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树要拆了。”王大娘经过我家门口,边走边喊。
我正在门前喂鸡,听到这话,手里的米糠洒了一地。鸡群扑腾着翅膀争抢,我却站在原地没动。
“李叔的那片树?”
王大娘点点头,脖子一伸,压低声音:“听说是新上任的村支书,想把那块地建成度假山庄。”
我放下簸箕,也没管院子里的鸡,拍拍手就往村西头走。李叔的那片树林,在我们村里可是个传奇。
李叔今年七十出头,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太阳晒成的山路。二十年前,他在村西头那块荒地上种下第一棵树,那时我还在念小学。
那块地原本是一片乱石滩,村里人都避而远之。传说很久以前那里死过人,闹鬼,连野草都长得稀稀拉拉。
李叔的老伴去得早,儿子在外打工也不常回来。他一个人住在村头的老房子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李叔,你在那荒地上种树干啥啊?那地都是石头,能长出啥来?”村里人问他。
李叔总是笑笑,说:“种树就是种树,要它长出啥来?”
就这样,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李叔的树一棵一棵地种下去,也一棵一棵地长起来。开始是一些本地的榆树、槐树,后来听说他还从县城拉来一些果树苗,核桃、板栗、柿子…
村里人笑话他:“这儿离家这么远,树结了果子也被山上的猴子偷了,你天天这么折腾,图啥?”

李叔只是摸摸胡子,眼睛看着远处:“图个乐呵。”
树越长越多,从最初的几十棵发展到现在的一大片。据说有两百多棵,但没人数过。离近了看是树林,隔着远望去就像一大片绿色的云朵,飘在西边的山脚下。
十年前,有个开发商来村里,说要收购李叔的树,价钱开得不错。大家都劝李叔卖了,他就是不点头。
“值那么多钱呢,你一个老头子留着干啥?”隔壁的张婶子问他。
“钱是死的,树是活的。”李叔回了这么一句。
后来每隔几年就有人来问,出价越来越高。李叔总是摇头,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再多问了。
我赶到李叔的树林时,那里已经聚了不少人。村支书小王正在和李叔说话,旁边停着两辆挖掘机,黄色的铁臂像是两只张牙舞爪的怪物。
“李伯,这是上面的决定,这块地要发展乡村旅游,建个度假山庄,带动咱村经济。您这些树,镇里给您补偿二十万,已经很够意思了。”小王西装革履,表情严肃。
“不卖。”李叔摇摇头,右手紧握着一根拐杖,站在树林边上,像是守卫着什么宝藏。
小王叹了口气:“李伯,这不是卖不卖的问题,这是集体用地,您种树是占用公家的地。现在政府要用,您得配合。”
“二十年前,这地方没人要,荒着长野草,我把它整理出来种上树,现在有价值了,你们就要拿走?”李叔的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

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议论声也渐渐大了起来。有人说李叔不识抬举,也有人说小王仗势欺人。
我挤进人群,走到李叔身边:“李叔,你别着急,咱们好好商量。”
李叔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些我看不懂的东西。
“小刚,你去我家,把放在床头柜里的红盒子拿来。”
我点点头,赶紧跑向村东头李叔的老房子。推开略显陈旧的木门,空气中有股淡淡的中药味,那是李叔常年喝的一种草药茶。床头柜上确实放着一个红木盒子,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上面落了一层薄灰。
等我拿着盒子回到树林时,村支书正在指挥挖掘机开始作业。
“等等!”李叔大喊一声,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接过我手中的盒子,慢慢打开。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和一本小册子。
“这是我的土地证,是1983年分田到户时发的。这块地,是我家的自留地。”
村支书小王接过证件,脸色顿时变了。他翻看了几下,又打电话给镇上的领导。通话间,他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尴尬。
“李伯,这…这确实是有效证件,但现在政策变了,您这块地…”
李叔打断他:“政策变了,那也得按规矩办事。想要我的地,得按市场价来。这些树,一棵都不能少。”

村支书无言以对,只能暂停了施工。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三天后,镇政府来了几个领导,和村支书一起再次来到树林。这次,他们带来了警察和测量人员。
“李大爷,我们再次核查了,这块地确实是您的自留地,但根据新的土地规划,这里将建设旅游项目。政府会给予合理补偿,不会让您吃亏。”镇长和气地说。
李叔坐在一棵大树下,慢悠悠地喝着茶:“补偿多少?”
“考虑到地段和树木价值,我们可以给到五十万。”
李叔笑了笑:“不够。”
“李大爷,您要知道,这个价格已经远超市场行情了。”镇长的语气开始变硬。
“那你们就按程序走吧。”李叔站起身,拄着拐杖,看着自己的树林,“不过在那之前,我想请测量人员先勘测一下这块地底下有什么。”
测量人员带着设备在树林间穿行,仪器发出规律的嘀嘀声。突然,其中一个年轻人神色一变,招呼同事过去看。
“这下面…好像有东西。”
几个领导围了过去,看着仪器上的显示,面面相觑。

“地下三米处,有金属反应,面积不小。”年轻人解释道。
村支书小王第一个反应过来:“会不会是…文物?”
镇长摇摇头:“这地方怎么会有文物?李大爷,您知道下面是什么吗?”
李叔背着手,看着远处的山:“挖开看看就知道了。”
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在保留大部分树木的情况下,开挖一小块区域查看。两台挖掘机小心翼翼地作业,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
我站在李叔旁边,忍不住问他:“李叔,下面真有东西啊?”
李叔没说话,目光紧盯着挖掘的地方。
一个小时后,挖掘机铲出了一个两米多深的大坑,却什么也没发现。正当大家疑惑不解时,其中一台挖掘机的铲子撞到了什么硬物,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停!慢点!”测量人员大喊。
工人们跳入坑中,用手工工具小心地刮去周围的泥土。很快,一个生锈的金属物体露了出来。
“这是…水管?”有人疑惑地说。
随着更多的土被挖开,大家逐渐看清了——那不是水管,而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筒,直径足有一米多,表面爬满了锈迹。

“这是什么东西?”镇长问道。
李叔终于开口了:“你们接着挖。”
随着挖掘继续,更多的金属结构显露出来。那是一个巨大的金属装置,像是某种机器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镇长也不知所措了。
“这…这是什么?”
“地下工事,”李叔平静地说,“这片林子下面,有一个废弃的防空洞网络。”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什么时候的?”村支书小王问道。
“六十年代修建的。那时候准备打仗,整个村子的人都参与了修建。后来和平了,这些工事就废弃了。入口在山那边,早就塌了。大家也就慢慢忘了这回事。”
第二天,县里来了文物部门的人,带着专业设备对整片区域进行了勘测。结果显示,李叔的树林下确实有一个庞大的地下工事网络,规模远超想象。
“这是一处极其珍贵的冷战时期军事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文物专家这样宣布。
消息传开后,县长亲自赶来,宣布将这片区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叔的树林也将作为地面标识保留。

“李伯,您是怎么知道下面有这些东西的?”县长问道。
李叔笑了笑:“我年轻时参与过修建。后来我发现有雨水从山那边流进去,怕地基被冲垮,影响到村子,就在上面种了树,让树根固定住土壤。”
半个月后,李叔的树林被正式命名为”冷战记忆公园”,成为县里一个新的红色教育基地。李叔被聘为公园的第一任讲解员,每天给来参观的人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那天晚上,我去李叔家送他最爱喝的米酒。李叔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抬头看着星星。
“李叔,您早就知道树下有防空洞,为啥不早说?这么多年来,您守着这个秘密…”
李叔摇摇头,笑道:“不是秘密,是记忆。那时候全村人齐心协力,挖地道,搬石头,连女人娃娃都参与了。那是我们村最团结的时候。”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那您为啥这次才说出来?”
李叔接过酒杯,轻轻抿了一口:“时机到了。树长大了,能保护好下面的工事。人也老了,有些事情得让年轻人知道。”
李叔把酒一饮而尽:“这片树林,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这个村子的历史,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那您现在后悔吗?如果当初卖了,您可能早就发财了。”
“后悔啥?”李叔摇摇头,“发财有啥用?我这把年纪了,要那么多钱干啥?我种这些树,就是想给村里留点绿,给地下那些工事盖个棉被。现在好了,树保住了,历史也保住了。”

李叔的树林现在成了我们县最出名的景点。每年清明时节,村里的学生们都会到那里去,听李叔讲那段尘封的历史。树林里新建了一条木栈道,蜿蜒在树木之间,不远处是修缮过的防空洞入口,黑洞洞的,像是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
有一天,我在县城遇到了村支书小王。他看上去有些憔悴,听说他因为强拆事件受了处分。
“你说,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小王自嘲地说,“就为了那点政绩,差点毁了咱们村的宝贝。”
我拍拍他的肩膀:“谁能想到那下面有这么大一个工事呢?”
小王摇摇头:“不是工事的事。我是说,李伯那么大年纪了,还惦记着保护村里的历史,而我这个当村干部的,却只想着拆了它换钱。”
今年春节,李叔的儿子从城里回来了,说要接李叔去城里住。
“不去,”李叔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一边编着竹篮,一边断然拒绝,“我这把老骨头了,挪不动窝了。再说,谁来给那些树浇水?谁给游客讲那些老故事?”
李叔的儿子无奈地看着我,我只能摊手表示无能为力。
树林里最粗的那棵槐树开始结果实了。李叔说,等槐树花开的时候,他要邀请当年参与修建防空洞的老人们来树林里喝酒,就在那棵大槐树下。
我问他还有多少人健在,他掰着指头数了数,说还有七八个。然后他叹了口气:“人越来越少了,树却越长越多。也好,让这些树替我们记住那些事吧。”
昨天,县里来人说要把李叔的故事拍成微电影。李叔听了哈哈大笑,说:“拍啥呀,有那功夫不如多种几棵树。”

但他最后还是同意了,只提了一个条件:“拍完后,每个参与的人都要在树林里种一棵树。”
导演问他为啥,李叔说:“种一棵树容易,护它二十年难。有了这棵树,你们就会时不时想起这个地方,想起树下的历史。”
我站在树林边上,看着李叔给小学生们讲解防空洞的历史。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孩子们围着他,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有人问李叔:“爷爷,您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呀?”
李叔笑了笑,指着地下:“因为这里埋着我们村的历史。”
然后他抬头看着树冠:“而这些树,会继续讲述这个故事,在我们都不在的时候。”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而李叔的那片树林,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守护着地下的秘密,和村子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