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孔侍中帖》 纸本。纵26.9厘米。6行,42字。行书。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共九行,前三行为"频有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也有认为此帖为《孔侍中帖》和《忧悬帖》二帖。
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布施给东大寺。桓武天皇(737-806)留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孔侍中帖》为王羲之传世名品,较真切地呈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面目,为书法学习之上佳范本。
《孔侍中帖》于2006年3月26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这是“中日书法珍品展”(2006年3月13日-4月24日)展览的一部分。
原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大意: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之前我请孔侍中的信使送去了一封书信,想必已经收到。当时并不知道领军得了病,这才迟了问候。
挂念悬思片刻也不得释怀,因此,再发此信以获取你的近况。
羲之报。






《孔侍中帖》无疑为王羲之传世名品中的璀璨瑰宝。
王羲之,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其作品向来备受推崇。而《孔侍中帖》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传世佳作中的杰出代表。
从书法技法的角度来看,此帖的用笔精妙绝伦。笔画线条流畅自然,刚柔并济,每一笔都蕴含着王羲之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例如,其中的撇捺之笔,舒展自如,仿佛舞者轻盈的身姿,灵动而富有韵律感。
在布局结构上,《孔侍中帖》更是独具匠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协调,行与行之间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变化的整体美感。这种布局之妙,不仅体现了王羲之对空间的精准把握,也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审视,《孔侍中帖》承载着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追求。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崇尚自由洒脱、不拘一格的精神风貌,这种文化氛围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众多学者对《孔侍中帖》进行了深入研究,纷纷赞誉其为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它不仅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书法家都曾从《孔侍中帖》中汲取灵感,不断传承和创新书法艺术。
总之,《孔侍中帖》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王羲之传世名品中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浩瀚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