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感觉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波澜,又像是被一团乱麻紧紧缠住,找不到出口?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内心的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和问题,让我们疲惫不堪,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其实,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或许只需穿上跑鞋,迈出家门,去尽情地奔跑。跑步和不跑步的人生,真的有着天壤之别。
我有个大学同学阿宇,刚毕业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一头扎进了忙碌的职场。每天不是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就是在各种会议之间奔波。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上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越来越差。不仅体重直线上升,还经常感到疲惫、焦虑,晚上也睡不好觉。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开始尝试跑步。一开始,跑几步就气喘吁吁,可他没有放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变好了,每天醒来都精神饱满;工作时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以前那些让他烦恼不已的负面情绪,也在一次次的奔跑中渐渐消散。跑步,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原本灰暗的生活,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活力。
阿宇的经历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跑步的力量。跑步,就像是一场对身心的深度洗礼,能让人从内到外焕然一新。美国记者斯科特・道格拉斯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 15 岁时被确诊为抑郁症,长期依靠药物来控制病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享受在风中奔跑的感觉,从此便养成了每天跑步 1 - 2 小时的习惯。跑步让他逐渐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即使不再吃药,也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如今,有着 40 年跑龄的他,依然热爱跑步,还把自己对跑步的探索写成了《跑步的力量》一书。他在书中感慨:“那种走出家门,只需 30 分钟就能带着活力、充实和愉悦感回家的感觉,实在是太神奇了!”
卢梭说过:“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身体与大脑关系认知的大门。人的思维就如同精密的仪器,只有持续运转,才能保持高效。而跑步,就是激活大脑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记忆力 up!up!在《跑步的力量》中提到,跑步有助于促进海马体内神经元的增长,而海马体作为人脑的 “记忆中枢”,神经元数量越多,我们控制认知和储存记忆的能力就越强。我想起高中时的同桌,她一直为自己的记忆力苦恼,背书总是比别人慢,知识点也很容易遗忘。后来,她开始每天早上跑步锻炼。一段时间后,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以前那些让她头疼的文言文,现在背诵起来轻松多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她也能记得更清楚。每一次跑步,都像是给大脑注入了一股活力,让它能够更好地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面临记忆力下降的问题,想要提升记忆力,与其依赖各种食补药补,不如穿上跑鞋,去奔跑吧!每一次奔跑,都能刺激神经元加速连接、生长,为我们搭建起顺畅的 “记忆高速通路”,让我们以更清晰的头脑,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专注力 max!书中还提出了一个 “跑步流” 的概念,即跑步后的人注意力会更集中,更容易进入 “心流” 状态。这是因为跑步能促进大脑吸收更多氧气,让我们在工作时保持更长时间的清醒和专注。我有个朋友是设计师,经常为了赶设计稿而焦头烂额。有时候,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却毫无灵感,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后来,他尝试在工作间隙去跑步。他发现,每次跑完步回来,头脑特别清醒,之前那些杂乱无章的想法都变得清晰起来,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设计中,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当我们心浮气躁,无法专注于任务时,不妨像他一样,出门跑跑步。让大脑在运动中恢复清明,收回涣散的注意力,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思考力爆棚!跑步还能激发我们的思考力。书中作者的一位作家朋友,每次跑完步,脑海中都会迸发出很多灵感,那些在跑步前写得零碎的句子,也能以更具创意的方式重新组合成文。这种状态是他静坐提笔时难以达到的。就像我自己,有时候在写作时遇到思路堵塞,怎么也想不出接下来的内容。这时候,我就会去跑步。在奔跑的过程中,微风拂过脸颊,思绪也随之飞扬。很多时候,跑完步回到书桌前,之前的写作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有研究表明,即使 5 分钟的锻炼,也能激发创造力;锻炼 20 分钟,不仅能增强脑力,而且效果可持续数个小时。所以,当我们思路堵塞时,不要一味地苦思冥想,去跑跑步吧,说不定下一个灵感,就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世界日报》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相比那些懒于运动的人,经常运动者的快乐感足足高出 52%。运动,就像一场温柔的抚慰,能滋养我们的情绪,将心中的焦虑、愁闷、不安统统荡涤干净。当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时,不妨穿上跑鞋,去感受风的拥抱,让汗水带走所有的负面情绪。
挣脱抑郁的枷锁书中通过哈兹的故事,展现了跑步治愈抑郁的全过程。哈兹因意外流产,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她整日以泪洗面,不愿出门,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直到咨询师建议她跑步,她的生活才开始出现转机。刚开始跑步时,哈兹的脑海中充满了消极想法,但神奇的是,每当跑完 1/4 的路程,她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自己的速度、呼吸和心率上。等跑完全程,心中的消极念头早已消失不见。坚持几个月后,她越来越享受跑步的过程,逐渐走出了抑郁的阴影,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跑步可以促进多巴胺、血清素等 “快乐激素” 的分泌,这些激素就像心灵的阳光,能驱散阴霾,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果你也正被抑郁情绪困扰,不要害怕,穿上跑鞋,在风中奔跑吧,你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阳光。
抚平焦虑的波澜书中提到的 “杏仁核劫持” 概念,解释了人在面对精神压力时,体内的杏仁核会过度反应,导致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跑步则能抑制杏仁核的过度反应,帮我们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塞西莉亚是一位律师,工作的压力让她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出现了心脏狂跳、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晚上跑步。坚持一段时间后,她惊喜地发现,自己渐渐摆脱了焦虑状态,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能应付自如。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难免会感到焦虑和疲惫。跑步,就像一泓清泉,能润泽我们干涸的心灵,让我们卸下精神内耗的包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当你感到焦虑时,不妨去跑步,让汗水流淌,让烦恼消散。
作者斯科特认为,跑步会带来自尊的激增。因为每当我们实现跑步目标,内心就会涌起极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驱动我们更积极地投入下一次行动。我有个发小,从小就比较内向,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自卑。后来,他开始跑步,从一开始只能跑几百米,到后来能轻松跑完几公里。每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他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渐渐地,他变得自信起来,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敢于展现自己。跑步,是提升自信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只要我们迈开腿,就能朝着目标前进;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长。坚持跑步,我们终将走出自卑的阴影,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跑,重塑生活的模样很喜欢作者在书中说的一句话:“每天跑 1 小时,就能带动剩下 23 小时的进步。” 跑步,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全方位地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选择跑步,就是选择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调整作息,拥抱健康书中提到,坚持跑步能使睡眠持续的时间更长、质量更高。良好的睡眠又能让我们的作息更规律,无论何时都元气满满。我曾经也有过熬夜的坏习惯,晚上沉迷于手机,早上起不来,一整天都无精打采。后来,我开始尝试夜跑,每次跑完步,身体的疲惫感让我回到家洗完澡就想睡觉。慢慢地,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第二天上班也精力充沛。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容易陷入报复性熬夜等不良习惯中。如果你也想改变糟糕的作息状态,不妨试试跑步,让跑步成为你健康生活的起点,在奔跑中遇见更规律、更健康的自己。
书中通过拉斯本的故事,论述了跑步对于戒瘾的重要性。拉斯本是一位工程师,因为应酬多,渐渐沾上了酗酒的恶习。在女友的要求下,他开始通过跑步转移对喝酒的注意力。坚持跑一段时间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对酒精的依赖逐渐消失了。以前应酬总是喝到烂醉如泥,现在喝一两杯就会自觉停止。坚持跑步 5 年,他彻底摆脱了酗酒的恶习。“锻炼会让成瘾者去适应新的刺激,从而让他们养成更加健康的习惯。” 跑步,是戒掉陋习的开始,也是良好习惯的起点。无论你是想戒烟、戒酒,还是戒掉其他不良习惯,都可以从跑步开始。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完成从平庸到优秀的蜕变。
养成自律,掌控生活村上春树曾说:“通过跑步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书中的跑者哈夫斯特,刚开始晨跑时也很不适应,总是想赖床。为了监督自己,他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渐渐地,他有了跑步的动力,因为他不想在日记上记录自己的偷懒。在跑步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感悟到:“如果我在最糟的日子里,仍旧坚持跑步,那还有什么事情我做不到呢?” 他把这份自律延续到了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能坚持到底。跑步,就像一把雕刻刀,雕琢着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成为更强大的自己。一个在跑步上严于律己的人,心性一定是足够坚韧的。跑的时间越久,我们就越能发现,自律不再是一件难事,我们能克服懒散,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跑步,对人的最大意义,就是跑完后全身都会被按下 “重置” 按钮,更好开启每一天。它能激活我们的大脑,治愈糟糕的情绪,重塑我们的生活。越是在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时候,我们越需要通过奔跑来改变当下的状态。再烦闷的心情,在风里跑一圈,也能获得治愈;再低迷的生活,坚持跑一年,也会迎来蜕变。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或许会在生活的浪潮中迷失方向,或许会被压力和负面情绪压得喘不过气。但请记住,跑步永远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它不仅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还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强大。让我们穿上跑鞋,迈出坚定的步伐,在奔跑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因为,当我们跑起来的时候,美好的一切,都会向我们奔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