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池坝,是旅游巫溪必玩之处。
它有三个霸气的“最”,分别为世界最大的云中花海,西南最大的高山草原和南方最大的观雪胜地。
云中花海
走进红池坝,就走进了群山环抱的辽阔,这里的山水给人赏心悦目之坦荡,赐心灵以空灵之歌。
四季
那首歌唱出了山中四季。
春天,原上花开。正适宜念着那句浪漫的句子,所谓“原上花开,可徐徐归矣”,悄悄走进云上花海。
春华
巫溪人善植,在野花遍地的高山草原不是那么锦绣的地方,栽下了一片片花海。春日斑斓便在这千米海拔的山谷间处处呈现。
夏天到来,天高云淡。天帝在蓝空放牧白云,牧民在草原放牧牛群羊群。爽朗的风从远方吹来,灿烂的阳光在草地上书写金色的诗篇。我们停在这里的幸福将被诗人忠实地记录下来,如星月一样,总在不经意间闪耀。
秋季,赏的是红池坝层林尽染,看万山红遍。在秋霜侵袭山林的那个短暂季候,这里一树树如火如荼的妖艳,将世界都变得妩媚可爱。
雪国
还是冬天最精彩。红池坝四处银装素裹,黑白分明。
天地显得既简单又深情。此际适合呆坐在某栋木屋之窗前,“忧郁”地打量雪花漫天。许多往事像棱角分明的飘零“花瓣”,在懒洋洋的注视下覆盖心田。
当然,雪霁之际要勇敢地踏进雪原,雪碎的声音在脚下蔓延的时候,就好像少不更事的自己,在轻轻朗诵着屏蔽了功利性的诗篇。
岁月
红池坝有些不一样的历史,注定了它的过去与众不同。虽然,不了解往事,并不意味着打卡红池坝就索然无味。但在游览时掌握它曾发生过的故事,显然将为该趟行程增加情趣。
在红池坝开发之前,此地曾出土过一套楚国编钟,沾满铜锈的青铜乐器,叩之依然洋洋悦耳。
春申君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红池坝地区古代是个高山湖泊,湖边就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故居。
当时,该高山湖泊聚千峰之流,蔚为壮阔,古人名之为“万顷池”。当地人则称其为“洪池”。
不知何时起,湖泊低洼处塌陷形成天坑溶洞,大部分湖水消失,仅余一面积不大的水池,其他湖底则形成淤积平坝,逐渐被植物覆盖,成为了高山草原。人们称其为“洪池坝”。
再后来,红军曾在此驻扎活动过,为纪念红军,人们便改“洪”为“红”,“红池坝”的名字正式确立了下来。
历史在文字中只需要寥寥几句便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瑰丽豁达的景致中如果加上历史的思考,它动人的魅力必将使人更加难忘。
遐想
譬如我,假如我站在芳草萋萋的红池坝上,我当以视线去邂逅池边林下的草庐,遐想战国时期自己不问天下,躬耕田野的逍遥。
倘若我是彼时之黄歇,我不会离开美丽的故乡,就在这里,守每年的花开花谢,看每一日的云起云收。就在故乡,爱一个该爱的女人,生一个不会史书留名的孩子。跟爱人一起,幸福地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娶妻生子。
要和身边人一起慢慢变老,青丝化雪,就像红池坝的冬日…
红池坝的美像楚辞般热烈。就像《九歌》、《离骚》中的句子,华丽得很难翻译。
我下意识地在这自然的明丽下想起文化的意义。尽管,这并非一场游山玩水的旅行需要具备的张力。
据我所知,红池坝地区古代有段时间属楚国之境,夸张与神话的叙事方式让这一地区的文化深埋神秘的基因。而“巫”这个字,很深刻地代表了这种神秘。
但是,文化归根结底,无非是对某个地域生产生活活动的总结与抽象。
光芒
它以集中的光芒反哺当地的人们,用一代又一代人总结提炼的经验指引大家走向未来。
因此,不管是“巫楚文化”也好,“巫咸文化”也罢,它的内核始终是积极且指向美好的,我们就有传承并发扬它的责任。
在我看来,原始的以占星术与占卜术为主的巫咸文化,是人与自然从抗争归于妥协的智慧结晶;它在人类生产能力提高后,有了与时俱进的革新:那便是以新的生产技术与对世界万物更加客观的认识,创造出富有活力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进行着效果卓著的改善。反过来,变得更加宜居的环境也提升了生活在此的人群的满意度。
因此,今天的巫咸文化,遵循的是环境优先原则,是一种与过去的蒙昧分道扬镳的文化。
于是,山变青,水变绿,山清水秀的地方,自然会成为众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这样,就达成了人与自然的双赢格局。
巫溪红池坝,便是这种可喜局面的典范展示。
到巫溪红池坝,观云上花海,品巫咸文化,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