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写行草书的人很多,但真正想要在书法展上入展,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这个难度就在于经写出行草书的特点外,还要具备创新性的要求。什么是创新性?其实,当代书法的创新性要求,就是在学古的基础上,创作出有个性特点和艺术性的作品来。既不是照搬古人,也不能离开古人,这样的作品入展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这幅行书楹联作品,之所以能入展全国书法展,就是因为它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学古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有创新性的特点,加上作者在书写时的笔力、气势、意境思想等,就会赢得评委的青睐,入展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但是,如果这幅作品缺少了上述五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入展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例如,如果没有笔墨,少了气势,欠了意境之美,评委就会认为只是一般的书写,自然也就不会受到重视的。
首先,这幅作品从两个方面表现了他的学古能力。一是从魏碑中来。许多人可能都觉得,魏碑是楷书系统的,跟行书没有直接关系,是的,但魏碑中的《石门铭》则是学习行书笔力的最好教材,有了这个基础,再稍加变动和改进,行书就自然而来。二是取法于何绍基的行书笔意。作者虽然没有完全照搬何氏行书,但他把原有的魏碑基础加上一些何绍基的笔意进来,这样的行书水平,在评委眼里自然就会认为作者是多学古人书法的人,入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楹联作品的还是有“位”的。以前书法名家张旭光说过,书法要做到两点:一是到位,二是味道。所谓到位,就是指在书写时的技法水平要到位,为里的技法是指对笔法的运用、对字形的创新和对整体字势的把握限定在了一定的水平之上。例如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大小、疏密、浓淡、方圆、正侧等各种矛盾关系。所谓味道,是这作品整体所反映出来的意境美的感受。作品中时而用粗线条、时而用斜线条来表达书法的意趣之美,增添耐人寻味的感受。
最后,是作品所存在的问题。虽然作者想要尽力表现行书书法的灵动与动态之美,但是,由于在创作时缺乏一定的胆识,书写时出现了畏首畏尾的现象,并没有把书法严谨的笔法、字形的形态完全表现出来,点画上缺少了精致、干净的气息,转折处笔法缺失,用笔不灵活,胶转笔法没有完全表现到位,均采取了一带而过的方法,实为过于简单,经不起严格推敲。另外,为了表现字形,却失去了书法自然而然的书写感,显得生硬、古板。
在当代书法展上,我们不能说所有作品都是符合书法艺术性的要求,但也有个别作品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入展作品来说,它既然入展了,就应当成为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的东西之作,从这幅作品的质量来看,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取法,章法和墨色处理的一些方法,但也要吸取笔法不精致、笔力不足的一些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从那些优秀作品中为自己学习书法提供好的经验和方法。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这几幅作品获奖,是对我国书画艺术的侮辱!
你说行就行,权在你手中。
说你行,各种牵强附会
国展作品从来不缺丑和怪,正大气象回归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