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收敛,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终身读书学习 2022-12-14 22:53:59

在1909年的时候,陈独秀在杭州任教。在此期间,他经常到刘季平家里面聊天、闲坐。

有一天,陈独秀在刘的家里墙面上,看到一幅新写的字画,落款是沈尹默。很巧合的是,陈独秀和沈尹默,在同一个地方当教员。

而墙上的字画,是沈尹默前一天晚上在刘家喝酒时,趁着酒兴写的。

到了第二天,陈独秀就到沈尹默家里面。刚进去,就对沈尹默说,他写的字很俗,“其俗在骨”。

普通人面对类似的批评,肯定会不开心。可沈尹默面对陈独秀的批评,并没有急着去反驳。而是承认自己写的东西,确实有些不足。

而陈独秀看自己这样批评,沈尹默却很谦虚,就和他聊了一些书法上的问题。

这件事过了后,沈尹默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兴奋。

后来的沈尹默,经过连续十几年的练习,其书法水平逐渐摆脱俗气。

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陈独秀在四川蛰居。此时的他,贫病交加,但还在埋头在创作和研究。

有一次沈尹默写了诗给陈独秀,可陈却说沈尹默的字,和三十年前一样的一样,没有什么进步可言。

这是对沈尹默的再一次打击。面对这样的批评,沈尹默还是没有回击。他只是把这个当成前进的动力,时刻鞭策自己。

后来沈尹默辞去官职,专门去写诗。沈的书法也进入全盛期,成为书法大家。

到2000年时,中国书法协会在评选“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的时候,沈尹默就在其中。

沈尹默的这种谦逊,不仅赢得陈独秀的赏识,也促进了自己地成长。与此同时,还赢得一段长久的友谊关系。

现在也是一样,习惯性的反驳,或许只能一时爽,可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糟糕,没有人搭理你。

只有学会倾听,懂得克制和收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长久,这才是长期相处之道。

感谢关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