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讷去买三轮车,被车厂同志询问是否是李讷,低声回应:不是

乡村绘梦师 2025-04-18 18:20:21

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晚年的时候想要买一个三轮车,没想到竟然被车场内的工作人员认了出来。

他们低声询问李讷,是不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马上低下头,小声的回答着不是。

不过工作人员仔细对比后发现,李讷就是毛主席的女儿,于是再三询问,可李讷就是没有承认,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教育子女的方式

其实李讷不想被人认出来,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个特殊身份。毛主席虽然是国家领袖,但他从来不搞特殊化。

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毛主席也是坚定的要求他们必须和平常百姓孩子一样,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不一样,就特殊对待。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就说过,自己的父亲认为干部的子女就是灾难。当时她还并不能理解,还认为干部子弟生活条件好很正常。

但是后来李敏才明白自己父亲的用心良苦,在回忆中,李敏提起自己刚开始走向民间生活,时常因为不会而弄的蓬头垢面。

当时很多百姓家里都需要生火,李敏并不会,所以她格外的生疏,生火的时候还经常的被烟呛。

好不容易学会生火以后,做饭又成难题。煮饭不知道米和水的比例,经常做出来半生不熟的饭菜。

这个时候李敏才发现,自己这种干部子弟果然是灾难。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完全可以养尊处优。

但这种后果就是脱离群众,往小里看,就会借着父母地位做出危害公共的事情。往大里看,可能会祸国祸民。

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亲人毛主席也是一样的。他成为国家主席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拒绝提携自己的亲戚。

以前帮助过毛主席的表兄想要凭借着这个身份安排一些亲戚进入大学,或者找一些工作。但毛主席知道这些事后,全部都拒绝了。

结果毛主席还因此被人责怪他不顾及亲情,但其实并非如此,毛主席是有恩必报的人。

他也非常重视亲情,但毛主席决不允许亲戚和子女借着他的身份为非作歹,这是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毛主席也会时常关心亲人,例如毛主席的堂弟,他生活环境贫苦,毛主席从来没有给他找工作,也没有要求政府对他多关照。

不过毛主席会从自己的稿费里拿一些钱给救济他,要是听到自己的子女活着其他人过的不好,毛主席用的钱也都是他自己的稿费。

国家的人、人民的钱,毛主席从来没有挪用过,更没有用到自己家里人身上过。

甚至有些亲戚直接写信给毛主席,表明自己看上某一个职位后,毛主席直接否决,并且告诉大家,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本事吃饭。

毛主席还提醒大家,新中国和以往不同了,历史上皇亲国戚仗着身份搅弄朝廷、为非作歹的事情并不少。

为了党和人民的发展,一定要提防这种事情的发生,想要吃上饭,就要拿出自己的本领。

干部子女的生活

在毛主席以身作则的方法线下,很多干部对自己的孩子也和毛主席一样,而且在建国以后,毛主席还特意叮嘱过自己的手下。

毛主席认为有些干部子女不能太娇生惯养,就像养在深宫里的公主。一定要他们学会独立,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的独立,还要人格的独立。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很容易走向资本化,这很不利于党的发展,为此毛主席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干部孩子时,时常会要求他们“夹着尾巴做人”。

这话朱德等人也听进去了,朱德来到了他儿子工作的地方,在听完工作汇报以后,顺便打听了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

底下的人特意夸奖了朱德儿子,表示他工作有能力,学习也很认真。

听完这话,身为父亲的朱德还是很骄傲的,但是朱德有些不开心。因为这些都是儿子的优点,可缺点没有人提。

朱德于是询问关于儿子的缺点,底下的人这才说出来,他的儿子哪都好,就是生活有些散漫。

朱德这才满意了,他也明白儿子能有这方面的缺点就是仗着父亲的这个身份,于是朱德直接吩咐手下的人,要求他儿子必须改掉这些毛病。

同样的还有刘少奇,刘少奇的孩子比较多,但刘少奇从来不会偏心某一个。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体验平常百姓孩子的生活,刘少奇直接把他们都送去寄宿。

没有了父母在身边,还要和同学在一起生活,这才能磨练他们。刘允若后来前往莫斯科留学,结果和同学发生了矛盾。

刘允若想着自己的父亲可是刘少奇,于是直接写信给父亲,要求父亲给他转学。

结果没想到,等来的是父亲的责骂。刘少奇认为刘允若不能依靠这种身份胡作非为,要是平常百姓的话,只能自我消化矛盾。

不过刘少奇可不是只会批评的人,他还会引导。刘少奇明白这件事是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于是刘少奇耐心询问具体的事情。

分析过后,刘少奇告诉刘允若,为人处世应该如何,经历了这种事情以后,又该怎么做。

有了父亲的帮助,刘允若也没有在喊着要转学,反而改正了自己错误的思想。

也正是经历了这些事情,刘允若和朱德的儿子回忆起来,都认为自己当时做的不够好,还好有父亲的指导。

他们也明白自己以前仰仗家里的身份,的确做出了很多错事。

那么身为毛主席女儿的李讷为什么晚年的时候,还要低着头否认自己的身份呢?

李讷的回忆录

因为李讷不禁听话,还做到了毛主席所说的“夹着尾巴做人”。晚年的时候,李讷身体一直不太好。

为了要经常去医院,李讷和丈夫决定想要买一个三轮车,这样也方便他们骑车去看病。

可是没想到,李讷居然还是被工作人员认了出来,就算李讷再三否认,但大家都认定了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

眼看着自己的身份瞒不过,李讷无奈叹口气。紧接着,老板出现,直接表示李讷想要的三轮车不会收钱,免费赠送。

其实最开始毛主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暴露身份的原因,就有这一条。都说党不能无缘无故的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干部子女也不可以。

李讷听过这句话无数遍,自然也不愿意免费白拿人家的东西。可大家对于毛主席都是敬爱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所以李讷很多时候出门,都会否认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只有这样,她买东西才能花钱。

奈何三轮车的老板太热情,李讷借口想要请款才没有让老板赠送。

根据李讷的回忆录,她年少的时候就没有遭受过什么特殊的待遇。上学的时候,毛主席都不会让警卫员送。

小小的年纪,李讷就要赶公交上学。毛主席身边的人不忍心让小姑娘的她在外面受冻,决定用车送送她。

结果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警卫员还受到批评。不过毛主席还是很关心李讷的,又一次李讷放学回家晚了,很多人都着急。

毛主席认为孩子晚了也不能派人去找,绝对不能搞特殊化。但毛主席自己内心却也很担心,直到李讷回家说自己问老师问题,毛主席这才放心。

父亲虽然严厉,但李讷的回忆中,毛主席完全就是一个好父亲。上学的时候,李讷还愿意给毛主席写信,告诉她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如何。

毛主席都会仔细的看一遍,发现李讷心情不好,还会开导她。不过在信件中,毛主席还要求李讷绝不可以凭借身份为非作歹。

李讷也真的做到这一点,她从小就没有搞过特殊化,甚至上学由于太过低调,学校都不知道她的爸爸是毛主席。

等到长大后,李讷自己成家立业。那时候的她生活贫苦,还带着孩子,吃穿都不敢随便花钱。

但孩子也需要补充营养的,李讷买东西的时候,总会要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当时摊主也觉得李讷可怜。

即便这样,李讷也没有求助过父亲,还是毛主席身边的人告诉他的。当时毛主席沉默了很久,他决定用稿费接济李讷。

毕竟自己的女儿,毛主席还是很心疼的,但也决不能动用国家的钱。李讷也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很多时候,她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年迈以后的李讷把这种教育教给了自己的子女,同时李讷也是以身作则。她知道毛主席之女这个身份想要过好很容易,但她坚持自己朴素的生活。

无论是面对记者还是媒体,李讷始终都是普通的衣服,没有奢靡的生活。

结语

正如毛主席所言,夹着尾巴做人,是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下,毛主席的孩子们都做的很好,没有一个败坏了毛主席的名声。

他们从来没有凭借自己的身份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平常又普通的生活,是他们一直坚守的日常。

参考资料

伟人父亲|“不普通”的他们,一心把孩子当“普通人”培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毛泽东:让儿女回到人民中去——华声在线

《毛泽东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 2020.09

0 阅读:170
乡村绘梦师

乡村绘梦师

用文字和镜头为乡村描绘梦想蓝图,展现乡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