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人民币九九版,作为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人民币,众多试验技术在其身上精彩呈现。那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特色,着实令人心驰神往、沉醉其中。
在原央行副行长马德伦主编的《中国名片——人民币》一书中,他首次透露了第五套人民币九九版被改版回收的原因:其一,缺少“个别元素”;其二,防伪不统一;其三,为加快防伪技术更新。第二点和第三点显然是为了改良早期防伪特征不稳定而提出的要求。而第一点,由于“YUAN”这一最基本的汉语拼音没有出现在票面上,而以往的版本中都有出现,所以在 2005 年版中进行了添加。也正因如此,九九版人民币被广泛认为是“错版”。9910 作为流通试验币,首次采用了白水印、拼接码、非晶合金丝、全息金属线等先进防伪技术。9910 题材丰富、券种众多,堪比第三版一角券。荣获国家科技奖的非晶合金丝防伪技术在中水和大圆水水印钞纸上首次成功使用,这标志着人民币防伪技术日臻成熟。然而,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同一面值竟出现了窄水、宽水、中水、大圆水、小圆水五种版别的白水印,这直接影响到人民币的有效识别和流通。也正因如此,99 版仅仅发行了三年便退出了人民币历史的舞台,进而成为钱币收藏界的宠儿。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下9910的一些特点及玩法:1、白水印在 99 版人民币 1999 年 10 元券上首次得以运用。然而,当时由于抄造工艺存在问题,钞纸的“10”水印极为不规范。目前已发现有窄水 1-0、宽水 1-0、过渡水印、大圆水 10、小圆水 10 等多种形态。2、拼接码(红1的特征及由来):99 版 10 元券首次采用了红黑拼接码印刷技术。在其冠字号码第二位数字中采用左红右黑双色拼接。但由于数字“1”太过纤细,无法进行双色拼接,故而从 0 到 9 十个数字中仅拼接了九个,数字“1”没有进行拼接,只采用了一种颜色——红色。在圈内,人们将其称为“红一”。“红一”在发行总量中仅占十分之一,其有效存世量十分稀少。3、非晶合金丝纤维水印,即票面合金丝是直的,由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称为非金合金丝,其钞纸属进口钞纸,出现在中水、大圆水中。而普通纤维水印,纤维丝都是弯的,由一种植物材料做成,属于普通钞纸,出现在窄水、宽水、小圆水中。4、99 版 10 元是首个采用开窗安全线的券别。早期为超长可分离金属线,然而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安全线拱起、脱落的现象,因此到中后期逐渐进行改版。早期超长金属线存在于早期冠号 F 组跟 E 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