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佥都御史”的“佥”是什么意思?

读书曹世民 2024-12-31 13:22:47

明朝左佥都御史景清

明清时期,朝廷都察院设有一种官职,称“佥都御史”。那么,“佥都御史”这个官职名称中的“佥”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撤掉了御史台,在朝廷设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执法机构,职乃“专纠劾百司”,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风闻奏事,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明史‧职官志》记载: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为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均为正七品。从明朝初期到清朝末期,都察院官员品级虽有数次升降,然而官员的职位基本保持未变,左、右佥都御史也是如此。“佥都御史”中的“佥”读音qiān (牵),表示“共同、一起”的意思,也就是佥都御史和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共同、一起负责“纠劾百司”。左、右“佥都御史”虽然在官阶上低于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但是他们在都察院中仍属于很重要的角色,为皇帝耳目风纪之臣。清初,还以右佥都御史为巡抚之加衔,以便巡抚监督部属。

10 阅读:4584

评论列表

曾鹏

曾鹏

3
2025-01-13 14:18

副的,还可能是副三号,副四号,正的是左都御史,副一号是右都御史。

用户13xxx08 回复 01-17 06:28
总督掌辖区内军权也同样是通过兼兵部尚书体现的。总督本就属于中央派遣官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回复 用户13xxx08 01-17 12:44
总督掌握军权通过兼兵部尚书体现,我印象中是清朝才这样。明朝的总督,全名不知道是不是和清朝一样,但明朝总督全名就叫“总督军务”。最早的总督,是明英宗正统六年,由正牌兵部尚书王骥总督云陕军务,这是总督官名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之后,明朝陆陆续续出现了好些总督,比如三边总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宣大总督(总督宣府、大同及周边山西等地军务)、蓟辽总督(总督蓟州、辽东及周边河北等地军务)以及抗倭浙直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江西等地军务,胡宗宪一开始是这个官,但赵贞吉替代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抚后,浙江不归胡宗宪管了,变成两江总督)。和清朝总督常设不同,明朝的总督是哪里打仗哪里是战区,哪才有总督。也正是因为明朝设置总督是为了战争需要,所以军权是总督的核心业务范围,不需要再兼任兵部尚书衔,战事结束后,总督就直接撤职回中央。清朝时各地常设总督,为了抑制地方军权,才多了兼兵部尚书衔才能掌军权的规定,把军权独立出一个衔,随时都可以靠免兼职收回军权。

读书曹世民

读书曹世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