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清帝的退位第二年,隆裕太后在长春宫突然病逝,终年仅仅46岁,46岁正值盛年,按照常理来说,尽管隆裕太后失去了权利,但她的生活依然优渥,日常生活依然无忧无虑,享受着宫廷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并且她也并没有什么重大疾患,那么她为何会在清帝退位第二年,便突然去世了呢?
接下来,通过回顾隆裕太后的过往和经历来解析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
隆裕太后本名叶赫那拉·静芬,她出生在满清贵族之家,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家境的优渥,富足使得静芬从小不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
1888年,静芬20岁了,长成了一个大姑娘,慈禧太后便授意当时已经18岁的光绪皇帝迎娶了静芬,静芬入宫之后,由于样貌一般,在加上她的性格太过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这就让光绪皇帝并不喜欢她。
虽然说,光绪皇帝并不喜欢这个新婚妻子,但她却是慈禧太后钦定的皇后,光绪皇帝为了不惹慈禧太后生气,也只能够采取“妥善”地方式,与静芬相处。
当时,光绪皇帝十分宠爱珍妃,这就让作为皇后的静芬十分嫉妒,便开始有意识地针对珍妃,让珍妃难堪,光绪皇帝获悉这个情况后,对静芬进行了训斥和警告,并越发的厌恶和讨厌静芬,使得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越发的不和。
1900年,珍妃殉节而死,静芬本以为光绪皇帝至此之后,能够独宠自己,但这终究都是她的一厢情愿,珍妃死后,光绪皇帝不仅没有转而独宠于她,反而是越发地抵触她,基本与她没有任何交流和沟通,这就让静芬感到十分失落和痛楚。
1908年,光绪皇帝病重,卧病不起,静芬在总管太监李莲英的建议下,来到光绪的病床前,探望于他,夫妻二人见面之后,第一次放下了隔阂,互相说了一席贴心话,使得静芬与光绪皇帝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刻得到了缓解。
同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龙御归天,不久,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去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离世,使得静芬失去了至亲,也失去了依靠,不得不学着独自一人面对今后的生活。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病逝后,年幼的溥仪,成为了清廷的皇帝,而静芬则被尊为皇太后,徽号“隆裕”。
静芬成为隆裕太后,便开始效仿她的姑姑慈禧太后,想要涉足军政,在清廷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为此她曾试图拉拢过庆亲王奕劻,来对抗摄政王载沣,但是摄政王载沣怎么可能让大权旁落,他对隆裕太后展开了反击,使得隆裕太后不得不放弃插手政务和清廷的军务。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作为清廷摄政王的载沣无力平乱,选择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载沣辞去职务后,隆裕太后不得不效仿自己的姑姑慈禧太后那样垂帘听政,开始执掌大清王朝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
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后,曾幻想着自己能够像自己的姑姑那样能够稳定住局面,到事实上,无论从隆裕太后的性格上,还是才能上,还是手段上,她都不及自己的姑姑慈禧太后。
隆裕太后渐渐的发现力不从心,控制不了局面后,他便重新重用了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来挽救清廷岌岌可危的局面。
但是,被隆裕太后视为“救命稻草”的袁世凯表面上对清廷忠心耿耿,以护卫清廷的江山社稷为己任,实际上他心中一直都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成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在逐步掌握了清廷的兵权和财政之后,并没有按照隆裕太后的意思派兵对南方的革命军进行围剿,而是派人与南方的革命军进行谈判,从中谋利。
而隆裕太后则被袁世凯蒙在鼓中,以为袁世凯能够很好的维护清廷,因此始终都是信任袁世凯的。
直到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带着一众北洋军将领进宫威逼清帝退位后,隆裕太后才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才明白袁世凯并不是自己心中挽救大清朝的那个忠于大清朝的臣子。
为此,隆裕太后想要继续抗争一下,到无奈自己势单力薄,再加上袁世凯不断用言语施压,告诉隆裕太后,说南方的革命军太厉害了,早晚会北上打到京城。
而性格一向柔弱的隆裕太后一听袁世凯这么一说,十分惶恐和害怕,因此,生性胆小的隆裕太后便在袁世凯的威逼下,带着当时只有六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在养心殿宣布退位,就这样,大清王朝276年的统治就此结束。
隆裕太后带着宣统皇帝溥仪逊位后,按照《优待条件》,宣统皇帝溥仪以及隆裕太后等清廷皇室成员获得了继续可以留在紫禁城里居住的优待条件,还获得了每年四百万两的逊清皇室经费。
虽然说隆裕太后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皇室生活,但她却反而越发的闷闷不乐,由于隆裕太后主导了宣统皇帝溥仪的逊位,导致了大清王朝的终结,这就使得清末的王公贵族纷纷指责于她,说她是清廷的罪人。
除此以外,先前被她重用,被她视为清廷最后希望的袁世凯竟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这就让隆裕太后意识到自己被袁世凯给蒙蔽了,给欺骗了,这就令隆裕太后越发的悔恨和自责。
常言道,久郁成疾,就这样,在宣统皇帝溥仪逊位仅仅一年之后,1913年,这位依旧过着清廷皇室生活的隆裕太后便因忧郁缠身,病逝于宫中。
隆裕太后病逝后,袁世凯心里面有点过意不去,便亲自为隆裕太后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当时袁世凯全程参加,臂戴黑纱,举哀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