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对方字的析形释义,在历代字书中并不统一,莫衷一是。
《说文解字》:“(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这是对方字秦小篆的解析。受当时所建造的大型楼船的影响,导致析形错误,本义也是错误的。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方)象耒的形制,尤为完备,故方当训为‘一番土谓之坺[fá]’之坺,初无方圆之意。(古匡即方圆字)方之象耜,上短横象柄首横木,下长横即足所蹈履处,旁两短画或即饰文……古者秉耒而耕,刺土曰推,起土曰方,方或借伐、发、坺等字为之。”徐先生从方字甲骨文字形入手,试图解析方字的本义,但同样没有成功。
《字源》(李学勤):“(方)象形字……甲骨文常见方字,皆用为方向、方国之义……并船之义当由两人并耕即偶耕之义所引申,并非方字本义。”虽然指出了方字甲骨文的字义,但认为方字是象形字,这既没有确定方字的本义,也错解了方字字形。
《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方)象形字,本义当为起土之锸[chā](铁锹)。”析形和本义都不正确。
老虎巡视自己的领地(网络图片)
要想正确找出“方”字产生由来,就要从动物的领地意识说起。
领地意识,是所有动物共有的特性,人也无法例外。领地,是动物占据的空间范围,是动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动物在领地内进行觅食、栖息和繁衍等活动。动物通过叫声、化学信号(如粪便、尿液)等方式标记领地,以驱赶同种或异种入侵者。
领地,是动物个体或群体保卫的区域,通常有固定的边界。领地的大小和功能多种多样:有的很大,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繁殖场所;有的很小,只是作为角逐配偶、交配或筑巢的场地。
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网络图片)
人,作为地球上食物链最高端,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小到不同村或不同姓之间的世仇,都是从领地意识引发的。
华夏先民也是有领地意识的。这种意识表现在文字上,就创造了“方”这个字。当时,人们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双脚。人们以脚下为原点,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到最远处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领地范围,确定自己部族的边界,作为自己的领地,并加以保卫,防止其他部族入侵。
从甲骨文字形看,方字中间是一个人形,其最上边的一横表示此人向前走到最远处所确定的边界,左右两个条竖线,则表示人向左或向右走到最远处所确定的边界。
通过商周甲金文字的研究,当代文字学家确认,方字的字义都是方向、方国。这就证明人是有领地意识的。因此,方字当是会意字,表示一个人前后左右所能到达的最远的边界之处,会意领地,其引申义为方向和方国。
方字演变自编
方字在甲骨文字形时期,就已经省略了表示边界的上短横线和两边的短竖线,西周早期方字金文字形,基本上继承了甲骨文字形。春秋战国时期无论金文还是简帛的方字,都已经看不到表示边界的短线。经过秦小篆和汉隶,方字楷书已经演变为现代字形。
总结:方字产生的场景是部族需要领地,部族首领承担起为部族寻找领地的重任。他需要通过前后左右步行至最远处,来确定本部族的领地。这就是方字产生的场景,其本义就是领地。
方字的衍生字都与领地有关。
1.旁,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中,方字表示自己的领地,上边似“H”或“井”的符号,表示其他部族的领地,会意自己领地之外的地方。如,旁边。
旁字甲骨文字形(《汉典》)
2.放,表示把本方的人用棍棒赶(攵——攴)出去,会意逐出,驱逐。一个人如果被本方放逐,那么将不再能得到本部族提供的生存条件,只能自生自灭。引申为解脱约束,得到自由。如,开放,解放,流放。
3.防,阝是阜的简化形式,表示本方边境地区修筑的抵御外方的工事。如,边防,国防。
4.访,通过谈话(语言)而非武力了解相邻方国的情况。如,出访,访谈。
5.房,表示大院内靠近边缘的屋子,只用单扇门。如,东(西)厢房。
6.坊,表示本领地内制作手工艺品的地方。这些工地都远离内城,在外城墙附近。如,陶坊,牌坊(立于进村的路口)。
立于进村主要路口的牌坊(网络图片)
7.仿,每个方国的人都有本方国特有的习惯动作,如果一个人有意学习相邻方国人的动作,这就是模仿。如,仿佛,模仿。
8.妨,表示只有女人没有男人的方国。这个方国一定是遭到其他方国的入侵,把该方国的男人全部杀死,会意侵害,伤害。如,妨害,不妨。
9.汸,fāng,表示领地边境的河流或者泉水。如,汸泉。又读pāng,表示本方国遭遇到洪涝灾害,会意水势浩大。
10.滂,pāng,表示本领地地势较高,之外全是水,会意大洪水。如,滂沱。
11.纺,表示用丝织成的物品,成品是边界的方形的,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会意丝织品。如,纺织,棉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