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束
“以后遇事只当没有看见,决不报案,不当证人,要不要命,要不被刑拘,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值得。”

海南当地警方近日上演了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神操作”,竟然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两名男子发了空白拘留证。
这操作,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先不说这跨省办案合不合规矩,走不走流程,单是这“空白”二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上面啥内容都没有,就盖了个章,签了个字,看起来就像是个半成品。
可就是这么个半成品,却带着海南警方的“权威”印记,让人看了心里直犯嘀咕。
一:“空白拘留证”2025年3月25日,对于湖北鄂州的张先生和严先生来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天。
两人因一起刑事案件,作为证人配合海南警方的核查与取证工作已有段时间。
以往,海南警方都是直接前往湖北进行询问,毕竟让两位证人千里迢迢跑到海南,无论是时间还是费用上都不太现实。

然而这一天,他们却接到了自称海南省公安厅民警洪警官的电话。
电话中,洪警官语气严肃且急切,要求张先生和严先生务必在3月26日至27日这两天内,赶到海南省海口市接受询问。

两人听得一头雾水,作为证人,他们一直积极配合警方工作,但这次的要求却让他们感觉有些不对劲。
“我俩是证人,咋搞得像是犯人似的?”
他们心里犯起了嘀咕,就在当天下午17点,张先生和严先生各自收到了一条短信。
短信里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张图片。
他们打开图片一看,竟然是一张“拘留令”。

这张拘留令的标题名头是“琼海市公安局拘留证”,内容格式看似正规,但上面却一片空白,没有任何被拘留人的个人信息、拘留原因或时间等内容。
最关键的是,这张拘留令上还赫然盖着琼海市公安局的公章。
“这是刑拘,里面事很大。”
两人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他们不明白,作为证人,为何会收到这样一张空白的拘留令?难道自己成了犯罪嫌疑人?
在满心疑虑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决定按照要求,在3月26日至27日这两天内,从湖北赶到了海南省公安厅配合询问。
在海南省公安厅,他们接受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询问。

询问过程中,他们向一位姓秦的民警提出了关于空白拘留令的疑问。
秦姓民警解释道:
“发空白拘留令是为了表明警察身份。”
还强调,这一行为“经过层层审批”“是内部流程”。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让张先生和严先生信服。
他们觉得,即便是为了表明身份,也不应该使用这样一张不规范的空白拘留令。

询问结束后,张先生和严先生自行返回了湖北。
然而这件事却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们心里。

他们不明白,警方为何要这样做?这张空白的拘留令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寻求答案,他们决定向媒体求助。
二:“你打错电话了”随着媒体的介入,海南“空白拘留证”事件引起了关注。
记者联系海南省公安厅相关部门,试图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然而海南省公安厅多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清楚此事。
有的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回应“不了解情况”;
直接联系人洪姓警官则直接挂断了电话,声称记者打错电话了。

在多次尝试无果后,记者们只能联系琼海市公安局。
毕竟,空白拘留令上盖的是琼海市公安局的公章。
琼海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听电话后,表示对事件并不知情。
他们解释称,拘留令是警方当面使用给犯罪嫌疑人的,涉及到异地办案,一般得通过当地警方、出示证件才能拘留,基本不会通过短信发送拘留令。

然而对于张先生和严先生为何会收到空白拘留令,他们却未能给出明确答复。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海南“空白拘留证”事件引发了法学界的关注。
南京大学刑法学教授孙国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刑事拘留证的法律效力在于其明确性和针对性,必须详细注明被拘留人的个人信息、拘留地点及时间等关键内容。

而此事件中出现的空白拘留证,仅有公章却无具体信息,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其有效性值得质疑。
孙国祥教授还指出,发布空白拘留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程序,更有可能涉及权力滥用。
与此同时,张先生和严先生作证的刑事案件也即将开庭审理。
该案件原定4月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一审。
然而截至发稿前,两人却尚未接到法院要求他们出庭作证的通知。
用户10xxx52
如果是真事,这事就严重了。如果一个司法机关都能够肆意妄为,这社会还有公平正义和安全可言吗?我们要思考的恐怕不只是这个公安局几个人违纪违法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呢?
bisheng1982010
披上这层衣服就是无法无天。
用户14xxx96
来张空白支票就好,随便写,重要的有印章还合法合规!
一指禅
还以为是假的,原来是真的
云之巅月之岚
想拘留谁,随便填!想想都吓人!
省内飘
本来能洗掉的,被你这么一搞人家背上了还有一帮人的好处没了,不搞你搞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