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民营的逻辑:历史真的可以证明现在与未来吗?

戈多叹息之 2025-02-18 04:08:00

  我一直以为,经历了五年通缩的今天,人们应该看清楚了一个问题:民营是民生的脊梁,你打断了它,痛的是民生的背。

  那些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现在都灰溜溜的,成了过街老鼠,但是,正如马云所言:打倒了地主,不等于老百姓会富。这个道理很简单,制度的正义性在人人平等,而市场经济的驱动力却是竞争;作为一种营商环境,没有赚钱效应,没有投资者失败的退路,甚至要受到文化歧视和意识形态上的终极审判,这个市场就没有竞争性,就难以在世界丛林中遥遥领先。

  民营的退潮,民生受到的冲击是直接的,2025年专家认为重中之重还是房地产,眼里还是GDP,老百姓更关心的就业,而民营支持了85%的就业。

  但是,民粹主义者不这么认为,理由说白了,还是血统论,经济学中的血统论,是红海洋时代“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经济版。在这伙子民粹主义者看来,民营经济说到底是私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所以必然混蛋,早晚要离场;政策在鼓励、支持民营,民粹主义却认为是多余的,因为:没有民营,还有国营。

  前三十年没有民营,血统纯正,也一样走过了风风雨雨。

  这难道不是很豪迈吗?

  这是一个庸俗的正确政治的逻辑。前三十年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现象,的确可圈可点,但是,作为一种经济学的原理性的定位,这种逻辑是荒唐的,因为母系社会没什么这营那营,也一样走过了风风雨雨,最终却被父系社会替代了;向后追溯也一样,会把这种庸俗的逻辑揭的体无完肤,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是不是也可以说,没有国营,还有民营,因为有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证?

  所以,经济的问题,一定要用经济数据去说话,前提是要发展,要在世界丛林的残酷竞争中一骑绝尘,而不是去谈我从哪来,到哪去,是不是还活着的问题,经济学的本质是平衡,国企民企各有所司,经济学的评价是效率与发展。

  没有了民营当然中国还是中国,但是不是还要大家去供销社会排队买肉?再去体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上山下乡的失业感受?那真的很就是中国的追求吗?

  2024年中国的GDP终于实现了5%的预期,如果今年民营离场,GDP将立即将打回改开前,出现50%的”负增长“;将涌现出出四亿失业者;在现实的选择中,“没有民营,还有国营”如同梦游中的呓语,是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民粹主义者还会说,那咱们慢慢来。

  最简单的回答是:我们已经通缩五年了,还要继续多久?

0 阅读:1
戈多叹息之

戈多叹息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