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个很火的电视剧《芈月传》,其中提到芈月是楚怀王的妹妹,而屈原是她的老师。芈月其人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就是战国时的秦国宣太后芈氏,秦惠王的妻子,秦昭王的母亲。但对于她的出身,史书并未明言,只有“芈”这个姓反映她出身楚国。从其嫁给秦惠王后地位不高来看,不太可能是楚国的公主,应当只是一般的宗女;而其作为屈原的学生,也是小说家杜撰的情节。
不过我们知道,屈原也是楚国王族。那么,为什么屈原叫“屈原”不叫“芈原”?事实上,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确实也把“屈原”称为“芈原”;而在电视剧《思美人》中,屈原也自称“姓屈”。那么,屈原到底姓什么呢?改称芈原是否合理?我们就要从姓氏制度说起了。
今天的姓就是氏,氏就是姓,这个没有问题。但为什么要用两个字?因为追根溯源有区别。根据战国秦汉史料的说法,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姓氏。黄帝为姬姓有熊氏、炎帝为姜姓神农氏、尧为祁姓陶唐氏、舜为姚(妫)姓有虞氏、禹为姒姓夏后氏,而楚国先祖季连为颛顼后代,是芈姓。建国后,学者多跟从摩尔根母系父系先后说,认为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直到今天仍然不少人主张。
但这种流行多年的观点,近些年却遭到质疑。一方面,从现代人类学来看,母系氏族社会并非先于父系氏族社会的必经阶段,笔者在《这件文物说华夏先祖“知母不知父”,究竟暗含着怎样的文化隐喻?》一文中有探讨;另一方面,从甲骨文考古来看,商代没有形成姓氏制度,以“姓”的女字旁论证源于母系属臆断,笔者在《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上古龙族不是幻想!》一文中有探讨。种种证据表明,姓氏制度的确立源于西周时期。
西周初年,周公平定武庚、三监、东夷之乱,认为需要加强东方地区的统治,于是就把周人子弟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以统治土著,这是夏商二代从未有过的创举。周人被分散开来,为了强化血缘宗法,于是就发明了“姬”姓,作为周人的血缘标志;并以分封的鲁、卫、燕这些地名为各自的氏。为了壮大周族势力,于是又发明“同姓不婚”的制度,即姬姓不能与姬姓通婚,这样才能保证与其他族团持续发展融合。
我们可以初步梳理一下姓与氏的关系。姓表示的是血缘出身,是不能变化的;氏表示的是社会集团,是可以变化的。当然,氏不能简单视为姓的分支,因为女子出嫁前从父氏,出嫁后从夫氏,姓却是固定从父的。而在称呼里,往往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男子往往参与政治,别人一看氏族就知道,你出自什么集团,地位尊卑如何;而女子称姓,方便的是辨别“同姓不婚”。可见,姓氏与周代分封、宗法、婚姻等一系列制度都是相互联系的。
回到楚国。楚国在周代被确立为“芈”姓,不过这个字最在金文多作“嬭”,“芈”实际上是后来的讹传,不能据此说明楚人崇拜羊。比如有个“随仲嬭加”鼎,随就是随国,仲就是二,嬭是楚姓,加是人名,那么她就是嫁到随国的楚女加,在家里排行老二。楚国在周代因始祖鬻熊确立“熊”氏,而这个字在金文中也多作“酓”,“熊”也是后来的讹传,也不能据此说明楚人崇拜熊。比如有个“楚王酓章”镈,楚王酓章就是文献中的楚惠王熊章。
至于“屈”当然是氏而不是姓,过去一般认为屈氏来源于春秋初年屈瑕,《世本》说屈瑕是楚武王之子;清华简《楚居》发现在西周初年就有个“屈紃”,不过这个“屈紃”是人名还是地名有一定争议。总之,屈原应该是屈瑕的后人,“屈”族作为“熊”族的分支,所以屈原就是芈姓屈氏,其自称“姓屈”是错误的,改称“芈原”也是错误的。屈原名平,只能叫屈原或屈平;芈月的“月”系虚构名字,其父系氏族不明,可根据国名称楚芈、秦芈。
大家可能要问了,秦始皇不是叫嬴政吗?实际上,在《史记》及更早的文献,秦始皇都是叫“秦政”“赵政”,从来没有叫“嬴政”的。而在秦汉时期姓氏合流后,很多人不知道姓氏区别了,所以就以“嬴政”称之。为什么姓氏会合流?因为战国时期氏族解体,区分姓氏已经没有了意义。所以今天的姓氏,一方面有姓的性质,区分血缘、不可变化;一方面又多沿用氏的名称,所以战国七雄的国号到今天都是姓氏,而姬、嬴、芈这些古姓却鲜见了。
当然,鲜见不代表绝迹,比如古姜姓今天还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姜姓之所以多的原因,并不是来源于姜姓齐国,而是与羌人汉化有关。羌人本无姓氏,华夏化后则多以姜(羌)为姓氏,三国名将姜维出身的天水姜氏就是土著大族。而在《史记》里,宣太后芈氏有个兄弟叫芈戎,这是为数不多的男子称姓,说明在战国时期姓氏合流,有些王族旁支因为边缘化而失去氏,但却还知道自己的姓,所以就直接以芈姓命名,有部分古姓就是这样传下来了。
宋辉
至于天子诸侯,依周礼正式称呼亦不同,天子诸侯不称姓不称氏,正式称呼是封地+爵位(未封爵或剥夺了爵位称排行)+名,如周公旦(齐)太公望,吴王阖闾,曾侯乙,崇侯虎等等,国君之子称公子,如公子小白,公子重耳,公子之子称公孙,如公孙鞅(卫国人,又称卫鞅,封于商,故称商鞅),三代以外,另立氏门。是故始皇帝最不应该的称呼就是蠃政,秦政(秦国人,参照卫鞅,但决不是秦氏,一来秦国自造父得氏之后一直氏赵,二来秦非子得以封秦地以为附庸之后,即使立了秦氏,没几年西戎攻入犬丘,杀大骆(非子父)一族,也就是说大宗被灭)也勉强说的过去,赵政在昭襄王之时这么叫也没什么错误,公孙政是在安国君即位之后的称呼,异人(子楚)即位应称公子政,储君地位确立称太子政(参照太子丹),即位秦王之后称秦王政,所以史书上基本上就是秦王政。屈原,则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芈原就是贴贻笑大方了
宋辉
一并再把公卿大夫和普通贵族说一下吧。中国的姓氏源流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在春秋之前更是如此。中国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春秋之前依照礼利非嫡一脉五代之后就必须另立氏门,也就是所谓五服。所以古姓沿袭至今人数很少。典型的例子比如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孔氏之始祖,孔的氏名来源于其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字孔父,名嘉,孔氏源自其字,这也是当时通行的做法,在当今姓氏源流之中是与以地(国)名为姓相并肩的存在。这里大家又奇怪了,孔父嘉,怎么是字+名呀,没错,春秋之前依周礼即是如此,比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也是字+名,叔是排行,不是老大老二,也不是老小。排行老二的如孔子,字仲尼,所以依周礼,孔子的正式名称是仲尼丘,仲尼(字)是别人对他的敬称,丘(名)是自己的谦称。就像诸葛亮,时人都称孔明或卧龙先生(号),给刘禅上表时则“臣亮言”。
少时风流老亦狂 回复 10-08 11:46
哈哈,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白衣沽命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汉朝开始姓与氏就逐渐融合了。
雾羽 回复 09-19 20:59
秦国统一之后,姓氏就开始乱了,为了方便记录统一改称为姓。
江湖百晓生 回复 09-16 16:51
秦朝开始就是融合了
宋辉
老大的例子比如伯邑考,看了我上个评论的该奇怪了,为什么他的弟弟们都是周公旦,管叔鲜,唐叔虞之类,他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奇怪,一点也不奇怪,这不正是周礼的叫法吗?之所以这样,因为他死的早,没有承袭父亲西伯昌的爵位,而后武王伐纣夺取天下,众弟弟有了封国,所以叫法变了,如果一切都没发生,史书上大概率是西伯考,仲×发,叔×鲜,叔×虞
雾羽 回复 09-19 21:00
伯 仲 叔 季
一笑
黄帝不是轩辕氏吗?
用户10xxx20 回复 09-19 13:08
皇帝的时候还没改姬姓,后面他孙子少昊氏小宗变大宗之后黄帝的后裔才改姬姓的,周的祖先是季姓,后改稷姓,给自己找个牛逼祖宗才改成姬姓的
西城… 回复 用户10xxx20 10-04 12:34
你可别扯淡了。黄帝本姓公孙,后迁姬水改姬姓。黄帝后裔都是姬姓,少昊是皇帝长子,本姓就是姬。还有,姬周的始祖是后稷,帝喾的嫡长子。至于你这给自己找个什么牛逼的祖宗啥的玩意,不知道你哪里看来的野玩意。当然,你要是穿越回去亲眼见证了,当我什么都没说。
地球
秦始皇统一之前,贵族有氏不称姓。很多电视剧都弄错了的。大秦帝国就是其中一个!
达武
吃了编剧没文化的亏,那时候男的称氏不称姓
希_似云般飘散
因为这破片拍的时候吧 网上不知道哪出来一帮没上过学没读过书的鬼才 造谣说屈原之所以叫屈原 是因为他死的屈
125686dfvchvh
受了怨屈,后人叫它屈原
江湖百晓生 回复 09-16 16:52
逗比
用户26xxx64
芈姓屈氏,古人姓和氏是分开的
碳基生物
编剧说叫了一辈子屈原,太没新意了,怎么让人耳目一新呢,还叫芈原就行了,观众就会好奇怎么有这样一个人。
去去去一定去
这有什么,第三部还把范雎叫范睢呢。我还以为我自己记错了名字,一个多星期下班功夫查了很多资料,确定了我没记错,就是范雎,就是电视剧叫错人名字了。
莫若杯酒在手
芈姓屈氏
那位哥哥
姓是不放在名字里叫的
懒ren,
昭屈景三姓属于楚王族支,要算也是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