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李嘉诚一意孤行,中国连出四招反制交易!李家将自毁基石?

思真聊武器 2025-03-30 03:30:11

李嘉诚甩卖全球港口撞上中美暗战,香港《大公报》刚刚再次发文痛斥!!最后5天,中国已经连出四招反制交易!并下令要求国企暂缓与李嘉诚有关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那么,这次“李超人”还能全身而退吗?

据《南华早报》27日曝出猛料显示:距离李嘉诚家族旗下长和集团向贝莱德领衔的美资财团交割43个港口的最后期限只剩5天,这场涉及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的买卖,正把97岁的“李超人”架在中美角力的火堆上炙烤。

事情要从3月4日那则震动全球的公告说起。长和宣布以228亿美元打包出售23国港口资产,预计净赚190亿现金。

这本该是教科书级的资本运作案例,直到人们发现交易清单里藏着巴拿马运河的巴尔博亚、克里斯托瓦尔两大咽喉要道——这就像在纽约港卖自由女神像底座,触动了国际地缘政治最敏感的神经。

香港《大公报》连发檄文痛批“有关企业不要执迷不悟”,直指关键基础设施交易危及国家安全。文章还呼吁中国人需挺起胸膛对抗美国的施压,国家才是港企坚定靠山,“跪低”只会让霸权变本加厉。

更狠的是港澳办3月26日亲自下场,官转《大公报》社论,其中那句“营商不顾国家利益,终究会自毁基石”,几乎把长和架在火上烤。

眼看4月2日大限将至,这场商战早已超出买卖范畴。特首李家超那句“任何交易须合法合规”看似四平八稳,实则暗藏机锋——要知道巴拿马2017年才与台湾“断交”转投北京,如今长和把运河港口转手给美资,无异于在中美博弈前线“开闸放水”。

难怪特朗普都跳出来邀功:“美国正在夺回巴拿马运河”,赤裸裸的霸权宣言反倒坐实了交易的战略价值。

新加坡学者傅方剑说得透彻:放在十年前这就是笔普通买卖,但在中美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三线开火的当下,任何关键资产流转都可能变成战略筹码。

43个港口打包出售,既包括敏感的巴拿马项目,也有希腊、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资产。

傅方剑推测最终可能上演“分割出售”戏码——把非敏感资产卖给贝莱德交差,核心港口另寻出路。这种“切香肠”策略既能规避政治风险,又可套现百亿美元,倒是很符合李氏家族“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祖传哲学。

但是贝莱德作为管理9万亿美元资产的“华尔街巨鲸”,接盘后若配合美国对华施压,中国在拉美的“一带一路”布局恐遭釜底抽薪。

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舆论炮火和政府压力,97岁仍执掌商业帝国的李嘉诚似乎铁了心要闯关。

彭博社透露交易谈判仍在全速推进,南洋理工学者李明江分析称,长和认定这两个港口已成“烫手山芋”——既怕美国制裁又没有找中资接盘的打算,只能硬着头皮快刀斩乱麻,减免舆论压力,挽救股市。

但精明的“李超人”或许漏算了两件事:

一是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外交部发言人“反对经济胁迫”的声明看似温和,实则暗指交易背后或有美国施压;

二是香港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学者指出港交所完全有权以“损害公共利益”叫停交易,这招杀手锏尚未出鞘却已寒光凛冽。

当国家利益与商业逻辑剧烈碰撞,再精明的商人也要重新掂量“在商言商”的边界。毕竟在百年变局之下,没有哪个港口能真正“中立”——巴拿马运河上往来的不只是货轮,还有大国博弈的惊涛骇浪。

最后几天,中国已经连出四招反制交易!

据官媒报道,就在长和实业准备把旗下43个港口卖给贝莱德财团之时,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突然带着团队连夜飞抵北京。

这位曾经孵化出贝莱德的"华尔街教父"与中国高层闭门密谈,直接让中美资本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博弈背后藏着个扎心的商业逻辑——当中国造船业占据全球50%市场份额、手握全球海运命脉的时候,任何资本想要在基建领域分蛋糕,都绕不开中国市场。

黑石集团显然比贝莱德更懂这个道理,苏世民前脚刚和北京谈合作,后脚贝莱德与李嘉诚的"卖港计划"就遭遇了中方的四记重拳。

第一拳直接打在交易合法性上。

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启动审查程序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这些港口分布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随便哪个被外资控股都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彭博社爆出审查消息当天,长和股价应声下跌,这波操作比任何商业谈判都管用。

更狠的是第二招釜底抽薪。

多家央企突然集体撤单,并下令要求国企暂缓与李嘉诚有关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原本计划交给长和系的港口设备订单全部转给国企。这种"精准断粮"直接卡住李嘉诚的现金流,毕竟现在全球航运市场80%的增量需求来自中国,失去央企订单相当于自断财路。

正当外界猜测李嘉诚会不会硬扛时,第三招攻心术悄然出手。

港府派出特使与长江和记展开"喝茶谈话",表面上是给李家留面子,实则是最后通牒。特首李家超那句"必要时刻国家可依法调查"可不是场面话,港澳办早就把"营商不顾国家利益"的帽子扣在了李氏集团头上。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第四招"经济威慑"。

香港《大公报》连续发文警告,字里行间透露着"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寒意。要知道李嘉诚在内地还有上千亿资产,真要冻结其在华资产,别说港口交易黄了,整个商业帝国都可能土崩瓦解。

戏剧性的是,就在各方角力时,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8.1%,深圳盐田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刷新亚洲纪录。

这组数字就像打在谈判桌上的明牌,中国海运市场根本不需要看外资脸色。

眼下这场商战已经超出普通商业博弈的范畴。当黑石集团选择与中国合作,当中国造船业连续15年稳坐全球头把交椅,李嘉诚还抱着20年前的思维想要"押注西方",这场新旧势力的对决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4月2日这个原定的交割日,或许会成为香港资本格局的历史转折点。大家可以预测一下,这次“李超人”还能全身而退吗?

0 阅读:0
思真聊武器

思真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