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首巡,汉武帝7巡——作为长安命门的关中“北关”有多重要

云水终南 2023-10-14 07:03:54

如果问一个关中人有关“关中”的问题:关中是在哪四关之内?估计很多人都答不全。

《史记》关中索隐注曰:"东函谷,南崤武,西散关,北萧关。"前三个估计还能说出来,这北萧关就不一定了。

我这次就到了萧关遗址,打卡“四关”中的“北萧关”,算是圆满——其实严格的来说,我只是打卡了“汉”萧关,萧关历代有一些变迁。

我先是在固原打卡了秦长城遗址,据说秦时的萧关在环县北,与秦长城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不过我去的地方却明确写着“秦汉萧关”。

秦汉遗址在固原市南四十多公里处,我们没有走高速,路上还堵了车,在细雨中总算是到了秦汉萧关遗址。

这是一个新修的城堡样子,大门是汉阙的样式,里面却没有一个人。

中间是一个岛状树林,对面就是满满一城墙的诗,都和萧关有关。

最有名的恐怕就是王维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不过这句的前一句更有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从一侧登上了城墙,缓步行走,张目四望,群山四合,这里就是一个山窝子,而群山之间,都是一条条进进出出的山沟,想必四面山脊上都有防卫措施。

(后来一查资料,果然山脊上有城防设施。)

很多人不明白,萧关明明在关中平原的西面,为什么叫做“北萧关”?其实把这个问题放大,除了“东函谷”,“南崤武”,“西散关”好像都是有问题的。

这就是读书没有读通!

关中的“四关”,并不是按照它在关中的地理方位而说的,而是按照进攻关中的来犯之敌,从那个方位进攻而说的。

函谷关不说了,很明显从东面中原之敌进犯。从南方的湖北进犯关中,肯定从武关道走方便,武关崤关肯定重要,所以叫做“南崤武”。

大散关主要防御的西南,而且陇南的羌族一直是防御的重点,重点是西部。

至于萧关,主要面对的就是来自陇西、河套的游牧民族了。秦代是戎狄,汉代是匈奴,唐代是突厥,北宋时是西夏,萧关一带就是双方对峙的前沿。

只有游牧民族的骑兵越过六盘山,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只需三天便能兵临长安!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史记·孝文本纪》:"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大入萧关。"

唐初时,10突厥军队经过这里立马大唐长安城外渭水便桥,刚登基的李世民赔款称臣,和颉利可汗签下屈辱的渭水之盟,直到三年后才雪耻。

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陇右进入关中的主要通道便是渭河、泾河河谷,渭河险峻,难以通行,而泾河流域便成了前沿,萧关扼控六盘山山口,就成了关中前哨。

秦灭六国前就在这里修筑长城,秦始皇首次出巡就出巡萧关;汉武帝一生7次北巡,6次来到萧关威慑匈奴。

为什么萧关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

萧关修筑在六盘山东麓山口,六盘山广义上包含陇山,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横亘于关中西北,将陇西高原与陇东高原一分为二,隔开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

萧关出东南可直驱中原大片沃土,北过黄河直至广阔的大草原,向西可通向甘肃、新疆等辽阔地域。

从政治上看,萧关道的开通,为"河南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秦汉在河套平原开垦屯田,屯垦戍边,都通过萧关道。

从经济文化交流看,广义的萧关道就是丝绸之路的北段,商贸活动文化交流民族交融都通过这条道路。

初唐时,政府以萧关道命名,专设大总管,委以行政职能,全面负责萧关道的军事防御。

我写过不少古道关隘,我一直强调的是:所谓的古道古关隘并不是一条线一个点,而是由多条线多个点构成的。

比如这个萧关,从秦汉到唐宋,随着防范的对手不一样和自然地理的变化,位置一直在变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所到的固原秦汉萧关遗址位于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也称"驿藏关",有险隘"铁瓦亭"之称。专家们认为萧关指的是三关口至瓦亭峡地带,雄峰环拱,深谷险阻,易守难攻。

萧关并不是指一个关城,它应该是一个防御体系,很多地势险要的地方,都可能是萧关的一个防御点,唐宋以来,世人用萧关命名的地方就有十几个,不能一概而论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

我从萧关离开前往泾川县的时候,高速路入口堵上了,绕行泾源县方向,途径胭脂峡,一路沿着胭脂河,从六盘山下一路走出平凉的崆峒山,这也算是萧关道的一部分了。

在烟雨中,深山峡谷,高架桥涵,有铁路有高速有国道,千年的古道天堑现在都变成了通途。

我们是来旅游的,想帝王出巡,将相出征,文人出塞就没有我们的心情了。

汉饶歌《鼓吹曲》中写道:“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历代文人不知道写了多少首有关萧关是诗篇:

唐杜甫: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唐岑参: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唐司空图: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割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唐贾岛:归骑双旌远,欢生此别中。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

唐陈玉兰: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唐卢纶:合阵龙蛇动,移军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唐陶翰: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唐于武陵: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

唐:顾非然: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无限城池非汉界,几多人物在胡乡。

唐张蠙:出的萧关北,儒衣不称身。龙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

唐刘云:朝亦有所思,暮亦有所思。登楼望君处,霭霭萧关道。

宋李曾伯:丛丛烟树谁家市,浅浅云峦甚处山。风定浪平归路稳,更无魂梦到萧关。

清纳兰性德: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

这么多的诗篇,给我们留下历史记忆中的萧关,尽管这里还有古城遗址,尽管山头仍有烽堠,尽管秦长城的痕迹依稀可见,这都成为了历史。

就像是山上的云,只为那些追溯历史的人在山头时隐时现。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5 阅读:225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