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赛道上,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动作再次将中美科技关系推至风口浪尖。近期,美媒爆料特朗普政府正与日本和荷兰高级官员会面,意图限制东京电子和阿斯麦公司的工程师为中企提供半导体设备维护服务,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特朗普此举,本质上是延续了拜登时期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政策。拜登执政时,美国联合盟友对中国半导体实施严格限制,禁止出口高端芯片制造设备,阿斯麦光刻机对华出口受限便是例证。其目的在于从根源上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毕竟缺乏关键设备,即便拥有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也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如今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施压,不仅限制设备维护,还酝酿扩大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范围,计划将英伟达等美国公司更多类型芯片纳入管制清单,相较拜登,其手段更激进,试图让中方付出更高代价。
从外交层面来看,特朗普的行为暗示着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谈判或许已陷入僵局。面对美国的科技打压,中方在去年 12 月就美国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制裁中国企业等行为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方尊重市场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并表明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然而,特朗普政府的行动表明,这一轮交涉未能达成共识。尽管特朗普上台后曾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但被其提名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声称中国是美国在科技和地缘政治方面的最大竞争对手,这预示着未来中美科技战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但特朗普政府的技术封锁政策,实则是损人不利己。过去拜登政府为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无所不用其极,却未能阻挡中国的科技进步。中国近两年在半导体领域取得多项研发成果,如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不断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力证明美国 “小院高墙” 战略的失败。
从市场角度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需求市场,美国的英伟达、英特尔等公司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份额且持续深耕。特朗普继续限制本国及盟友企业对华出口半导体产品和服务,不仅损害这些企业的商业利益,还可能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失衡。例如,限制工程师为中企提供设备维护服务,可能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进而扰乱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最终反噬美国自身。此外,中国在面对美国科技打压时,并非被动挨打。一方面,中国不断加大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增强自身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中国还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社会阐明美国科技霸权的危害,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
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在科技领域对华的打压政策是短视且不明智的。如果美国继续坚持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不仅无法阻挡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还将使自身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在科技领域合作大于竞争,唯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回归合作共赢的正轨,才能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与发展 。
科普菲尔
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策。设备不维护了,那专利当然也就不能维护了。有现成的机子拿出来拆,复制起来绝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