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旅游,不经意间会发现沿街门市一箱箱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人参,有10元一斤的,也有万元一根的。而这些人参,不约而同都打出了一个招牌:”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是丹东面积最大的县,而石柱则是宽甸的一个山村,位于宽甸县东部,全村有人口3598人。
走进村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聊天,你会发现,太多的老人告诉你:老家在山东。
石柱产人参,宽甸石柱参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果进一步了解,你会发现,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居然是当年”闯关东“的莱阳人挖山参挖出来的村落。
而这一点,在《宽甸县志》中也得到了证实:清同治年间,莱阳孙姓人家,一家七口人,闯关东来到宽甸挖野山参的事情。
他们在大山深处迷路了,却在一处山高林密、荒无人烟的地方发现了许多高品质野山参。他们把上年份的山参挖走,留下了小参,同时洒下参籽。为了能够再次找到这处宝地,他们就在这里竖起了一个大石柱作为标记。
此后,随着挖参人逐渐到来,这里人气越来越旺,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石柱村。
而到今天,漫步在石柱村中,在村上屯街西的三岔路口,你还会发现路边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大石柱,旁边栽了1株榆树。人们说,这就是村子的标志,也是护佑村子的灵物。、
平时的时候,村子里的老人喜欢坐在这里唠嗑,每当村子里来了游客,老人们会不厌其烦讲述当年挖山参的故事。而这故事,在一些老人口中,更是久远到了明朝万历年间。
但是,无论石柱村形成于明朝,还是形成于清朝,一直到今天,村子里依旧流传着一套挖人参的习俗,当地人说,这套规矩是当年闯关东的山东先辈们留下的,要遵守。
而如今,这项习俗已经成为当地民风民俗的一部分,很多故事更是进入了非遗的保护序列。
这条规矩包括:压山、拉帮、放山、喊山、接山、应山、贺山等一条流程。
压山,就是寻找山参;
拉帮就是组织几个合伙人,一起进山;
当发现山参的时候,参把头和其他人之间要有“喊山”专门的用语,否则会惊跑人参。还要用红头绳拴住人参,叫做“快当绳”;
而人们休息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说话,联络要敲击树干,称之为“叫棍儿”。
这期间,还有各种行话要说,比如:拿火、拿饭、拿觉、拿房子等等,都不能说错了。
旅游大巴车上,导游说的神采飞扬,大家也对人参充满了神奇之感。
而我们也逐渐了解到,宽甸的确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还是在清朝成立之前,宽甸人因为在“萨尔浒大战”中立下战功,被编入满册正蓝旗,顺治年间“随龙入京”。此后,宽甸之地一直属于龙兴之地,长达200余年被封禁。
期间,也有很多文人雅士来到这里,他们是被贬谪而来的,作为儒学发源地,有大量的山东人被流放至此。清康熙年间,旅游达人丁介《出塞诗》中说的“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就是这件事情。
或许,这就是为何山东人闯关东,纷纷来这里寻找生活契机的原因之一吧。
挖野山参人在上山挖参前,都要有个仪式祭拜一下挖参人的老祖孙良,孙良祖籍山东省莱阳县穴坊镇富山村。
山东穷苦人,要饭的后代,闯关东
都是种植的,激动个蛋
还不如萝卜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