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八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孩子吗?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小迪妈妈 2020-01-13 20:01:11

文/歆小迪

曾经有一位19岁的高中生少年为了买刚上市的苹果 手机,不惜前往黑市,以2万多的价格卖掉自己一个肾。八年过去了,卖肾的小伙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少年的父母都是普通员工,根本不可能实现买新款苹果手机的梦想,但非常喜欢那款手机,于是少年想了个快速来钱的办法,通过黑中介联系到了一家地下医院。

因为对方承诺术后支付高额款项,在明知是黑市的情况下,他心动了,毅然决然接受了肾摘除手术,最后小王如愿以偿获得了2.2万人民币,将心仪的手机带回。

小王开始觉得卖肾换手机还挺划算的,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曾经健康的身体垮掉了,检验报告为肾功能缺损,已构成三级伤残。一直到今天小王病情恶化到不能自理,后半生都只能卧床不起,让亲人照顾了。由于他需要经常透析,家里也基本都被掏空了

曾经19岁的少年身高1米9,身材挺拔、外形俊朗,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一时的虚荣和冲动,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虽然随后,少年家人将黑中介和医院告上了法庭,并获得了1479666元的赔偿,但再多的钱也买不回一个健康的身体。

很多家长们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识,却忽视了金钱观的培养,殊不知,金钱观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 教孩子认识钱,永远不嫌早

市面上的教育机构,课程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可唯独没有教孩子怎么用钱的课程。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最好不要与钱沾上关系,否则会少了童真。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金钱是一个家庭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孩子产生购买欲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的与孩子谈钱,传授孩子与钱相关的常识。比如,孩子开始向我们要东西时,就试着向孩子解释他们所要的东西是用钱买来的,而赚钱是需要付出劳动的。

如果父母不解释,孩子根本不知道钱是什么,怎么来的,更谈不上节约。

《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一书里,经济学家与孩子们有这样的对话:

“你们知道钱是什么吗?”

“知道啊,就是一张纸。”

英国有位心理学家对1000名不同阶层家庭的、3~8岁儿童进行了询问调查,问他们钱从哪里来?有65%孩子表示钱从爸妈口袋里来;有约30%孩子表示钱从银行里来;仅有不到5%的儿童会说,钱是工作换来的。

一次,拳王邹市明的儿子轩轩和妈妈冉一起录节目时,淘气的轩轩把蛋糕和水混在了一起,冉莹颖非常生气的教育儿子:“蛋糕是吃的,不能浪费,蛋糕是用钱买来的,而钱是爸爸辛苦一拳一拳打来的,浪费食物的行为是可恶的。”

通过这次教育,孩子慢慢理解了钱来之不易。

记者曾问巴菲特:“您认为孩子几岁时,父母可以跟他们讲金钱和投资?”他回答道:越早越好。比如让他们知道玩具的价格,理解存钱的意义。既然生活离不开钱,那为何不趁早培养他们良好的金钱观呢?”

现在每个孩子都会有压岁钱,对于这部分钱,很多孩子第一时间就想着怎么花,鲜有孩子有存钱的概念。其实,存钱也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规划,通过储蓄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划的意识。

有人说,从小没有“储蓄罐”的孩子是不健全的孩子,这是个颇有见地的认识。

2、教孩子学会理智的花钱

如今,人们很少用现金,买东西都是扫码支付,这种情况下,就连大人们都难免会出现超支的情况,更别说孩子了。

教孩子用钱,首先要从现金支付开始,教孩子认识钱,从1块、10块、20块、100块开始,告诉他们分别能买到什么东西,让孩子了解等值换取的概念。

父母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独自去买东西,让他们体验付钱、比价、找零的过程。

这点胡可就做的很好,她儿子安吉不仅会独自买东西,还是个砍价小能手。

《妈妈是超人》第二季,小鱼儿被路边的玩具给吸引了,怎么也不肯走。看到弟弟很喜欢,胡可打算给他俩买,一问,20元一个。

安吉说:二十块钱两个。

店主不答应,说35块钱就卖。

安吉说:25块钱,要不然我们就不要了。

店主不予,安吉说我还介绍朋友来买。

店主说,还是不能卖,不然赔钱了!

胡可说就25元吧,不然不要了,我们就走!

安吉则理智的放下了宝剑!

而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不买就哭闹,安吉已经懂得了节约。

而小鱼儿却不依不饶:不行,你就要给我买!坚持不肯放下宝剑。

在小鱼儿的坚持下,胡可最终给他们买了。安吉拿到宝剑却说:现在什么东西都不能买了!只剩很少一点钱了!

可见胡可平时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做的非常到位,虽然家庭条件好,但安吉知道克制欲望,明白什么是“想要”和“需要”,能做到适度消费。

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想要的东西,什么是需要的东西,告诉他两者之间的区别。

当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区别之后,还要让孩子懂得,在购物时应该优先购买必需品,然后再购买非必需品,做到按需购买。

那些非必需品,如果预算不够便可以不买,不能让孩子养成一出门就买东西的习惯。

在美国,一些父母亲会选定一天为“非消费日”,让大家习惯不购物也能得到快乐。这也是通过“匮乏”进行的财富教育。

理性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理财行为,更是一种克制。教孩子在美好事物前,有所节制,延迟满足,这是一种历练,更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3、 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

嫂子总是抱怨侄女爱攀比,同学有什么,她非得也买个一样的,这几天又缠着她买最新款的电话手表呢。可她不知道,女儿都是学她的。

嫂子平时买东西就喜欢跟风攀比,她最关注的就是这季又上了什么新款,谁家又买了房,换了车,还时不时与我哥诉苦,你看我们办公室的某某又换车了,咱们什么时候也换一辆呀;现在都流行出国玩了,咱们不能总在国内转悠,也得带孩出国外看看……

一边大肆购买奢侈品,一边教孩子要节俭,一边教育孩子不要攀比,一边羡慕别人有更好的物质,这是对孩子最糟糕的教育。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法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去年,河北以707分考入北大的贫困生王心仪写的“感谢贫穷”一文刷爆了朋友圈。她妈妈不卑不亢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

曾有爱心人士想资助她们时,王心仪妈妈委婉的拒绝了,她说,“我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辛苦一点,也没什么,一家人只要平平安安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钱还是去帮助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当同学们嘲笑她衣服破旧时,母亲说:“不用理他们,踏实做事就好。”

在母亲良好的教育下,生活虽然贫穷的王心仪,乐观开朗,不攀比,不抱怨,甚至还感谢贫穷。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孩子拥有正确金钱观也是如此,父母应先做好表率,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有父母的标准与孩子一致,才算成功。

父母做家庭预算时,不能让孩子袖手旁观,一定让孩子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比如,月初带孩子一起做预算,计划本月的各种支出,每日开销必须记账,月底盘点本月的消费,与孩子一起分析每笔钱的合理性。

这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有的放矢。

4、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苦与乐

孩子们手里的钱,一般都是压岁钱,零花钱,属于不劳而获。这些钱来得很容易,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讲清楚这些钱的来源和意义,从父母手里拿的钱都是父母的劳动所得,钱里有父母的辛劳,将来孩子长大了,也同样要承担养家的重任。

如果是亲朋好友给的,则要让他明白,这些礼物将来他是要还的,并非人家天生就该给他,这里面包含着亲情和友情,需要礼尚往来。

日本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在适当的年龄,都应该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自己赚钱,从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同时也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在这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时代,聪明的父母不会向孩子哭穷,更不会无限制的满足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对钱有正确的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金钱教育教会孩子的不仅是用钱这点事儿,它的实质是幸福教育,一个人的金钱观,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0 阅读:6
小迪妈妈

小迪妈妈

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