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9月过去了,10月也同样不让人省心。
先是节还没过完呢,小麦就又跌了,然后就是玉米,也紧随其后。玉米、小麦都跌了,再看大豆,也是巴巴地在等待。
等待什么呢?
随着玉米渐进入到收获时节,大豆也开始陆续要上市了。
但是今年的大豆与玉米和小麦一样,都是一个偏弱的格局,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豆价与往年相比,又低了。
国庆期间,南方新豆陆续上市,但价格都不及预期。
比如,湖北豆高开低走,后来陆续上市的安徽、河南等新豆也都向湖北看齐,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提不上气,于是豆价连年走低。
当然这个豆价走低,一方面是大行情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是今年新豆水分偏大,蛋白含量低,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
但是这么一来,也连累了高蛋白的豆子,受市场情绪及行情影响,高蛋白大豆走货也一般,市场采购并不积极。
南方新豆承压,东北大豆就更加紧张了。
目前东北的新季大豆的收获已经正在展开了,但是行情也是明显不如以往。由于受天气影响,东北大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么一来,豆价也就更不如意了。
尤其是蛋白不高的豆子,就有点挥泪大甩卖的意思了,不过优质豆倒还算有点市场,毕竟今年新豆蛋白普遍偏低,优质豆相对稀缺,市场也并没有轻易压价。
但是就当前这个行情来说,想靠供需去解决这件事比上蜀道还难,因为大豆的供需比起玉米和小麦来,只能说是没有最弱,只有更弱。
这两年大豆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产量明显提升,连续两年都突破了2000万吨的大关,而今年预计产量也仍然在2000万吨以上。
但是再看需求就没那么乐观了。
大豆是增产了,但是需求增起来却没那么快。国内大豆需求主要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食用,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压榨。
食用方面,虽然近年来市场对豆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下游大豆的加工产业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增长量,或者说是相对比较平稳的。
所以一时间,想要增加下游大豆的消费量并不容易。
而压榨方面,国产大豆并不是主力,只有在进口大豆价格较高或到港数量不足以满足油厂压榨需求的时候,才会考虑用国产大豆进行补充。
但今年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国际豆价走低,进口豆成本低廉,进口大豆到港量连续高企,就在8月份的时候还创下了月度进口新高。
所以国产豆进入压榨领域的量也受到了明显限制。
这么一来,大豆的需求就非常明朗了,也是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这时候再遇上连续丰产,大豆的供应压力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东北新豆要开始陆续上市了,东北市场也开始有了新的希望,这个希望是什么呢?
就是等待政策的进一步动作。
从这两年大豆的政策来看,是比较给力了,无论从种到卖,各环节的扶持都不少,尤其是到大豆全面收获时,国储带头直接开收,往往会引领大豆市场行情。
尤其是不看蛋白,全部照收,也确实给了市场不小的信心。
前两年,豆价也是行情不错,虽然说这两年有所下降,但是只要政策还在倾斜,大豆就还有希望。
所以大家都在等待着政策的进一步指引,在政策调控以及大企业等相继下场开收,大豆的行情有望回暖。
当然,这个回暖肯定是有限度的,参照玉米小麦,今年的粮价普遍都是下行趋势,会经历一个重新寻找顶和底的过程。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