什么战史长的部队很多战斗力都很强,就是他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战争形态并找到解决办法才存活下来的,实际上培养部队不贾要太多时间,把优秀部队的好方法向全军推广,打一两仗,二流部队也成主力了。
黑桃J 回复 08-08 13:35
三野战斗伤亡大是因为战术素质低?三野包括前身一部分的华中野战军打的是什么规模的战斗?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歼灭国军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林彪直到48年1月才单次战斗歼灭了新五军一个军。如果粟裕也像林彪那样所谓的打巧仗,伤亡也会小得多
别逼我挂刀
明显的捧林踩粟
邵工
华野吃饭很难,没粮食限制了发展
肉丸子宝贝
苏北是解放战争最早开始的地方之一,山东更是解放战争重点进攻最猛的地区,加上三路大军进军中原时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导致山东解放区刚刚取得的一点优势又变成了明显的劣势。而东北解放区有明显的作战间隙,能够从容地练兵,剿匪,土改等,因此作战压力远远小于华东。自军阀混战以来,山东屡遭战火,人力物力的破坏远胜东北,因此征兵困难也是情理之中。
野生小冤家
华野一直面对的是国民党最精锐的中央军
我不叫红红
练兵还得看徐帅林总
我不叫红红 回复 09-08 09:34
条件好的不好的还得是打出来的,东北开局林总血战四平都快被陈明仁打出阴影了都,中央支持是一方面,掌帅能力行不行很关键!
姚建 回复 我不叫红红 09-08 09:53
我军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在了东北,而国军为了搞重点进攻,把能调动的主力部队,大部分都派到山东和三野交战,东北只保持防守力量即可。你说东北的局面是打出来的,这话不好笑吗,和国军上三十万的会战打过一次没有,一直到辽沈才是第一次吧。
用户10xxx53
四野的武器装备哪来的,不要只考虑结果,要考虑当事人所处环境,统一指挥,又不能越界扩展。
姚建 回复 09-08 09:39
鬼子在东北的装备兜兜转转最后基本都落到了四野手里,美其名曰捡洋落。关东军留在朝鲜的装备朝鲜也基本给了四野,用火车皮拉过来的。看看打锦州那上千门日式重炮,整个国内包括国军,都没有这么庞大的日式重炮群
夜叉妹
如此贬低三野其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