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张震晚年给钟期光扫墓,对妻子说:上面应该再加个名字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8-05 17:59:20

钟期光早年参加了革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上级领导逐渐发现带兵打仗和做政治思想工作,二者相比较的话,钟期光很擅长后者,也正因此,钟期光在他整个革命生涯中,从事的大部分都是政工方面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钟期光在华中野战军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时,而那时张震则是华中野战军,带兵打仗的一名高级将领,两个人一文一武,协助粟裕打了不少胜仗,因为工作配合默契,他们的关系也越处越好,成为了挚友。

后来,钟期光因病去世后,与先他去世的妻子合葬在了一起。

晚年时期的张震经常想起钟期光,1999年,他携妻子去给老友扫墓,他盯住墓碑对妻子说,应该在墓碑上加上个名字。

弃笔从戎加入党组织 意志坚定坚持三年游击战

钟期光于1909年出生在湖南平江县,因为家境还不错,因此他拥有了读书上学的机会,中学毕业后,他在平江一所小学当了一名教书先生。

那时,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已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钟期光也积极投入到了当地的农民运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与共产党人有了深入的接触,随后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一些共产党人对他的正确引导,1926年底,钟期光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是我党的劫难之年,蒋介石于4月12日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湖南的反动军阀何键、许克祥也紧随其后,于5月21日在长沙,对共产人展开了大屠杀,钟期光也上了敌人的通缉名单,遭到追捕。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不少胆小鬼、软骨头退出了党组织,或者直接投降了敌人当了叛徒,可钟期光却义无反顾的选择弃笔投戎,加入到了湖南工农义勇军的队伍中。

不久,毛主席来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钟期光便又跟随着工农义勇军参加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之后,钟期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又回到平江开展游击武装斗争。

1928年,彭德怀发动了平江起义,钟期光立即率领当地的武装力量进行响应,积极配合起义。

平江起义成功后,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而钟期光则被任命为红五军秘书长。

红军攻占长沙后,钟期光又担任了中共长沙市委的重要领导人,负责组织并领导湘鄂赣边的革命斗争工作。

从1930年开始,湘鄂赣边区的革命形势发展的越来越不错,随后红五军也进行了扩编,与平江、浏阳、修水等县几个县的武装力量合编为红十六师,钟期光被任命为师政治部主任。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开始长征,而钟期光、傅秋涛等几位领导同志,则奉命留在湘鄂赣边,率领省委和红十六师,继续与敌斗智斗勇,进行游击战。

与敌进行游击战期间,条件艰苦到无法想象,当时,钟期光等人整天生活在深山老林,边躲藏敌人的搜捕,边找机会打击敌人。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不能生火做饭,主要靠野草、野果等为生。

那时,除了躲避敌人,还要时时提防深山中随处可见的毒蛇毒虫,不少的红军战士因此而牺牲。

就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钟期光、傅秋涛等领导人们,硬是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勇顽强的在这里坚持与敌人斗争了三年,成为湘鄂赣边威震敌胆的“五巨头”之一。

智勇双全 善作部队思想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钟期光所率领的湘鄂赣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随后新四军又建立了一支抗日先遣支队。

时任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的钟期光,同司令员粟裕率部深入到江南敌后,开展抗日工作。

先遣支队初到江南时,当地群众对这支陌生的队伍不了解,因此一看到部队,便赶忙进行躲避。

一次,部队行军路过一片田野,看到一片绿油油的庄稼,钟期光不由的下马观赏起来。

这时,庄稼地里正好有一个农民在除草施肥,一见到部队过来,吓得扔下挑粪的扁担,撒腿就跑。

钟期光望着那个农民跑远的身影,微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吩咐警卫员,去找副官去借来了五角钱,然后掏出钢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一句话,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告诉那位被吓跑的老乡,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来抗日打鬼子的,我们不抓壮丁,请乡亲们不要害怕。

写完后,他让警卫员找来些稻草,将那五角钱和纸条,扎在扁担上。

做完这件事后,钟期光觉得光这样还是不够,还得加强对战士们的纪律约束,农民见到新四军害怕,有可能是有个别战士对群众纪律方面做得不够好。

回到宿营后,他就找到粟裕,向他讲了刚才发生的事,随后建议部队立个规定,以后部队需要找群众帮忙时,一律不许勉强,要群众自愿才可以,另外,要人帮忙一定要付钱,粟裕很赞成钟期光的建议。

由于先遣支队很注意群众纪律,对群众秋毫无犯,逐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新四军先遣支队在江南获得了群众的信任,这对于之后的与敌作战,无疑是很有帮助。

但就在此时,钟期光发现,有不少的战士,听说日本鬼子的武器装备,比我们的要强很多,于是心里开始犯嘀咕,是否能够打得过日本鬼子。

为了消除战士们心中的这些疑虑,打败日寇,钟期光将鼓舞部队士气,作为当前政治工作的重点。

他带领政工干部们,深入到战士中间,开始耐心细致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最终让大家明白了,日寇入侵中国,杀人放火,肆意屠杀我同胞,已经丧尽天良,我们新四军与日寇作战,是在反侵略,是正义的战争,因此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侵略者,这是必然结果。

战士们心中的疑虑渐消,钟期光感到些许欣慰,但他觉得这样还不够,还需树立战士们必胜的信心,于是他便与支队领导们,开始在战略战术上下功夫。

随着几场漂亮的仗打下来之后,先遣支队的士气大增,战士们越战越勇,为陈毅后来率新四军大部队挺进江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战争开始后,工作出色,深受粟裕赏识的钟期光,被调到华中野战军,仍然是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1947年初,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在一起重组为华东野战军,钟期光继续负责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任华野政治部副主任一职,而张震则被任命了纵队司令员。

钟期光和张震都是平江人,但在之前二人不在同一支部队,基本没什么接触,如今二人都在华野任职,而且在工作上也经常接触,再加上又是老乡,二人随着频繁的往来相处,关系越来越好。

1948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张震出任华野副参谋长一职,但因参谋长陈士渠还另外兼任着其他更重要的职务,因此,虽然张震是副参谋长,但他担负的却是参谋长的职责。

之后,张震和钟期光齐心协力,协助粟裕指挥一系列的重要战斗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与此同时,张震和钟期光,二人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他们的战友情谊更深厚。

张震去给钟期光扫墓 要求墓碑上加上一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张震和钟期光因为战功卓越,都被委以重任,在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因为工作的领域不同,工作都很繁忙,因此两位老友很难聚到一起。

不过,他们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却并不影响二人的友情。

钟期光曾参与南京军事院校的创办工作,之后一直在军事学院任要职,为培养军队中高级干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60年,他又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职,协助时任院长的叶剑英元帅做了不少工作,为发展军事教育事业和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工作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但不幸的是,1972年时,钟期光因突患疾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1991年,因病去世。

按照钟期光的资历和功劳,去世后本可以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因为先他去世的妻子葬在江苏溧阳革命烈士陵园,因此他在临终前提出要求,死后与妻子合葬。

张震在晚年时期,经常会想起与老友钟期光,并肩作战的那段时光,1999年,张震实在压抑不住对老友的思念,于是和妻子一起前往江苏为钟期光扫墓。

来到墓前准备祭拜时,张震看着墓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他皱着眉对妻子说:“这墓碑上应该再加个名字,他们夫妻合葬,怎么可以没有他妻子凌奔的名字呢?”

面对这种情况,张震很生气,于是便让人把烈士陵园的负责人喊了过来,质问道:“钟老将军与他的夫人合葬,为什么不写他夫人的名字,难道是因为他夫人没职位,所以名字不配写到什么吗?”

那位负责人赶紧解释,并不是张震所说的那么回事,而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忽略了这是个合葬墓,因此便只刻了钟期光一个人的名字。

听了负责人的解释,张震的怒气消了些,随后说起了钟期光妻子凌奔。

原来凌奔也是一位老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钟期光走到了一起,在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上,凌奔表现的非常勇敢,曾因舍身救战友,而自己身负重伤,此后落下了治不好的病根。

新中国成立后,凌奔被安排到南京军事学院子女学校担任校领导,将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后来在1986年时,因病去世,那年她才66岁。

革命烈士陵园的负责人,从张震的讲述中了解了凌奔的情况后,对这位凌奔这位革命老战士充满了敬仰之情,同时也对自己工作方面出现的疏忽感到很自责,随后,他赶紧进行了弥补,将凌奔同志的名字加了上去。

另外,要知道,张震当时已是85岁的高龄老人,但为了那份战友情,他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去祭拜老友,二位老将军的这份友情,让人感动的同时,更让人羡慕。

1 阅读:174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