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后,粟裕曾后怕:再晚4个小时,战局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雪月下盛京 2023-02-02 00:48:0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的多个主力部队被悉数歼灭,黄百韬、杜聿明等一众国民党重要首领在解放军的冲击下狼狈逃窜,这一场胜利基本奠定了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

这次斗争中,有毛主席在后方坐镇、把握全局,还有粟裕在前方指挥、处理细节,在军民上下的不断努力下,解放军终于在经历两个多月的战斗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在复盘时,在前线指挥的粟裕不禁后怕,若不是解放军行动迅速把握战机,恐怕这场战役不会以大胜利收场。

剑指淮海,3日定主帅

1948年的秋天对于济南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华东野战军的不懈努力下,解放军第一次夺下了国民党所死守的重要城市,这一步棋已经稳赢,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乘胜追击。

9月24日傍晚,一封加急的电报出现在了毛主席的书桌上,这封电报便是来自正在前线指挥的粟裕将军。

通过电报,粟裕向主席汇报战果,攻打济南的战斗预计很快接近尾声,而粟裕认为下一步,解放军应该将目光转向淮海地区。

在中央军委的研究后,第二天毛主席的方针便通过电波传达到了华野司令部,在电报中,毛主席肯定了粟裕的建议,认为淮海一战可以在10月10日前后拉开序幕。

根据电报的要求,粟裕带领部队从进攻济南的空隙间挤出半个月的时间进行休整,但是,在随后的作战中,前线的部队在指挥上出现了问题。

10月下旬,一路南下的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地区,挺进徐州与华东野战军汇合,原本两军相隔甚远,并不在同一战场上,只要在战略上相互配合,在战场上还是各自指挥,现在两军需要配合作战,那么由谁来统一指挥成了主要中央军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央军委经过研究认为,按照战场的常规操作,粟裕所领导的部队是淮海战役的发起部队,也是攻打主要方向的部队,而他的手下也统领着最多的队伍,因此,这场战争必然该由粟裕进行指挥。

但是,身在前线的粟裕却做出了与中央军委完全不同的判断,他认为这场战役应该由陈毅军长与邓小平政委指挥作战。

10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发报,认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而粟裕这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的态度也打动了中央军委的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反复研究,11月1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整场淮海战役由陈毅同志与邓小平同志协同指挥。

接到任务的陈毅与邓小平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于是在11月2日,在回复中央军委的电报时,两人提出虽然二人负责指挥,但由于前线通讯工具信号较弱,还请中央军委多多直接对粟裕部队进行指挥。

歼灭黄百韬军团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里,粟裕就碰上了自己的的“老朋友”黄百韬军团。粟裕与黄百韬在此前就曾多次交手,这一次两支部队要做一个了断了。

11月初,国民党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5号,黄百韬接到命令,带领军团掩护国民党第四十四军的撤退。

但是,国民党的部队里面从来就没有协同作战,很少有将领将自己的军队与他们的党国相挂钩,而其他司令的军队在他们心里也没有战友的那份亲切,想要让他们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简直是难于登天。

接到命令的黄百韬立刻动身前往指挥部,他这么着急不是为了部署掩护计划,而是为了迅速集结部队准备向西撤离。

黄百韬的这一举动是解放军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粟裕了解到情况后急得来回踱步,组织上原本计划的进攻时间是11月8日,而现在如果再不动手,恐怕就要失去战机。

最后,粟裕还是决定冒险调集部队从三个方向将黄百韬军团围住,另一边他马上发报给中央军委说明情况,请求提早发起进攻。

此时,毛主席对前线的军队展现出了莫大的信任,他要求粟裕等人坚决执行作战计划,并且鼓励他们独立制定方针,不用事事汇报。

接到命令后,粟裕立刻下令,集结部队向黄百韬军团发起进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虽然我军在粟裕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但还是晚了一步,当大部队赶到黄百韬的驻扎地新安镇时,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好在此时黄百韬并没有完全逃出包围圈,在解放军的奋力追赶下终于在11月9日将黄百韬的军团围在碾庄一带。

可被围的黄百韬并不觉得着急,这他不是的第一次与粟裕交手,他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对手究竟带领着怎样的部队,在黄百韬的指挥下,他的军团以碾庄为中心建立起防御工事,准备以人数和武器的优势与解放军硬碰硬。

另一边,蒋介石接到消息后倒是急得跳脚,马上命令邱清泉和李弥前去解围,可蒋介石哪知道李弥、邱清泉都与黄百韬有过节,即使有杜聿明督战,这两个人还是用尽浑身解数拖延解救的进程。

不过,黄百韬的作战方案还是起了些作用,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的防御发起了多次猛烈的进攻,但惨烈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好的结果,粟裕明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想要找到突破就要转变方法。

既然正面强攻无法取得战果,粟裕便决定采用近迫式作业挖坑道悄悄接近敌人,在百米之处再对敌人发起猛击。

这边黄百韬等待的援军迟迟不到,另一边粟裕已经指挥部队开启了新一轮进攻,近迫式作业的作战方法很有成效,22日,解放军攻破了敌人的防守,而黄百韬也在绝望中饮枪自尽。

争分夺秒

攻破黄百韬军团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新的危机便悄然而至,谁也没有想到,蒋介石手下的黄维会如此冒进向南坪集发起进攻,他这一举动直接使中原野战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被动状态。

虽然说中原野战军算不上弱,兵力也基本与黄维部队持平,但是从武器上来看两军差了一大截,若是贸然行动不一定谁赢谁输。

不过,此时的中央军委并没有因此而畏手畏脚,他们向前线下发指令,下一个进攻的军团便是黄维军团。

如果此时从上帝视角观察战局就会发现,蒋介石的三支部队被华东野战部队从中心分割,但若是蒋介石铁了心要这三支部队汇合,那么局势就是另一副样子了。

此时粟裕在指挥决策上格外的小心,但好在国民党部队此时早已人心溃散,没了战意,在解放军准备进攻黄维军团时,杜聿明向蒋介石请示撤离徐州。

就这样,黄维的军团一转眼就成为了主力部队撤离徐州的牺牲品,他的任务便是牵制解放军继续进攻。

杜聿明以为解放军在歼灭黄维部队之前不会对自己的部队下手,在母亲的生日宴会上还阴阳怪气地点了一首空城计,谁知道他的安排早已被粟裕猜透,粟裕不但猜到了他在黄维部队被歼灭之前就要跑路,甚至连他要逃跑的路线都猜得一清二楚。

粟裕明白,若是让杜聿明跑了,那淮海战役的战局很可能被扭转,于是他命令部队争分夺秒地对杜聿明部队进行围追堵截,终于在12月5日将其成功包围,1月10日,随着杜聿明部队的湮灭,淮海战役以共产党的胜利告终。

小结:

其实,拦截杜聿明的指挥中有运气的成分,粟裕后来回忆称自己虽然猜测到杜聿明会撤离,但从未想到他会撤退得如此之快,若是没有迅速的将其拦下,让着30万大军顺利撤离,后果可想而知。

好在粟裕指挥果断,在全军的不断努力下顺利攻下了淮海之战,这一战其实解放军的人数并不如国民党多,武器也没有对方先进,但是靠着共产党人的智慧与拼搏,华北野战部队与华中野战部队最终顺利以少胜多,为共产党与全中国人们赢取了解放全中国的希望。

0 阅读:2
雪月下盛京

雪月下盛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