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说出真相,发出声音。”
“即使法律证明不了你心里的真相,我也希望你不后悔站出来发声。”
在《不完美受害人》的最新几集里,赵寻(林允 饰)终于选择走出黑暗的房间,直面、回击成功(刘奕君 饰)带给她的伤害。她意料之外的报案举动,也让剧情发生巨大逆转,各方博弈逐渐升温。
这部聚焦性侵案的时代话题剧在东方卫视播出后,迅速引发了追剧热潮。目前,剧集CSM64城平均收视1.62,CSM全国网城域平均收视1.03,同时段排名均为第一。《不完美受害人》的抖音和微博话题播放量都接近15亿,并且仍保持上涨趋势。
现实题材是荧屏主流,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最近,稍有瑕疵就会被诟病“不真实”。《不完美受害人》能达到这种关注度并非偶然,它群像塑造得真实、立体,对社会议题的解读、挖掘攀上了新的高度。故事有职场商战,有法理之辩,更有强者与弱者间的互助温情。
《不完美受害人》的律法商业情节够“硬”,对边缘群体的关怀也足够“软”。这是国产剧一次值得深思的类型试验,它的创新与收视率,也再一次印证了东方卫视“豹头凤尾玲珑腰”的采购策略与独到的选剧眼光。
反转迭起,悬念丛生
看这部剧之前,很难想象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可以被延展得如此丰富。剧集主线就是成功性侵赵寻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但主创打破时间线顺序,多视角交织并行的叙事方式,让原本平淡的破案过程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剧集以冲突开局,一开始就抛出了连环悬念:成功和赵寻究竟谁在说谎?匿名报警人目的何在?赵寻与陈默(管云鹏 饰)仅仅是朋友吗……高密度的信息持续刺激观众思考,有些疑惑很快能解开,有些谜团线索则埋得很深,需要根据各方反应进行揣摩,观众拼凑真相的同时,也实现了沉浸式追剧。
难得的是,剧集并没有因为视角过多而主线失焦。剧中有大量的室内对白,为了维持住观众的好奇心,导演刻意打乱了对话的顺序。例如同时将赵寻和成功的审讯过程剪在一起,两人截然不同的反应形成强烈对比;林阚约谈知情保安,但证词不会立刻传递给观众,而是放在赵寻报警之后才“揭开谜底”。多视角交织、关键信息后置,多方博弈的紧张感立刻就有了。
案件侦破充满反转,观众在上帝视角也很难预判情节走向。
前期最让人好奇的,是受害者捉摸不定的态度。赵寻从否认强奸,到报警指控成功,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剧情前半段最大的转折点,也让人对受害者后续的命运捏一把汗。如今成功虽然延长拘留,但尹声(黑泽 饰)的证词,更改立场的林阚(周迅 饰)如何影响成功的定罪,仍然是个未知数。
《不完美受害人》的悬疑气质浓厚,不仅在主线冲突上反转迭起,也在人物关系上做出了反差。陈数饰演的辛路,回归家庭多年,但却不似寻常主妇放弃对事业的野心,面对丈夫的丑闻第一句话是“我不应该回来吃你这个新鲜的大瓜吗”。林阚和赵寻,是案件双方的对立关系,但林阚对于赵寻的决定,情感上理解,行动上支持,甚至亲自送她去警局报警。
剧中没有完全对立角色,也没有毫无道德瑕疵的善良,人物关系大多处于动态变化中,这是吸引观众追剧的钩子,也是群像塑造被赞为“人性万花筒”的原因。
群像视角,洞见受害者之困
《不完美受害人》全方位呈现了性侵案众生相。一般都市剧的群像塑造会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主视角围绕两到三个人物,但看《不完美受害人》会觉得每个角色的存在感都很强。
故事不拘泥于成功和赵寻两个当事人,女警官(晏明)、公司副总裁(李怡)这些极易被脸谱化的形象,在剧里都有很饱满的呈现。比如李怡(董洁 饰)“红颜知己”的身份,就衬托出成功私生活的混乱,以及面对情感关系的傲慢和愚蠢。
林阚高效取证,李怡掌控舆论场,晏明查案在内部受阻,都侧面突出了受害者与加害人的处境差异,也更能感受到赵寻孤立无援的处境,以及还原真相时被审视、被质疑的窘迫和无奈。
性侵、PUA、职场性骚扰等热点话题,犹如大众的情绪引线,每逢这类案件,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受害者如何抗争,正义如何到来,极少有创作者去关注受害人的心理状态。
《不完美受害人》花了很大笔墨去书写受害人的“不完美”。很多人不理解赵寻的出尔反尔、言行不一,既然警察在案发时就介入,为何不一开始就言明真相?
赵寻谎言被揭穿后,终于承认自己在受侵害的过程中并未表示反抗。有研究表明,性侵中80%以上的受害者会出现短暂麻痹,倘若逃跑或反抗都无法实现,身体就会进入僵硬的状态。
这种僵硬的“不反抗”是不受控的生理反应,但很多受害者在心理上却无法接受,甚至会觉得很羞耻。就像赵寻明明是“被自愿”,但因为过程中没有反抗,甚至不敢对警察说明,性行为发生时自己是清醒的。
很多观众不理解赵寻前期反复横跳的心态。实际上,这也是受害者遭遇性侵后的真实表现。被性侵后,受害者普遍需要一段时间来承认发生在身上的事情。英格兰一家强暴关怀机构发现,他们所接待的人群中,有75%是为了至少发生在一年前的性侵而寻求帮助。
更何况,成功是上市公司老板,有帮手更有权力。这意味着,赵寻选择报警是下了赌上一切的决心。
看得出,主创对性侵受害群体进行了极其深入的走访观察。如此写实的心境刻画,是对傲慢上位者的控诉,是为千千万万敢怒不敢言的不完美受害人发声,也是对强奸案侦破难的问题追根溯源。
风格化影像背后的时代关怀
观察网络上有关《不完美受害人》的讨论,会发现观众除了夸立意深、人物真,还会赞叹“叙事效率高”。
这部剧节奏不算快,但观看时会觉得信息密度很大。这和导演独特的镜头语言有关,信息不止通过台词,也可以通过“氛围”传递给观众。
比如剧里常常有女性角色的眼部特写,李怡看向醉酒赵寻时的意味深长,赵寻与林阚在电梯内外的对视,都能让人感受到角色之间的张力,以及关系上的微妙变化。在描述赵寻的挣扎时,剧中用高饱和度、混乱的色彩隐喻梦境和内心纠葛,在现实题材剧集中十分少见。
精巧的镜头设计,搭配写实的强情节,让这部作品拥有了击穿人心的力量。观众跟随赵寻一路抗争,一路成长,也在求公理、诉尊严的过程里收获感动和治愈。
这背后,是创作者对人本位的关注,对时代议题的敏锐捕捉、深度探索。可以说,《不完美受害人》就是一部强话题又不流于话题的现实大剧。
洞察现实、传递关怀,正是东方卫视一直以来打造剧集的标准。近几年,东方卫视所播出的精品大剧愈发受到观众喜爱。尤其是现实题材剧,观赏性与价值深度兼具,聚焦当下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实现了时代真实与虚构艺术的巧妙融合。
无论哪个年龄层受众,都能在东方卫视找到自己钟爱的那一款。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东方卫视今年二季度继续保持了省级卫视黄金时段(18:00-24:00)第一,收视份额破2,也是省级卫视中唯一收视份额破2的平台。去年热播的《破晓东方》《县委大院》,今年上半年热播的《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龙城》《后浪》《梦中那片海》《繁华似锦》等等,都诠释着“都市气质、品质至上、新鲜多元”的定位。
目前,《不完美受害人》船至江心,赵寻的抗争已经显露曙光,成功的报应就在不远处,我们不妨继续追剧。
【文/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