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战应该怎么打?

晴晴说武器 2024-10-11 04:13:53

作者:季风

传统武侠世界中,人们总是幻想能有一种杀人无形的功夫。能够在悄无声息,自己消耗极小的状态下,取得最大的效果。当然这种功夫是不存在的。

在军事领域中,有一种作战模式能够达到类似效果。交战双方甚至不需要消耗实体的弹药就可以对敌方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这种作战模式就是电子战。电子战,顾名思义,就是以电子设备为作战目标的作战模式。他的产生与20世纪以来,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军用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子战最早在通讯领域展开。

20世纪初,无线电开始普及。作为一种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有效通讯方式,这种技术很快也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应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围绕无线电这一通讯模式,日俄双方进行了最早的电子对抗。无线电监听、无线电静默、无线电干扰等通讯对抗模式出现,虽然这些对抗在现在看来十分的原始,但却实现了战争模式的跨越。战争双方的较量从实体的较量,转向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世界。

日俄战争

之后围绕通讯领域的电子对抗全面开启,监听对手、潜在对手,甚至盟友的无线电通讯成为各国军事及情报机构的常规操作。

与此同时,电子设备的定位技术也在发展中。通过确定敌手各级指挥机构、军舰的无线电通讯,可以基本确定其兵力规模与方位,为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提供有力帮助。尤其是海军,广袤无垠的海域是难以被完全封锁的,哪怕己方的军舰数量占据绝对的优势。但通过无线电就可以快速确定敌方舰艇的位置,可以让己方有针对性的调配兵力进行应对。一战时期,针对德意志帝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英国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应对取得极佳的效果。

除了正规战线,无线电定位技术对于情报系统也是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情报极度讲究时效性。重要的情报在关键时刻,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进而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对于各种需要传递情报的势力来说,无线电虽然风险极大,却也是最高效的情报传输方式。而无线电定位技术就可以确定电台的位置,从而压制情报组织的活动、这也是各种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景。

机载雷达

至于正面战场,通讯对抗是常见的最为常见的形式。通过确定对手的通讯频率,确定对方的方位,引导火力进行打击。或者,通过同频率的电磁波阻碍,甚至控制对手的通讯。如果有点恶趣味,还可以让对手一直听特定的音乐,看特定的视频。

这种做法在平时伤害性不大,侮辱性也有限。但到了战时,却是要命的事情。因为通讯被阻碍的话,整个指挥系统就会不畅,甚至有崩溃的可能。有线通讯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限制条件极多,尤其是在野战的情况下。

当然可以作为被攻击一方,可以通过跳频等方式维持己方的通讯,必要时还可以反制对手。但是这对于工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低。

二战时期,一种新的电子设备的出现,拓展了电子战的领域,进而改变整个战争的模式。这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装备就是雷达,人类目前最成功的仿生学应用之一。

美军宙斯盾雷达系统

二战时期,雷达开始被广泛用于军事领域。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是雷达运用中比较早的成功案例。靠着英伦三岛初步建立的雷达预警网络,英国空军上将道丁成功指挥了皇家空军和来自各国的志愿者,以远少于德军兵力的少量战机遏制了戈林的鹰计划。这也是纳粹全面开启二战后,遭遇的第一次战略失败,也化解英国再次被登陆的危险。

英国的经验迅速被其他国家吸收与借鉴,雷达开始在主要国家中普及。尤其是有着较高技术水平的德国,这也促使英国开始研究对抗雷达的技术。

这种研究的最初成果成为后来电子干扰的基础。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中,英军就出动了大量的飞机按特定航线投放金属箔条,让德军无法判定航空部队的攻击目标。同时,海军也出动了相当数量安装了回答式干扰机和雷达发射器的汽艇,伪造舰队逼近的假象。这些行动成功掩盖了盟军即将攻击诺曼底的作战目标,为登陆的成功和登陆场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F-35搭载的雷达系统

这些电子欺骗的手段是如此的有效,以至于盟军已经在预定海滩上大量登陆的时候,德军最高指挥机关依然认为诺曼底的行动是类似于迪耶普的试探行动,更大规模的登陆正在酝酿中。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盟军已经建立起稳定的登陆场,无法被赶下海去了。

二战后,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针对雷达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中。这其中既有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各种针对性设计,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隐形战机、隐形战车等。也有那些看不见的存在,被系统称之为电子对抗,成为一段时间电子战的主要形式。

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内,如何将雷达的作用最大化,同时克制对手雷达的作用就成为各国军事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

俄军的白芷机动无线电定位系统

最大的表现为雷达的功能细化。二战时期雷达的主要作用是搜索各种,为己方提供参考和预警时间。二战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出现了众多的雷达种类:预警类更接近于传统,用于发现对自身有威胁的飞机、导弹等,为作战指挥的进行提供准确的情报;炮瞄雷达用于发现和自动跟踪空中目标,引导己方火炮攻击;制导雷达用于引导和控制各种类型的战术导弹作战……

为了对抗雷达技术的进步,相应的对抗技术也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种不同的作战模式。软杀伤主要是电子干扰,既有各种类似于二战时期金属箔条那样的干扰作为最后的保障,也有提前预防的电子干扰机制。

以色列在这方面做的比较不错,第五次中东战争前,以色列使用无人机等手段引诱叙利亚防控阵地的各种雷达开机,从而获取这些雷达的工作频率等相关参数,并测定了雷达的准确方位。以此为基础,以色列军队实施了极具针对性的雷达对抗措施,让叙利亚军队的防空阵地在极短时间内失去作战能力,为自己的胜利压下了重重的砝码。

卫星是电子战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然这种软杀伤不是全部,其他形式的软杀伤也存在,比如发射特定电磁波,限制特定区域内雷达的作用。之前中美两国电子战设备在南海地区斗法,就是近些年来电子战最高形式的展现。具体胜负怎样,中美两国的参与人员都选择了保持沉默,但是有人见证了这场无声较量的激烈程度。因为国内多个气象局的气象雷达深刻体会了一句古代名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来该显示云团分布的雷达屏幕,一段时间内糊成一团,根本无法工作。

硬杀伤则是各式各样的反辐射导弹,以雷达为主要打击目标的特种弹药。这方面,美国人做的最成熟。从越南战争开始,美国先后服役了三代空射型反辐射导弹:百舌鸟、标准、哈姆。其中哈姆在美军中服役至今,并一直处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

中国也在这方面着力不少,并首创了针对预警机的反辐射导弹。

俄制坦克的观点系统

有矛必有盾,电子攻击的手段发展,雷达技术也进化到了新的高度。两者的斗法似乎永无止步,在此消彼长的循环中不断上升到新的位面。

围绕通讯和雷达的斗法,还在不断发展中。20世界后半叶,光电对抗技术又加入了电子战的行列之中。围绕可见光、激光、红外线三个层次,光电对抗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进而形成光电侦查、光电干扰和光电防御三种主要作战模式。这些还都是技术带来的全新话题,尤其是激光和红外线,让精确打击的成本显著降低,让黑夜与白昼的次元壁被打破。光电侦查、干扰与防御主要也是围绕着激光和红外线展开的,引导自己的武器打击对方,防御和干扰敌方相应设备的运作,保障己方的安全。

美军设想的激光武器

总之一句话,电子战的核心要旨就是一句话:发现与打击对手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攻击能力与防御手段。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通讯、雷达与光电对抗这三种目前最为成熟的电子战形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围绕一定的平台的,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体系。

由于整个体系内部的要素实在是斑驳复杂,海湾战争时间美国首相提出了C4ISR系统的理念,将指挥、控制、情报等关键要素融入整体的战争理念中。而电子战的各个要素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广泛渗透居民生活后,电子战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不过这些重要的电子战要素有着最基本的守则,不直接对平民实施。最近以色列通过民用网络,引爆黎巴嫩大量民用电子设备的行为就已经突破了世界各国默认的电子战法则,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0 阅读:1

晴晴说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