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这部影片竟然是用这样的状态来演绎失落和寂寞的,本片看起来很简单朴素,但最真实的情绪和表达方式,也是在这份平静中,陷入深思熟虑后得到的领悟,往往更加的强烈和残忍。本片导演对剧情的张力和矛盾把握得相当到位,所有的剧情和角色设定没有丝毫刻意的伤感,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平淡。片中的情绪宣泄,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雷泽宽身上,换句话说,本片就是用一个单独的角色,来完成整体的剧情,并且提升主题。
通过主视角,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寻亲旅程,一路上的探路,拜访,和不祥的遭遇之中,留下许多刻骨铭心的场景,其中所爆发出来的喜悦,愤怒,悲伤,都是对苦难的一种宣泄!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小小的、孤单的人影,踏遍东南西北,走过春夏秋冬四季,十五个昼夜,不曾放弃,不曾停下。他苍老而坚毅的脸上,带着浓浓的哀伤和孤独,洒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李屏宾的拍摄方式,与影片的基调非常吻合,走走停停,相识与相伴,执着与焦虑,期待与失望,再加上松懈的剧情,随意的表达方式,让这种情绪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充满了一种如诗一般的魅力。彭三源用女性那独特的柔美细腻,完美地把握住了全片的节奏,在简单的故事里,有艰辛,有相遇,有喜悦,有无奈,有重逢,有失望,有绝望……用了许多细节,来衬托出这个悲伤而沉重的打拐话题。
与此同时,还将许多美丽的自然风景,一些顽皮幽默的场景,几句欢乐,振奋的配乐,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烘托,将每个生命的禅意,与人间的悲剧融合在一起,在时而荒谬,时而动情的场景中,充满了魅力,也让本片像一首谁都能看懂的散文诗,在让人感叹,哭泣,高兴的场景之中,让人感慨生命之宿,缘之分合!本片剧情虽然看起来普通且平凡,事实上,不管是角色,还是剧情,都有很多精妙的地方。
首先,主角用了雷泽宽这个丧子之父,来表达父子之间的特殊感情,以及父亲对这个家庭的职责有着默认的交代。雷泽宽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哪怕跌倒,哪怕饥饿,哪怕迷失了方向,哪怕被羞辱,哪怕被毒打,哪怕被折磨得筋疲力尽,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寻找着自己的家人,驱散孤独,他说,只有在这条路上,他才是一个真正的父亲。而我们,会在如此痛苦和煎熬的路途中,因为心疼而痛哭流涕,真正的体会到失去家人的那种孤独感。
其次,就是曾帅了,他是从小被拐的,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他和雷泽宽的孩子年纪差不多,所以两人的相遇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在后面的剧情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当曾帅长大成人后,不能上户口,不能去上学,没有机会去谈恋爱,连坐火车飞机都不行,这种失望和无助,让观众更加体会到了被拐孩子的孤独和无助。本片将家长和子女的团聚,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弥补缺失的悲伤中一些美好画面,也算是一种正面的表现。
雷泽宽和曾帅在寻找家人的过程中,一起吃饭不给钱,一起刷碗,一起洗澡,一起睡觉,在夜市中因为担心失去而大声尖叫,在上班洗车的时候互相喷水,在欢乐而又诙谐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这也是对失去亲人的父母,或者孤儿的一种安慰,但同样的映射出,就是那些心狠手辣的人,正在残忍的剥夺着他们的幸福。本片的结尾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幸福,一个是悲伤,就像盘中那个失去了闺女的母亲,闺女在列车上得到了拯救,妈妈则是在疲惫中走向了绝望,这一切都是不完整的幸福。
雷泽宽用自己的信仰打动了曾帅,让他找回了自己的双亲,在曾帅和家人重逢的时候,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想到自己的未来,他的泪水就止不住。得到了大师的佛法指引,他坚定的走在这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上,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铺路。渐渐的,他的身影消失在了无尽的危险之路上,那一幕,实在是太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