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畔有三山

惜梦看综艺 2025-03-30 02:01:29

长荡湖畔有三山

1983 年,国务院对国内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其中原属镇江地区的金坛、溧阳两县划归常州市管辖。由于这一缘故,常州与金坛、溧阳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三地人文历史也引起大家关注。数十年中,由于工作之故,笔者无数次途经长荡湖东岸,延绵的山丘不时地映入眼帘,最让人瞩目的山、水 母山及大涪山。

山、水母山今属溧阳上黄镇,大涪山、小涪山则属金坛儒林镇。从地形上看,水母山与大涪山山的余脉,山体由东向西,迤逦曲折,断断续续,一直延伸至长荡湖畔,湖光山色,煞是好看。其实山余脉不仅有水母山及大涪山,还有小涪山、柚子山、大蒻山、小蒻山等等。

笔者为何如此关山、水母山及大涪山?这是因为上述三山人文历史特别厚重,地理特征特别明显,山是东汉蒋横九子蒋澄封侯始祖地,水 母山是中华曙猿发掘地,大涪山是小普陀发祥地。笔者依据方志记载,从不同层面理解三山人文历史。

山又姥山,在溧阳县北 25 里。山为界,东属宜兴,西隶溧阳。宋《寰宇记》引周处《风土记》:曾有姓姥姥在山修炼得道,故此得名。又云:山顶有仙昙界,在山北眺,洮湖如镜,唐代优昙禅师驻锡于此,故称仙昙界。山有泉水,清冽味甘,可比惠泉。

常州旧志最早记载山的是南宋《咸淳毗陵志》,卷十五·宜兴山水曰:“山在县西北八十五里,西入溧阳界。旧有亭址,《风土记》云:姥于此得道。汉建武中封蒋澄亭乡侯。”根据这一记载分析,山原属宜兴,后属溧阳。而溧阳较长时间隶属丹阳、宜兴、蒋州、宣州等,五代杨吴时属金陵府;南唐至宋元时属江宁府,府治即在今天南京,直到清雍正八年(1730)改属镇江府。

宜兴蒋氏为望族大姓,当地有“江南无二蒋,九子皆封侯”的传言。史载,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被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冤杀后,九子皆封侯,其中老九蒋澄封于宜兴山。蒋澄与夫人司马氏谢世后,合葬于都山南麓。后人为纪念蒋澄,自汉明帝至清光绪年间,乡间立庙建祠,祭祀从未间断。

宜兴蒋氏与奉化蒋氏同祖同宗,1948 年,时任宜兴县县长蒋如镜(宜兴徐舍人),在其卸任前给蒋介石写信,告知宜兴蒋氏与奉化蒋氏的历史渊源,并将《宜兴蒋氏宗谱》用红锦缎包好,派人专门送达南京。蒋介石深信蒋澄为远祖,于是引出蒋氏夫妇前来宜兴认祖祭祀之行,时间是1948 年6 月23 日。山历来有文人墨客在此交游,并且留下许多诗篇,如北宋蒋堂有《山亭》诗:

亭深处枕清溪,万水回环尽翠微。梅萼破香知腊近,柳梢含绿认春归。风前列嶂琴三叠,雪后群山玉四围。顾我此来盘礴久,尘劳潇洒顿忘机。

南宋汪藻有《辟山亭野步》诗:

今日幸无雨,天空出遥岑。行行不知疲,遂至春江浔。汲路转篱落,人家在桑阴。平畴涨清波,陇麦如人深。沟畎戏凫鹜,新蒲映浮沉。我生本樵渔,对此谐初心。风物岂不好,悲来自难任。胡尘暗中原,四海如惊禽。黄屋狩万里,两宫隔辰参。龙腾鼎湖阔,月晦星河深。宇宙有倾覆,兹游岂岖嵚。消忧赖浊醪,太息谁能斟。

《元代仇远山》则云:

山峰高翠倚天,洮湖春水绿无边。不知杨柳蒹葭外,何处泊君书画船。

山之麓曾设后六乡,后来并入上黄镇。关于后六乡名,以笔者之见,应由麓“讹化而来,原因是”字有人不识,“麓”字笔画太多,故此有人用谐音“后六”取而代之。

山西迤数里为水母山,之间由平原相隔,中华曙猿就在水母山考古发现。上黄镇旧属宜兴,新中国成立初期划归溧阳,过去与现在均与常州有关。

水母山又称洋渚山、水磨山,原名南塍山,因山体形似水母,故名,或由水磨山讹名而来。民国修纂《上黄黄氏宗谱》载:“山奇石异,气势磅礴而雄厚垒垒,多巉石偃者,如牛伏轩者,若虎蹲磝,山作乎字形横列,又似硕大无朋之天然水母,与岩矗叠万状,时而绵亘磐纡,时而宽广、骈罗、绸叠,时而高巍挺拔。而陟巅四宽,则众山皆成棋卫。”

水母山另有其说:一曰水母山紧临洮湖,水气在山蒸腾孕育,造福一方。另曰黄氏祖先徙居之初,此山宛如悬于湖中。山中有泉,当为饮水之源,堪如水母。洋渚位于长荡湖畔,原是湖边小洲,后来成陆,时为渔樵休憩之所。明嘉靖年间,有潘姓自苏北徙居此地,遂成村落,于是洋渚既为山名,又作村名。沧桑巨变,如今洋渚,早已沦为乡村原野,相距长荡湖已有数里之远。

洋渚村西有大河,今曰上黄河,南北皆为湖滩,后开垦为田,曰大成圩、大区圩;其东即水磨山,或称洋渚山(今水母山)。20 世纪 80 年代,上黄发现中华曙猿,与这里的开山采石及其取土有关。百余年间,乡民在采石取土时,经常发现各类动物骨骸,种类达 60 余种,其中有高级灵长类动物—— 中华曙猿化石。百姓称这些动物骨骸为“龙骨”,并入药以治病。

1994 年 4 月,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中华曙猿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其科学研究价值可与“北京猿人”媲美。若干年前,笔者前往上黄调研,有人赠送数块小型“龙骨”,适时将“龙骨”捐给有关部门。

根据水母山的自然文化价值,这里建立了地质遗迹保护区,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占地面积 0.27 平方公里,区内开山采石形成的宕坑,如今成为清澈见底的深潭,有粼粼龙潭之貌。疫情防控期间,笔者久闭家中,稍见缓解,于是寻找适当地方外出透气。这“透透气”的地方居然选择了水母山,为此,我对此山有了更深地了解。

涪山是洮湖周边唯一的一座山峰,由南北二峰组成,南峰为主峰,冠名大涪山,海拔 35.6 米,面积 0.15 平方公里,坡陡顶平;北峰为次,面积略小,尖峭形奇,名曰小浮山。在笔者眼里,所谓大涪山就是一个由葱茏林木覆盖的大土丘。不过,历来有人称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当年涪山,上有古刹,堂有虎迹,松杉环翠,宛若青螺,景致殊绝,不失洮湖佳境。

早在《唐书·地理志》中已记涪山。南宋《咸淳毗陵志卷十五·山水》亦载:“大涪山在洮湖中,与小涪山相望。《南徐记云》:二山居洮湖,水环四面,视之若浮,故名。”说明涪山时属常州宜兴。南宋《景定建康志》载:小涪山又称小浮山,在(溧阳)县治东北 35 里处洮湖中。山下有石堂,堂内有老虎足迹,湖水干涸时可以见到。

清《光绪金坛县志卷一·山川》对此山记载更为详细:“大涪山在县南三十里长荡湖中,屹然孤秀,望之若浮,故名。上有僧寺,楼阁参差,松杉环翠。时或水渡不兴,月光诚漾,宛若青螺点镜,景致殊绝。周处《风土记》云,洮湖中有大涪山,即此。”

2022 年新夏,笔者一路山、水母山至大涪山,行程大约30里。诸山虽不相连,而地下根基却一脉相承,故在沿途平地之上却见多个采石宕口。后来,由于禁止采石,现在形成一个个清澈见底的小型湖泊,尤以水母山为最。而湖中小涪山、大涪山,由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围湖造田,已与湖岸连成一片;又因采石过度,小涪山已夷为平地,大涪山则如金沙“乌龙叠翠”,孤立成峰,湖光山色,柳绿桃红,山顶普门禅寺不时传来阵阵梵音。

来源 | 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 常州家谱馆

0 阅读:2
惜梦看综艺

惜梦看综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