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战役深度
莫斯科保卫战(1941):在德军兵临城下时,朱可夫从西伯利亚调集25万精锐,利用严冬和T-34坦克反攻,首次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柏林战役(1945):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以“不计代价”的战术强攻泽洛高地,最终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但伤亡高达8万人。
争议:被批评为“人海战术”牺牲士兵,但斯大林称他“是用泥浆也能打赢战争的人”。
2.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苏联)指挥艺术:在斯大林格勒反攻中,他首创“双层包围”(内层歼灭保卢斯第6集团军,外层阻击曼施坦因解围部队),成为经典战例。
人性化统帅:唯一允许士兵在战壕中抽烟的苏军将领,甚至为士兵争取到伏特加配给。
政治命运:因波兰血统遭斯大林猜忌,战后被贬至波兰担任国防部长。
乌克兰战役(1943-1944):指挥“右岸乌克兰战役”,以装甲集群迂回歼灭德军10个师,被希特勒怒斥为“科涅夫式镰刀”。
与朱可夫的竞争:在柏林战役中,为抢功不惜违反苏军总参谋部划定的分界线,擅自向柏林市中心突进。
战后角色:镇压1956年匈牙利革命的苏军总指挥。
4.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美国)战略协调难题:诺曼底登陆前,巧妙调和蒙哥马利(主张集中兵力)与巴顿(主张多点突击)的矛盾,甚至容忍巴顿“打耳光事件”以保留其战意。
阿登危机(1944):在巴斯托涅被围时,他力排众议支持巴顿“90度大转弯”驰援,成为西线最果断的决策。
政治远见:禁止美军参与柏林占领,避免与苏军直接冲突,为冷战布局埋下伏笔。
5. 伯纳德·蒙哥马利(英国)阿拉曼战役(1942)细节:以“轻足行动”佯攻北线,实则通过南线雷区缺口投入装甲部队,但因推进缓慢被丘吉尔讽刺“胜利是烤熟的鸭子,但凉了才端上桌”。
市场花园行动(1944)败因:低估德军第9、10SS装甲师的休整速度,且无视荷兰地下组织关于党卫军装甲部队驻扎阿纳姆的情报。
个性争议:自称“士兵的将军”,但私下称美军是“业余军队”,与巴顿水火不容。
战术创新:在法国战场首创“装甲纵队绕城而过”,将肃清残敌任务交给步兵,主力直插德军后方交通线。
争议事件:西西里战役期间强攻墨西拿,导致美军与英军“竞速”造成不必要伤亡;战后因“纳粹同情论”被解职。
文化符号:1970年电影《巴顿将军》将其塑造为“战神”,但淡化了其多次精神崩溃的历史事实。
轴心国阵营7.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国)克里米亚战役(1942):以“声东击西”战术攻占塞瓦斯托波尔,用超重型火炮“多拉炮”轰塌苏军地下工事,俘虏17万人。
库尔斯克争议:反对希特勒推迟进攻的决定,认为“堡垒行动”已失去突然性,最终德军损失500辆坦克却未突破苏军防线。
战后影响:1956年出版《失去的胜利》,将失败归咎于希特勒“微操”,成为德军“甩锅”范本。
一战成名:1917年卡波雷托战役中,率步兵连迂回突破意大利防线,俘敌9000人,获“蓝色 马克斯”勋章(德国最高军事荣誉)
北非战场(1941-1943):以88毫米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用假坦克和汽油桶伪装“幽灵防线”,一度令英军误判德军兵力。
诺曼底防御(1944):主张将装甲师前置海岸线,与龙德施泰特“纵深防御”策略冲突,最终因希特勒折中方案导致德军反击乏力。
死亡谜团:因卷入720刺杀希特勒事件,被逼服毒自杀,纳粹却对外宣称“重伤不治”,以保全其“战神”形象。
9. 海因茨·古德里安(德国)闪电战雏形:1937年出版《注意!坦克!》,主张以装甲集群为矛头、空军协同突破,但初期被保守派讥讽为“骑兵冲锋的现代版”。
莫斯科战役(1941):因严寒和燃油短缺被迫止步郊区,痛斥希特勒“不懂战争逻辑”,被解职后复出担任装甲兵总监。
战后角色:协助西德组建联邦国防军,但拒绝承认集中营暴行,称“军人只负责打仗”。
10. 瓦尔特·莫德尔(德国)勒热夫绞肉机(1942-1943):以“弹性防御”战术顶住朱可夫四次大规模进攻,用1个集团军牵制苏军3个方面军,但伤亡比高达1:5(德军死伤30万 vs 苏军150万)。
阿登反击战(1944):因燃油不足,下令德军抢夺美军油库,成就“巴斯托涅油桶神话”。
末日抉择:鲁尔包围战后,为逃避纽伦堡审判而自杀,遗言“元帅不该被俘虏”。
追风逐电
不管怎么排名,麦克阿瑟必须排第一,各位应该懂我的意思[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UC年入100亿 回复 03-27 16:37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认为这样排名没问题。
感恩有你 回复 03-17 21:37
哇[静静吃瓜]
老夫
很多人对朱可夫有意见,能组织好大规模军队,用好人海战术同样是大师,类比国内十大帅将,真正能指挥几十万大军的也就是4-5人,
键盘者不是侠 回复 03-23 22:26
人海战术可不是一般人能指挥的了的
用户72xxx35
剔除朱可夫和蒙哥马利
Fly_sky 回复 03-17 03:29
[呲牙笑]论的是名将,朱可夫必须排的上,蒙哥马利其实缺乏考验,但作为日不落帝国总要有个代表吧,没把戴高乐排上来已经很给面子了。
追风者 回复 03-22 17:02
巴顿也是完全靠装备,这里面厉害的是德军的几个
bubu
蒙哥马利名大于实,就是给英国人面子,北非被隆美尔摩擦,市场花园更是现个大眼。[呲牙笑]
依然如故
朱可夫人海战术 人人都可以
胡杨 回复 03-22 16:27
人海,可不是谁都能指挥的。
yangguhong2015 回复 03-24 17:38
明堡宗:我在留学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得瑟]
云天哥哥
勃劳希契,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龙德斯泰特,博克,李斯特,莫德尔,凯瑟琳,邓尼茨,吕晏斯特,凯特尔,勒布,屈希勒尔,赖歇瑙!
沧海一粟
麦克阿瑟,不在其列。
感恩有你 回复 03-17 21:38
前20都排不上他,二战时期就被本间雅晴暴打,他能当上五星上将全靠资历。[抠鼻]
沧海一粟 回复 感恩有你 03-18 06:30
他主要在亚洲(菲律宾)战场,这里讲的是欧陆战场。
孤风
有蒙哥马利在,整个排行榜瞬间变成垃圾堆;毕竟整个盟军司令部在市场花园行动后,看蒙哥马利都是一副宛如智障的眼神![呲牙笑]
追风逐电 回复 03-13 16:59
不是市场花园白给行动吗[滑稽笑]
然而宿命难懂
蒙哥马利第一,毕竟他浪费了德国最后的大部分钢铁,让德国的钢铁没办法投入制造坦克,而是制造铁十字勋章
用户15xxx79
蒙哥马利策划市场花园计划行动就是送人头,这也算名将,可笑可笑
Silence理
曼斯坦因绝对第一,没有他力挽狂澜第三帝国得早几年灭亡
用户10xxx47
光头:就你们加起来都打不赢的人物,老子一个要打10个,外加上面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谁敢说我军师外行?我好歹也撑了4年!
用户46xxx80
防守大师
用户72xxx35 回复 03-13 00:02
莫德尔
龙套
基本没问题,二战苏德两边的军事参谋部门对战争的预测和建议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是斯大林和希特勒不懂军事。区别在于斯大林知错就改,基辅战役之后立刻把朱可夫招回来了,而希特勒在初期取得巨大优势后得意忘形,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无视统帅部的正确意见开始一意孤行,后期已经跟常凯申一模一样了。而苏联当时的军事装备和兵员素质并不如德国,打个芬兰打得德国信心十足,再加上初期又遭重创,不用人海战术用什么?
清遥
天王老子来了,麦克阿瑟必须第一[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球呼啦擦
我测试一下,看看是不是
大胖子
艾森豪威尔可以踢出,欧陆战争美国都是巴顿
杨导
为什么没有五星评论员 麦克阿瑟!
用户10xxx41 回复 03-22 20:23
你要问ai谁是最佳摆拍 才会上榜
用户12xxx68
艾森豪威尔看得远有容人,识人之量!
1111
尼米兹都没有,这AI还得完善。尼米兹可以说是从战列舰过渡到航空母舰的标志性人物,从尼米兹开始,航空母舰正式成为海军主力。
怪人王王大蛇 回复 03-13 08:06
别说说的陆军,你说的这个是海军啊
Silence理 回复 03-12 22:28
这是欧洲战场的,尼米兹在太平洋打小日子
恍然如梦丶晨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会以为指挥几百万人很容易吧
我家的阳台很大
论知名度还得是我五星上将[笑着哭]
用户14xxx50
就这水平[汗],旧瓶旧醋而已
鹰扬
艾森豪威尔跟巴顿是美国的,不是欧陆的
念冰lk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表示,榜单没有我,就是野鸡榜单!
别留情,只留影
沙漠之狐 隆美尔可以往前排排
用户10xxx41
二战最佳摆拍将军-麦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