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正式开学,校长施一公慷慨激昂地寄语新生。
谁能想到,曾经的他谈论留学经历时,说出“宁愿在美国平庸,也不愿意回国高光”的惊人言论。
施一公的选择,揭露了中国留学生的无奈……
未来可期却选择困难“(硅谷华人)宁可在美国平庸,也不愿意回国高光……”这是施一公参加央视节目《开讲了》时说的话。
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西湖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以及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而最惹人议论的,就是施一公曾经留学。
1990年,他踏上了前往美国深造的旅程,而且是公费生。
从小,施一公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未参加高考就被保送清华大学,并提前一年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即便放到现在,他的履历也堪称“佼佼者”。
所以,施一公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留学资格,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深造。
即将离开故土之际,他与不少公费留学生一样,许下了豪言壮语:报效祖国。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施一公一路从研究生读到博士,又从大学的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得到的不仅是美国学术界上流社会的尊重,还有极丰富的薪酬待遇。
最开始,他并未回国,而是在美国成立了研究公司,并深入该领域,但同时兼任清华大学教授。
直到2008年2月,施一公辞掉了在美国的一切职务,选择回国。
“施,你不该回去,这里有更好的研究环境和生活条件,留下才是最好的打算……”
听到美国同事的劝说,施一公依旧坚持了想法。
因为他作为经历者,更能体会到国内外的物质条件与研究水平的差距,所以迫切地希望改变中国的学术环境。
2008年,施一公全职担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并一路高升至清华大学副校长,并成为中科院院士。
然而,一如弃美回国时那般决绝,2016年,他决定担任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的前身)的校长。
与其他高校不同,西湖大学的创校理念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对比的是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
当时,施一公等创立西湖大学的6名教育事业与国家院士之中的佼佼者们,备受不理解的目光和嘲笑。
“不好好搞研究,办什么学校!”
“就是,又不是985和211,说不定连所普通高校都比不上呢!”
……
可施一公却还是坚持,甚至辞掉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
从尖子生到出国留学,再从国内外知名教授到放弃国外所有名利回国,再到开办学校。
他如此大费周章,只有一个目的:希望中国的人才不要外流。
2017年,施一公被邀请参加央视节目的《开讲了》时,语重心长地说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美国硅谷的美籍华人或华人,宁愿没有在美国脱颖而出,也甘愿在国外平庸,而不想回国效力。”
他的话,与金灿荣教授的话相印证:“如今将近25万人在美国硅谷工作,其中仅清华的毕业生就有2万,但他们很少受重用。即便如此,也不回国。”
两位都是中国学术界内德高望重的教授,其言论振聋发聩,但不止他们对中国卓越人才的期望上有无奈,而留学生也有无法言说的苦楚。
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
这是国内对不归国的留学生发出的灵魂拷问,更具体点说,外国提供的薪资待遇令留学生们乐不思蜀。
从上个世纪初,也就是清末时期兴起留学风潮时起,就陆续有人出国后再没有回来,亦或者挤破了脑袋,也要定居国外。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将留在美国工作和学习当做了踏上“人上人”的象征。
他们之所以这样想,离不开美西方的“从中作梗”。
“美霸思想”将中国的崛起当做“威胁”,不择手段地阻挠中国的发展,其中包括渲染“美国月亮圆”,以所谓的“自由平等”,吸引中国人才投奔,以至于对中国产生了极端想法。
比如清华毕业生何碧玉,曾言:“宁愿在美国住下水道,也不愿意回到中国。”
我国公费留学生杨舒平更是恬不知耻地抹黑中国,称“中国的空气闻了就会生病”,还不忘舔美“美国空气香甜”。
这样的人,完全被美“反华”的思想侵蚀,“妖魔化”中国的一切。
而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科研环境确实有待进步!
2018年,曾是“北大天才”的许晨阳,辞掉北大职务,前往麻省理工。与他人与众不同的是,他曾放弃美国的一切后回国效力,却仅仅6年,就改变了想法。
面对外界的非议,许晨阳留下了三句话:
“学风不正,抄袭和造假等现象屡禁不止。”
“学术氛围浮躁,大多数的科研人员只追求短期科研成果,限制了国内学术界的发展。”
“裙带关系、论资排辈严重。”
他的话,解释了国内学术界内唯人情论的现状,而真正搞科研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这是部分留学人士想要回国却不得不考虑现实条件的无奈。
所以,施一公才会坚决创立“西湖大学”,有3个院系和5个专业,只招收专业型人才,为国家培育研究领域的新生力量。
目前,在他的带领下,西湖大学已经有超30次的“世界首次”研究原创突破。
不止施一公在努力,我国也加大了对学术界的管理与引进人才后的福利待遇。
而且,当中国的进步震惊国际社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人才纷纷踏上回国旅程。
比如女科学家颜宁。
相信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领域一定能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