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是谁?为何可以不用避皇帝名讳,权力有多大

一更历史 2020-07-19 09:08:23

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无论对于哪个帝王来说,手中的权力都是最看重的东西,为此他们防宗室,防武将,防功臣。这其中尤其是宗室王爷,是每个皇帝重点提防的对象。

诸如有宋一代,王爷基本上就是个富贵人家一样,给钱不给权。明朝呢,王爷在成年之后必须就藩,被当地官员紧紧看护。

然而,清朝却有一个王爷,受到当朝皇帝无比信任和重用,国家大事无一不管,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皇帝”,也丝毫不为过。

他就是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和硕怡亲王胤祥。

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其母亲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小时候就敏捷过人,英武不凡。但是康熙的儿子实在太多了,优秀的胤祥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康熙太多的关注。

然而胤祥却是一个非常渴望父爱的人,史书记载:“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正是这种单纯的父子之情,最终打动了康熙。自此以后,他就非常受康熙皇帝宠爱。

1698年,胤祥便跟随康熙帝拜谒盛京谒陵,在这以后的十年间,胤祥可以说是康熙皇帝面前最受宠的皇子。基本上康熙到哪儿,胤祥就被带到哪儿。胤祥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自此以后就跟着皇四子胤禛生活。

1702年,康熙下江南,胤祥也随行侍驾。有一天在行宫,康熙召集随行的大臣和皇子们讨论书法。还让众人评点皇四子胤禛和胤祥两人的作品,据史书记载,围观众人无不欢跃钦服。

胤祥不仅书法不差,而且骑射本领高超。彼时,胤祥是大清王朝之中众人公认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就连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也夺不走他的光彩。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1708年,康熙帝去塞外巡视,太子以及诸多皇子随行侍奉。在这期间,太子做了许多让康熙皇帝生气的事情,而随行的皇子也都向康熙打起了小报告,说他残暴,随便鞭打王公大臣,甚至向属下索贿。

这些报告是不是件件属实,现在已无法查证,只能从一些史书中寻得蛛丝马迹。但是对于康熙来说,空穴不来风。最重要的是,有这么多人举报他,证明这个太子并没有得到众人的信服。

史书记载对太子所作所为的评价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也许是康熙又想到了亲征葛尔丹途中生病,作为太子不仅不每天仔细侍奉,还探听病情,以致于康熙认为太子是巴不得他早点死,自己好登基称帝。于是越发不满,将太子废黜。

而就在太子被废之后,胤禔涉嫌以巫蛊之术诅咒太子,事发后胤祥竟也被牵连其中,遭至康熙不满,与胤礽、胤禔一同被圈禁了一段时间。

《皇清通志纲要》记载:“四十七年戊子。八月。木兰围日,上至乌喇哈达,废太子,至京。九月。以八皇子先考管内大臣内务府事。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

在康熙第二次大封诸皇子爵位之时,只有胤祥没有被封赏。不仅这样,到后面甚至就连康熙发给众皇子的赏赐,胤祥也没有份了。

至此以后,胤祥在康熙面前荣宠不再,康熙甚至多次在众皇子面前批评胤祥并非忠孝勤俭,让众皇子监督他的行为。

1722年,康熙病逝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登基称帝。在康熙皇帝驾崩的第二天,雍正帝就将胤祥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晋爵和硕怡亲王。当然,雍正一上台就对胤祥委以重任加官进爵,不仅仅是对胤祥在康熙后期十多年遭受不公待遇的补偿,更是对其在雍正登基中所做出的贡献予以嘉奖。

皇权变更,腥风血雨不为过。当时八阿哥一伙差点逆天改命成功,正是在军中极有威信的胤祥只身为雍正拿下了丰台大营,为雍正登基扫除了军事上的障碍。后来在八王党殿前逼宫时,又是胤祥一人逼退了他们。可以说,没有胤祥,雍正的登基能否成功尚未可知。

雍正上台后,面对的是诸王环伺,国库空虚,官员人心浮动的窘迫之境。此时的十三弟胤祥,便成为了他最信任,也是最为重要的得力助手。

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所面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办好康熙皇帝和其皇后的丧事,并总理户部财政事务。 之后,在雍正任用年羹尧对西北用兵后,他又主管西北的军费筹措。

雍正三年,胤祥卸任总理事务大臣。然而他的皇帝哥哥并没有给他多长时间休息,不仅其他职务没有卸任,又任命他为议政王大臣,总理水务,掌禁军,筹军需,还负责雍正临时交代的各种任务。

可以说,雍正自己都没他这么忙,其手中的权力一天比一天大。史书曾记载雍正对胤祥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胤祥)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到了雍正七年,雍正甚至将武将的选拔任用也交给了胤祥,三品以上的武将统归胤祥一人管辖,这在大清朝,甚至以往各朝代可都难见。雍正在给臣子批阅奏章的时候,都会问他们是否问过怡亲王的意见。可以说,实实在在是与胤祥共天下。

古往今来,皇帝与兄弟之间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仅此一例。但是这并不是说明雍正此人有多么宽厚仁慈,完全是对胤祥一人如此罢了。

雍正七年以后,怡亲王胤祥就是集财权,军权,政务于一身的王爷,再加上他在军方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想要篡位,那简直比喝水还简单。但是雍正就是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而胤祥也为这份信任交上了属于自己的答卷,为雍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雍正八年,胤祥病逝,年仅四十四岁,可以说的的确确是为了雍正的江山累死的,标准的“工作狂”。而面对胤祥的逝世,雍正也是无比悲痛。

在胤祥逝世后,雍正就专门下旨“有书王名之处,仍用原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有清一朝唯一一个不用避皇帝名讳的臣子。

雍正八年八月,又专门下旨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为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另外选一子加封郡王爵位,同样世袭罔替。如此深厚之情,帝王之家从未见过。

尽管如此,雍正还是认为自己的任何赏赐都是不够来表彰胤祥的功劳。

雍正帝曾评价胤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参考资料:《皇清通志纲要》《清史稿》

2 阅读:52
一更历史

一更历史

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