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术创作核心要义—中国当代油画家协会副主席张一哲访谈摘录

慧眼的文化 2024-08-23 01:04:21

记者:张教授,非常荣幸能采访您。首先,想请您谈谈在美术学术方面,您认为当下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或者新的探索方向?

张:我觉得对于美术材料的创新运用以及不同艺术风格融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目前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比如如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能带来很多新的可能。同时,对于美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也至关重要,像美术与心理学、哲学等的结合,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艺术表达。

记者:那您觉得美术作品中情感的传达应该如何实现呢?

张:这需要创作者拥有敏锐的感知力和细腻的内心,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并通过独特的形式和语言将其展现出来。情感不应是直白的宣泄,而是一种含蓄而有力的渗透。

记者:对于当前美术现象,您有怎样的看法呢?

张:如今美术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种风格和观念相互碰撞。但也存在一些浮躁的现象,部分创作者过于追求表面的新奇,而忽略了作品内在的深度和精神内涵。同时,商业因素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时会导致一些作品过于功利化。

记者:那您认为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美术创作的纯粹性呢?

张:创作者需要坚守自己的艺术初心,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左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用心去感悟和表达,而不是随波逐流。

记者:再来谈谈美术市场的收藏方向吧,您怎么评估当下的情况呢?

张:目前市场上对于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依然有较高的关注度,但也存在一些盲目跟风和炒作的情况。收藏者应该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质量和艺术价值,而不是单纯追逐市场热度。而且,对于一些新兴的美术形式和风格以及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收藏界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索,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观念。

记者:那您觉得未来美术创作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呢?

张:我认为未来应该更加注重对人性、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洞察和表达,让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思考。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美术与科技的融合会更加紧密,会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和体验。

记者:张教授,您认为在美术创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张:我觉得在美术创作中,有几个方面都极为关键。首先是真诚,创作者必须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创作,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这样作品才能具有灵魂。再者,独特的视角不可或缺,要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常见中挖掘出独特的表现点。还有就是对美的敏锐感知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并将其提炼升华。另外,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也很重要,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尝试新的技法、新的观念,推动美术的发展。最后,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基础,它能让创作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记者:那在您的创作生涯中,这些要素是如何体现和影响您的创作的呢?

张:在我每一次拿起画笔时,真诚促使我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独特视角让我能挖掘出别人未曾注意到的美;敏锐感知力让我能抓住那些微妙的瞬间;探索创新让我的作品不断有新的突破;而扎实基本功则让我能够游刃有余地表达心中所想。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的美术创作之路。

记者:张教授,您画野生动物题材的作品,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创作的感想和初衷吗?

张:实选择野生动物作为创作题材,源于我对大自然中这些生灵的深深敬畏和热爱。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与自然渐行渐远,而野生动物更是面临着诸多生存挑战。我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它们的美丽、独特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唤起大家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

记者:那真是非常有意义。那能请您再谈谈对于暖景冰雪画的创作意图和理念吗?

张:暖景冰雪画、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的形式,是我试图打破传统冰雪题材绘画给人的寒冷印象,展现出冰雪世界中温暖和生机的一面。我想传达的理念是,即使在看似冰冷的环境中,也依然存在着希望和美好。我希望观众在欣赏我的作品时,能感受到那种在严寒中坚韧不拔、绽放光芒的力量。

记者:非常感谢您能与我们分享这么深刻的创作想法,相信您的作品一定会带给大家更多的触动和思考。

张:谢谢,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也很荣幸。

记者刘裕峰

(中国书画网总编、当代名家美术出版社美术观察员)

张一哲,又名张艺露,号溶之,法号弘哲

中国当代油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国画协会副主席兼理事长

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区协会荣誉主席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 徐悲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签约艺术家

0 阅读:3
慧眼的文化

慧眼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