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996不是福报,是违法!

格物 2021-09-01 14:31:24

2019年4月,马云在阿里巴巴员工内部会议上表示:“今天中国BAT这些互联网公司能够996,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短时间内,“996”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获得人们了广泛的讨论。

什么是“996”?

就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

这一工作模式的工作时长,大大超出了国家规定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除此之外,996大多数为自愿加班,没有国家规定的加班费。

为什么会出现“996”?

其实996的背后,是内卷严重的“加班文化”。

很多企业在对员工的价值传输中,就会强调“加班”就是“奋斗”的一种形式,只有加班越狠,才是越能吃苦,越能奋斗。

把“加班”和“奋斗”绑定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方向。奋斗应该是效率的提升,创新的深入,难点的突破,而不是一味地比拼“工作时长”。

 

对于部分员工来说,加班才能挣钱。

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增加工作时长成为多赚钱的一个办法。

字节跳动有人表示一年的加班费超过10万元,对自己来讲是一块重要的收入来源;Boss直聘的员工也表示加班费占到自己的年薪的20%,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加班费将难以在大城市立足。

但是人不是机器,长时间的高强工作容易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这种透支身体的工作模式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正常工作时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应当及时修正。

近几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是996工作制度的重灾区。

互联网行业更新速度快,加班文化盛行,“996”“007”工作制度也是从互联网行业开始被人们熟知。这样的工作模式看起来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但也让很多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遭遇不幸。各种各样的员工崩溃、猝死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996工作制度的不合理性,并受到了人们的猛烈抨击。

在人们看来,996不是一种福报,而是资本家榨取员工剩余价值的一种掩饰!用压榨员工的身体甚至是生命来换取利润的最大化,这暴露了资本的嗜血本性。

目前,国家已经认定,996不是福报,而是一种违法行为!

最高法和人社部联合调查了一批劳动争议案例,在案例中明确表示,996工作制已经严重超过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前段时间,“996大户”互联网公司陆续开始“反内卷”,快手、字节跳动、美团优选、BOSS直聘等互联网企业相继宣布取消 “大小周”。

企业从加班至上,开始向人文关怀的诉求,不仅是企业观念的转变,更是管理方式的一次升华。

最高法明确996违法,是对用人单位的一次警示,也是对职场工作的一次引导。工作制度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该正视员工的人文需求,劳动者要得到基本的尊重。

主动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市场竞争再激烈、成本压力再大,也不能通过超时用工或侵害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方式,将成本向普通劳动者转嫁。

变更劳动合同约定加班时,要尊重劳动者意愿,劳动者举证能力不足时,用人单位也有责任举证。要清楚的是,滥用优势和主导地位,任何强迫劳动者超时加班和不按标准支付加班费的行为都是违法的,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需要从员工的工作中获得价值,促使企业向前发展。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的幸福也应该成为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味地积累财富,获得盈利,不管不顾员工的死活,抛弃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早晚也会被时代抛弃。只有尊重员工,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样的企业才能拥有持续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向一切不合理、违法的工作制度说不,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0 阅读:3
格物

格物

学会思考 学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