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浙江湖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不少苏北的妇女嫁到相对富裕一些的浙江,其中我家边上就有一户姓吴的人家,故事就从吴家说起吧。
吴家主人当时40多岁尚未成亲,1963年从江苏姜堰来了一个妇女,她带着两个男孩嫁给了他,虽然家里猛然多了三口人,条件艰苦了不少,但一天三餐能吃饱饭,一家人也就感到很满足了,后来吴家主人和妻子又相继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到了1976年冬,跟从母亲从姜堰来的老二吴春根,当时19岁的他和我一道报名参军,身体合格,政审通过录取,穿上了军装。
我们两个是关系不错的发小,又一同入伍,当时我和吴春根都开心地不得了,但谁知他却乐极生悲。
那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穿上军装的第二天,吴春根骑上借来的自行车,去邻村舅舅的家报喜告别。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三点左右,吴春根在回家的路上,由于不慎,自行车一下了冲入了路边的沟渠中,刚巧下面有一块石头,他整个人重重地撞在了上面,他当即昏迷不醒。
幸运的是,几分钟后刚巧有一位路人看见那里躺着一个新兵,马上告诉了当时的人民公社。
人武部长赶到现场后,当即派人将吴春根送到县人民医院,并把事情反映给了县武装部和接兵部队的人员。
他们立即赶赴医院看望吴春根,发现他已无法动弹了,手臂肿的比大腿还粗,让他再去部队是不可能了,于是,对他做出了强制退兵的决定。
因为,当时离新兵出发不到一个星期了,时间紧张他们决定马上换人,刚好还有一个身体合格,政审通过,由于人员限制而未录取的邻村应征青年郑德财。
于是,他们兵分二路,一路马上去郑德财家做好参军工作的准备 ,一路赶赴吴春根家取回新发的被子、被包带、棉鞋和棉帽,并从吴春根身上脱下军装,可衬衣已被医生剪破了,接兵人员答应郑德财到部队后补发一件。
当时我听到吴春根被退兵的消息后,心里特别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就这样,新兵按时出发,从此吴春根当兵的梦破灭了,他在医院呆了好几个月,出院后歪着手不能干活,政府部门认定虽然装上军装,但没到部队算不上真正的军人,再说手是他自己不慎摔断的,那时没有低保,也没法规可依,想被照顾是不可能的。
没办法他只能学理发,走村串户赚点生活费,家里人员都冷淡于他。
从此,吴春根一个人搬出了吴家,一气之下把姓吴也改了回去,姓原来父亲的章姓,他多次去找生父,原来的生父再婚后又有了儿子,无法接纳他,身体的残疾,家人的歧视,再加上个人心态上的封闭,从此他经常生病,到了1998年病情恶化去世了,那年他才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