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关键一横”,能为几座城市“改命”?

城市进化 2024-12-27 16:20:50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819198

沪苏湖高铁,今天(12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

从线路走向来看,这是一条在沪苏浙“横着走”的高铁线路。全长约163公里,由上海虹桥站引出,途经苏州,终至湖州,设计时速350公里。

明年1月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沪苏湖高铁共计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14.5对,如此密集的开行频次,并不多见。

沪苏湖高铁线路走向示意图

在一马平川的长三角,沪苏湖高铁被称为“江浙沪第一天路”,它的通车对湖州的带动自不待言,对上海同样意义非凡,这是2011年之后,上海时隔13年再次开通新的高铁线路。

此外,杭州、苏州、合肥等城市也将受益。可以说,整个长三角都期待它的到来。“缝合”长三角,它将怎样改变区域版图?

“湖海相逢”的历史时刻

首先,这163公里将助力湖州完成从交通“死角”到高铁枢纽的跨越。

历史上湖州富甲一方,与苏州并列号称“苏湖熟、天下足”。但如今在强城林立的长三角,湖州的经济表现却并不起眼。

去年,上海GDP总量超过4.7万亿元,高居全国第一,苏州、杭州则是“两万亿俱乐部”成员。长三角GDP总量超万亿的城市,多达9座。与湖州隔太湖相望的苏锡常,去年GDP均超万亿,湖州GDP则仅为4015.1亿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816668

有媒体感叹: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苏杭迎来高速发展的四十年,那么湖州则是“失去的四十年”。“失去四十年”很大程度是湖州接入铁路和高铁都很晚,去上海尤其不便,这也是沪苏湖高铁被“江浙沪第一天路”的原因。

近年,湖州积极与上海建立联系,加强两座城市的产业互动。创新设立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在沪设立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产业人才“飞地”,积极承接上海的资源溢出。

随着沪苏湖高铁通车,两座城市的联系和互动有望进一步加强,湖州称其为“湖海相逢的新使命”。今年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3次提及沪苏湖高铁,明确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承烈认为,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将彻底打破湖州发展的交通瓶颈,使其能够深度融入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这一变化将使得湖州能更好地承接上海的产业、人才和资本等资源的溢出效应,从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就在沪苏湖高铁通车的前几天,湖州已经走进上海,密集举办多场对接活动。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接受媒体采访时,数次提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沪苏湖高铁之前,湖州已经开通了宁杭高铁和商合杭高铁。湖州向北,通过南京接入京沪高铁,形成进京通道;向西,通过合肥接入沿江高铁,直连成渝“第四极”;向南,打通连接杭州的双通道。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未来,盐宜高铁、锡宜城际S2线也将延伸到湖州。前者将与湖杭-杭温高铁构成纵贯长三角的高铁“中轴”,后者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相连,形成“环太湖城际轨道交通圈”。湖州将因此完高铁枢纽的跨越,助力湖州恢复历史上的地位。

苏杭合“戏份”几何?

对“最强地级市”苏州来说,这163公里也不是平淡的一笔。

苏州老城区、园区、新区,还有昆山等主要县市都位于沪宁发展轴上,由京沪铁路、沪宁城际、京沪高铁、南沿江高铁等一条条平行交通线横穿。

苏州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95.80万,属于特大城市。大量东西向交通线平行密布,在中部形成“走廊”,却难以照顾到南部的吴江等区县,沪苏湖铁路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高铁的中间站,未来还将与长三角最重要的“纵轴”——通苏嘉甬高铁十字相交。苏州南站造型别致,是中国第一个六边形车站,苏州也将因为这个“六边形战士”完成从通道到枢纽的质变。

图片来源:经济网

此外,待明年1月5日调图后,借由沪苏湖高铁,苏州还将成为江苏第一座拥有进港直达列车的地级市,江苏省实现进港列车“零”的突破。

杭州也有望实现枢纽升级。之前湖州坐高铁去上海,需先向南到杭州,再转东北向,走一个“对勾”,在杭州中转至少多花15分钟。所以湖州去上海的高铁一度只有每天3班,最快也要1小时56分钟。现在湖州直通上海,最快仅需55分钟,时间压缩了一半。

而杭州铁路枢纽也因此得到优化和疏解——

沪苏湖高铁通车前,杭州西站接入的是商合杭高铁、杭温高铁,只能通达北边的合肥、南京方向,以及南边的金华、温州方向,唯独缺了最重要的上海方向。去上海方向的“断头”,导致与杭州东站规模相当的杭州西站,一直无法发挥全部运能。

杭州城西片区,有未来科技城,分布着众多互联网大厂与科技公司,相当于深圳南山区。大量商旅出行需要从西向东穿越整个杭州。作为杭州最大枢纽的杭州东站,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长期高位运转。

现在杭州西站去上海,可以“借道”沪苏湖高铁,不仅极大方便了城西市民出行,也能为早已不堪重负的杭州东站减压。随着杭州西站坐实枢纽地位,将推动杭州铁路枢纽格局从单一枢纽走向双枢纽乃至多枢纽,这不仅能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也利好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

此外,作为长三角高铁网中唯一一次性贯通江浙沪之作,沪苏湖高铁虽然没有直接经过合肥,但其开通运营也将间接提升合肥在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地位。

对于皖南部分城市来说,此前想要去上海,主要依靠合宁-沪宁组成的单通道,这也是国内目前最繁忙的高铁通道。

随着沪苏湖高铁通车,合肥可以通过与其他城市的高铁连接,实现与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快速通达,从而增强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上海“破冰”,长三角“缝合”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5条高铁,高铁营业里程超7100公里,超过高铁里程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国家里程之和。随着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

与长三角地区整体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进度相比,上海作为该区域的龙头城市,自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后,已有13年未开通新高铁线路。尽管沪苏通高铁和南沿江高铁分别于2020年、2023年通车,但这两条高铁实际上在苏州就提前并入了京沪高铁。

入沪通道不足,制约了上海铁路枢纽的容量。作为整个长三角最大铁路枢纽,上海去年旅客到发量低于北京、广州,仅为全国第三。

沪苏湖高铁,实际上是2011年之后新接入上海枢纽的第一条高铁。这条完全新修的高铁,有效扩大了上海铁路枢纽的容量。一个明显的例证是,2025年1月5日调图后,沪苏湖高铁日开行列车114.5对,占上海铁路枢纽到发量8%以上。

充分发挥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最重要的题眼。让更多人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出入上海,能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

从这个角度,难怪上海当地媒体称沪苏湖高铁是“湖州期盼已久,对上海意义更大”。

眼下,沪乍杭高铁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北沿江高铁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长江和杭州湾也规划了多条跨江、跨海通道,这些基建无疑将进一步“缝合”长三角。

交通“缝合”只是城市群融合的第一步。长三角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分布着27座城市,如何更好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

在沪苏湖高铁之前,长三角已经有依托于交通线的融合案例,比如依托于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3.0版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图

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探索跨界合作机制,努力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协作。经过多年融合,G60科创走廊逐渐形成了一张创新网络。

有研究表明,创新网络的核心由原本上海的单中心,逐步演变为“南京-上海-杭州-合肥”多中心结构。多中心布局不仅提升了整体网络的连通性,也为各城市间的创新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还带动边缘城市参与,强化了整个区域的创新协同效应。

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创新网络空间演化 图片来源:《软科学》2024年第4期论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沿线城市跨界创新合作的影响研究”

去年,G60科创走廊汇聚了全国1/10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并且沿线城市如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区、合肥高新区等42个高科技园区已成为创新高地。

G60科创走廊取得的成果,让长三角其它交通走廊有了更多期待。正如当地媒体观察指出,进一步提升上海的龙头带动效应,促进长三角城市“各扬所长”。

0 阅读:8
城市进化

城市进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