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虽在外国一切风俗习惯都照搬中国,原来这里王爷祖籍四川人

村人说史实 2019-07-06 06:17:13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有一个中国县那么大的地方,这里属于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这里虽然在外国,但其一切风俗习惯都照搬中国,原来这里曾经被人称为“果敢王”彭家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统治过将近20年,他一切都是照搬中国的发展模式。

彭家声祖籍四川人,不久前,到四川出差,特意来到“果敢王”彭家声探寻他发迹的故事,他老家是在一个名叫撒连古镇的地方,这里自然环境清幽、山峦叠翠、绿树成荫、溪流幽谷,罕见岩溶景观,纷呈的瀑布群,迷人的裂谷山颠风光等构成独有的景观神韵。

撒连古镇发端于明朝,几经战火和洪水,地震,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还有不少的残留老屋,古井,古树,照壁,小巷,流水和竹林,在明、清、民国时称呼为萨连街,街长两三公里长,是撒连大街的主要城市街道,又长又大了,被当地人称为大街。

此地以前隶属会理州分州,设分州知事,分州衙仍设撒连,民国时期仍然是会理县分县,后来,会理县划出安宁河以西的撒连、水塘、草场、挂榜、回龙、昔街的上垭口等地归德昌统辖。几经地名的变迁,便成了迷易县,又更名为米易县沿袭至今。

当地人介绍,记者采访当年果敢王彭家声时,他讲着一口云南口音普通话,自称祖籍四川会理萨林大街人,高祖父名叫彭子安,当年一人独自来到果敢,做的是“翘头扁担”,挑钱银卖冥币,当他行到勐堆小河边,准备过河,因为水激,就脱了衣裤裹成团丢到对岸,自己挑着担子涉水过河。不料丢时用力太小失手衣裤落水冲走,他光着身子过河,不能进寨子。

十分狼狈的他胡乱进了勐堆寨旁边,躲在树丛间对寨子喊道,不好意思,我把衣服打失,请帮个忙,当地老乡,老乡给了一套衣裤,这才进了寨子。他非常感谢,但是因为没钱,给了老乡一包冥币,人家不要,就来到红石头河卖货,由于他会打算盘,人也机灵,很快就和人熟了,叫他“小彭”,于是在当地找了一家人做长工,又娶了东家的女儿为妻,这样便算在这里落了脚。

成家后的彭子安不甘在家里种谷子,想出去“找钱”,到了“狗头国”,也就是暹罗国,今天的泰国做生意,只几年功夫,他便衣锦还乡,说是带回了二十多块银砣回果敢,老街惊动了!回到家,这可不得了,成了当地首富,带回的银铊分了一些,有了钱在老街讨了一个小媳妇,发家后的他世居果敢,直五十多岁去世,墓安在新街。

彭家声出生于1931年,是果敢特区(现果敢自治区)前主席,人称“果敢王”,接受过专业军事训练,他率领地方武装与缅甸政府和解,在果敢地区保留武装,并成立果敢同盟军和果敢特区政府。随后,彭家声几经沉浮,他领导的政府被推翻,行踪成谜。

果敢地区位于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总面积只有2700平方公里,还不到我国一个县大,人口也只有25万,下设1县、2区、2镇和28个乡、社区,也就是我国一个小县城的规模。

果敢历史上是明朝灭亡南明小政权的后裔汉人为主体,早在清朝的时候,一直是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即使在十七世纪末,清政府在缅甸登尼设立“木邦宣慰司”,但由于鞭长莫及,实际上统而不治,成为“化外之邦”,果敢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缅族政府,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公元1897年,中英两国勘边定界,将果敢地区划归英属殖民地——缅甸。

彭家声身逢乱世,半生戎马,几度沉浮很具传奇色彩,他年轻时参加了土司开办的进修班,学习基本军事素质训练和战略战术,对军队进行正规化管理,加上他个性强、性情刚烈,胆子又大,在同学中颇有侠义之风,结业后被分配到土司自卫队任分队长。

后来,由于缅军进驻果敢导致社会混乱,匪盗横行,彭家声搞了一支“果敢人民革命军”,共30多人开始上山打游击,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他的这支队伍竟然有扩大的趋势。慢慢这支队伍演变成“果敢同盟军”,并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任特区政府主席,被人称为“果敢王”。

直到2009年,缅甸政府军派兵攻打了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 彭家声被击溃远走他国,此时的他已经是八十多岁了,许多人认为风烛残年的他没有机会复出,谁知,近些年,年近九旬的他又高调复出,称果敢同盟军建立了一个“红岩根据地”,位于果敢最北部,是紧贴中国边境的一个三角形小区域,大约五十平方公里左右。年近九十岁还在打游击的彭家声,被人称为世界上最老的游击队员,他祖籍的村民说,他能否打回果敢去,还是个疑问。

2 阅读:340
村人说史实

村人说史实

讲叙发生在各地的名人史实,介绍那些过去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