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已到关键抉择时,我们已无退路,只能强势前进!

宇寰谈这个电影 2025-04-11 01:39:09

眼下这个世界,真的是变天了。

2025年的国际局势,像一锅煮沸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炸出啥来。

大国之间的博弈早就不是暗地里掰手腕了,而是摆到台面上直接干,经济、科技、军事,哪一块都充满了火药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站在这个百年变局的风口浪尖上,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外部有美国带着一帮小弟围堵,内部有经济转型的阵痛,咱们的路不好走,但也绝对不能退。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退一步是悬崖,进一步是光明,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说到这百年变局,得先搞清楚这词儿是啥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世界格局大洗牌,过去几百年的老规矩被打破,新秩序还没完全成型。

19世纪是大英帝国耀武扬威,20世纪是美国独霸天下,到了21世纪,风向变了。

中国崛起,俄罗斯不甘寂寞,印度、巴西这些新兴国家也开始冒头,全球力量重新分配。这不是啥玄乎的理论,而是实打实的数据说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的报告显示,中国GDP占全球比重已经接近20%,美国虽然还是老大,但占比从2000年的30%多降到了现在的24%左右。力量对比变了,矛盾自然就来了。

美国的态度很明确,从2017年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就没打算跟咱们和平共处。贸易战打了好几年,关税加了一轮又一轮,科技领域更是卡脖子,华为、中兴这些企业被整得够呛。

2025年特朗普二进宫后,政策更狠了。他上台没多久就嚷着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还真有点动作。李嘉诚家族的CK Hutchison公司在3月宣布要把全球43个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这事儿直接成了导火索。

国内舆论炸了锅,《大公报》连发三天评论,直指这不是普通生意,而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问题。香港街头有人抗议,北京也放话要审查,这交易最后没成,李家也算栽了个跟头。

为啥这事儿这么敏感?港口不是随便卖卖就能完事的玩意儿。全球贸易80%以上靠海运,这些港口就像大动脉,捏在谁手里,谁就多一分话语权。

CK Hutchison手里的43个港口,遍布23个国家,从新加坡到鹿特丹,从巴拿马到迪拜,哪个不是战略要地?要是真让美国资本接手,中国远洋贸易的成本肯定飙升,供应链安全也得打个问号。

更别提美国这几年一直在推“去中国化”,从港口附加费到技术壁垒,招招都冲着咱们的命门来。李家这时候甩手卖资产,外界难免觉得是站错了队,国内骂声一片,说他们“重利轻义”,这话虽然糙,但道理不假。

李嘉诚这人,年轻时确实是个传奇。从潮州逃到香港,13岁辍学打工,靠卖塑料花起家,一步步干到亚洲首富,谁不服?

他的生意头脑没得说,抓住了香港经济起飞的黄金期,地产、港口、能源,啥赚钱干啥。到20世纪末,CK Hutchison已经是全球港口投资的头把交椅,手握几十个国家的码头,香港的经济命脉有一半在他手里。可这几年,他的路子变了。

2010年代开始抛内地资产,跑去欧洲买买买,2025年又搞出这么一出,咋看咋像是在撤退。有人说他老了,保住财富比啥都重要,可这时候撤,不就是把自个儿推到风口浪尖上吗?

这背后,其实是大环境变了。

全球化以前是大家一起赚钱,现在成了大国抢地盘。美国的意图很明显,遏制中国是头等大事。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特朗普二进宫,政策一脉相承。

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不轻松。过去几十年,靠出口和基建拉动增长,那叫一个快。可现在,外需被卡,内需还没完全顶上来。

2024年的统计局数据,出口增速从两位数掉到了5%以下,房地产市场还在调整期,老百姓的钱包捂得紧,消费拉动没那么给力。加上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企业成本上升,转型压力山大。

但话说回来,咱也不是没底牌。工业体系全球最全,高铁、5G、新能源车,哪样不是拿得出手的硬实力?关键是得把这些优势用好,别让外部压力拖了后腿。

李嘉诚这事儿,给国内企业敲了个警钟。全球化不是想玩就能玩的游戏,大国博弈下,站队是个技术活。曹德旺就说过,企业家得讲政治,跟国家保持一致。

他拿李家举例子,说当初抛腾讯股票亏了一千多亿美金,现在又搞港口交易,咋就不长记性呢?这话听着刺耳,可接地气。

企业赚了钱没错,但赚到一定份上,责任就不是光顾着自个儿了。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摆明了要搞乱全球供应链,中国要是连港口这块都守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供应链,2025年的国际形势真是让人捏把汗。美国不光在港口上下功夫,还在拉拢盟友搞“小圈子”。印太战略、AUKUS联盟、QUAD四国机制,哪一个不是冲着中国来的?日本、澳大利亚跟着跑,欧盟虽然犹豫,但也倾向美国。

咱们这边呢,一带一路还在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在发力,2024年的贸易额数据挺亮眼,跟东盟的合作尤其稳。

可问题在于,外部阻力越来越大,美国的制裁清单随时可能加码,盟友的态度也不好琢磨。这种时候,国内企业要是还想着“闷声发大财”,怕是得撞墙。

普通老百姓咋看这事儿?

港口不是普通的买卖货,牵扯到国家命脉,老百姓看得很清楚。抗议的人不少,社交媒体上骂声一片,说李家忘恩负义,赚了中国的钱却不顾中国的事儿。

也有少数人觉得这是正常商业行为,全球化嘛,谁出价高卖给谁。可这少数声音很快被淹没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国家利益比啥都重要。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百年变局不光是经济的事儿,也是文明的较量。美国推的“民主自由”那一套,几十年来忽悠了不少国家,可现在效果差了。

中国这边讲的是发展优先,实打实地修路、建桥、搞基建,吸引了一堆发展中国家。联合国2024年的投票数据挺有意思,美国提案经常被否,中国这边支持率反倒高了不少。这说明啥?

世界不是铁板一块,老百姓要的是实惠,不是空话。咱的路子不一定完美,但至少接地气,能让人看到希望。

当然,咱也有短板。科技领域被卡脖子不是一天两天了,芯片这块尤其头疼。2024年,中芯国际虽然搞出了7纳米制程,但产能和美国比还差得远。

新能源车倒是牛气,全球销量第一,可电池原料还得靠进口,供应链不稳。教育和医疗改革也在推进,但老百姓总觉得慢了点,人口老龄化又添了新压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前冲的底气就不够。

可反过来看,美国也有自己的麻烦,债务高得吓人,内部撕裂得一塌糊涂,特朗普上台后政策乱七八糟,盟友都看不下去。

你站哪边,代表啥利益,这不是喊口号能糊弄过去的。全球化不是没了,而是变了味儿,大国博弈成了主旋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得明白,国家强了才有你的好日子。

美国想把中国按下去,咱就得顶上去,退路是没有的。

往深了说,这百年变局也是个机会。过去几百年,西方定规则,咱们跟着跑。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有能力参与规则制定,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合作,哪样不是在改游戏规则?

2024年的世界银行报告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有好几万亿美元,中国是最大的填坑者。咱的优势在哪?人多、工业全、干劲足,只要咬牙坚持,熬过这阵子,前面就是新天地。

这事儿不光是国家的事儿。买国货、支持国产品牌,这些小事儿加起来就是大力量。企业也得有点骨气,别老想着赚快钱,研发、质量得跟上。

0 阅读:5
宇寰谈这个电影

宇寰谈这个电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