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水师范学院教授 雪潇
鲁迅:“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纪念刘和珍君》)然而就在这看上去“太平”的街市上,在一刻也不会停留的时光飞逝中,一切都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许多的人物正在远去,许多的事物正在消失;许多的营生,已不能继续养活人民;许多的行当,已渐显“龙钟”的老态并趋于“荣退”,比如旧时的箍缸、走镖、倚楼,比如尚存的打铁、磨刀、赊刀,再比如纸质而手写的创作、平平仄仄的吟诗、师道尊严的当先生……
这些曾经的老行当,眼看风光不再,眼看就要消失,并被人们遗忘。
消失就消失呗!遗忘就遗忘呗!时间永是流逝,朝代永在改换,你方唱罢他登场,没有一个人没有换过手机,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永据龙椅,没有一个行当能够永远地兀立街市!
牛皮灯影,当年是那么的牛,夜色阑珊下是那么的如梦似幻,但是现在其牛何在?电视台,当年也是那么的牛,从那里面出入的俊男靓女,扛着摄像机,是那么的牛,谁曾想,现在却被掌上的手机屏幕夺走了观众……
据说,那些身怀开锁绝技的人,现在都在学习新专业,都在研究智能门锁了。看明白了新陈代谢的这一江湖真相,一般稍有明智的人,也自然会放弃了岿然不倒的坚挺梦想,自然会携带着他的老行当,恬然退出历史的舞台,表现得豁达,而不顽固!
天水作家祝贺,对此无疑是了然于胸的。
然而,他却要力挽狂澜,却要对时光的流逝说不,却要以一己之力,以他的《天水老行当》这本书,以他手中这把风霜雨雪里日夜打磨的刀,把人们曾经的那些行当、曾经的那些营生、曾经的那些体验、曾经的那些记忆,刻写下来、描述下来、记录下来,然后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留给未来……
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幻复杂的时代,在这个人们不再相信未来的时代,在这个人们纷纷奔向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生活的时代,祝贺的这一事业,是多么的不合时宜!是多么的反潮流!用天水话说,是多么的“阴背”!没有人给他发工资,没有人给他立项目,也没有哪个老行当给他微薄的赞助,甚至也没有人真心为他叫好……他只是在做,默默地,以一己之力,积十年之功,想要挽留疾速远去的记忆。祝贺的追求,多么执著!多么倔强!多么让人感动和尊敬!
这不是我一个人对祝贺的感知。
天水有位老作家杨仲凡,他也对祝贺的努力赞赏有加并且倾情支持。我手头的这部《天水老行当》书稿,就是年届八旬的杨仲凡老师为祝贺做的友情校对。能看出来杨老是逐字逐句地阅读了祝贺的书稿,目光所及,落实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字和词,一丝不苟。
杨老深厚的语言内功,杨老久历人世后旷远的思想境界,杨老对一个文字晚辈的拳拳真情,跳动在字里行间。虽然书稿是用铅笔校对的,但那些校对符号却个个晶莹闪光。我对祝贺说,这个手稿,你要好好保存,它比你将来印刷出来的书,要珍贵百倍。
可惜的是,杨老这样认真仔细的校对,怕也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老行当”了。
翻阅祝贺的《天水老行当》,一股浓郁的民间气息,扑面而来。祝贺的写作,正是所谓的“民间化写作”——民间立场的写作。所以,借此序言,我要对祝贺说:祝贺,你的安身立命之所,正是民间。你要爱你的民间,进而要爱民营、民企,再进而还要热爱那些“新行当”——你要关注那些新的营生,比如开出租车、玻璃柜门安装、智能门锁安装、空调移机打眼、汽车贴膜、抖音带货……
不论是老行当还是新行当,它们都是人民的行当,都是老百姓的行当,都是民间用以养活老婆孩子的手艺。一句话,都是“底层的干活”。这“底层的干活”,虽然是时下许多人时刻要逃离的干活,然而,却是祝贺你必须进入的、必须面对的、必须尊敬的至少是必须同情的干活!
为什么?因为你的《天水老行当》如果是一朵花,他们就是让这朵花根深叶茂的亲亲厚土。
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有一首著名的诗《剑客》,其中有一句最为脍炙人口:“十年磨一剑”。如果他写的是《刀客》,则这句就是“十年磨一刀”。然则我为什么不径以“十年磨一剑”而为本文的题目呢?因为我隐隐觉得,《剑客》云者,有种宏大叙事的意味,“剑”也是唐时的“大词”(如同现在“钢枪”),“磨剑”也是那个时代的“豪言壮语”(如同现在的“紧握钢枪”)。第一我不喜欢豪言壮语;第二,豪言壮语,用之于别人可以,用之于天水默默的作家祝贺,用之于一个民间的写作者,不大合适。
于是我易“剑”为“刀”。
刀,更民间,更口语,也更底层,更日常,更平凡……我们家里切菜的那个东西,不叫菜剑,叫菜刀;我们上山砍柴的那个物什,不叫柴剑,叫柴刀。十年,也许比十年更长的时间里,祝贺默默地写作着《天水老行当》,不声不响、进展缓慢、翻来覆去……就像是默默地磨着一把刀。侠义的剑客们磨剑,是为了磨出“霜刃”,是为了对付世上的“不平事”,而祝贺他磨的这把刀,分明要对付时光的流驶、对付人们的遗忘——这就是《天水老行当》的历史意味和文学意味。
但《天水老行当》却还有它的哲学意味。
仔细想来,我们其实就是民间。我们所从事的营生,也都是老行当,而且我们正一天一天地与之俱老!于是,我们所讲述的,我们所挽留的,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十年磨一刀,并不指望这刀能做什么。磨刀本身,就是生活本身。写作《天水老行当》,本身就是一种行当,也本身就是一种与之俱老的老行当。这样一想,磨刀本身,也就并不枯燥乏味了,也就有了所谓消磨人生的大意义。所以祝贺你要把世上的事情想得开开地:《天水老行当》也许能够给你带来许多,也许不会给你带来许多,但肯定的是,它至少是你这些年来的人生陪伴,它陪你走过了多年的人生风雨!如此,足矣!
不过,在此文的最后,我还是希望天水的政府部门、文化管理部门,能够看到祝贺的工作,能够肯定祝贺的努力,能够表彰祝贺的精神,并能够给予《天水老行当》实质性的资助。希望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希望我们能够早日为祝贺举杯祝贺!
新书推荐近日,天水作家祝贺的民俗散文集《天水老行当》由华夏文化 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共12万字,配图近百张,图文并茂,设计精美,主要以作者实地采访拍摄的天水五县两区非遗文化及老手艺为素材,历 时十年反复修改定稿,收录作品大部分已在有关报刊发表。书中涉及的很多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老手艺,对于现代人自主创业 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同时对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天水老行当》编录的六十个传统技艺,分为饮食篇、技艺篇 、娱乐篇和服务篇,极具地方特色及市场价值,是对陇右境内 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宣传,对于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 遗产具有历史、哲学、文学意义。为我们保留一份即将逝去的 乡愁和老手艺人消散的情感记忆。
祝贺,陕西西安人,现居甘肃天水,曾任天水广播电视报社编 辑、记者。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论文《陇右非物质文 化遗产濒危现状与保护》获宝鸡市陇山文化发展论坛(2015年 )二等奖,论文《陇右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被评为天水市陇 山文化发展论坛(2017年)二等奖,2006年荣获中国电视报社 “春晚经典回顾”全国征文二等奖。
备注:欲购此书,请点击上面小程序进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