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退休后,为何宁愿选择回老家,也不愿意留在繁华的京城?

文史瓦舍 2023-05-12 10:03:33

古代的大臣在退休后,为何宁愿选择回老家,也不愿意待在繁华的京城呢?难道老家比京城还要好?还是他们为了避祸,不得不回老家?

退休这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有记载称,大夫七十而致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当官的年龄到了七十岁,你就得退休回家养老了。

那要说这大臣特别能干,也没啥病,接着给皇帝打工行不行?还真不行。清朝时期,就规定普通官员到了55岁以上就可以给皇帝打批条,申请退休,皇帝呢,看情况准允。

如果到了七十岁不主动申请退休,还无法通过考核,每天玩忽职守,那就会遭到其他大臣的弹劾,一旦经过证实,大臣就会被强制退休。

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来是,这些官员上了年纪,一把老骨头干点活费劲不说,还容易犯错,二来是,多给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朝廷也都需要新的血液来改革。但也有些重臣即便是到了七八十岁,也要继续为朝廷出力,真是没他不行啊。

那么这些退休的大臣为什么都主动选择回老家养老,而不是留在繁华的京城呢?

其实,这表面繁华的京城也不是那么好待的!为啥这么说呢?

首先,想要留在京城,你得有房住吧,除了一些重臣有皇帝赏赐的宅子,一般小官想要在京城买房还是很困难的,像白居易这么有名的人,那也是京漂了十八年才买得起一套二手房,在此之前他都是租房住的。

而且,京城不光房价贵,那物价也是相当高了,虽然大臣在退休后,也会享受一些福利待遇,还能拿养老金,但想要在京城养老,怕是连棺材本都搭上了,也过不上啥好生活,所以还不如回老家。

第二,古人注重故土观念。当官之后,这些大臣都忙着工作,很少有时间或者有机会能回到老家,有的甚至老婆孩子也都在老家,多长时间也见不到一面,对于思乡心切的大臣来说,回家乡养老,既能与家人团聚,还能在去世后葬在自家祖坟里,也算得上是落叶归根了。

第三,避免政治斗争。住在京城,那就一直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晃悠,也容易吸引政敌的注意,一个不小心被人抓住把柄,胡乱诟病一番,非常容易被连累,说不定小命都保不住,与其这样每天提心吊胆,不如回老家安度晚年。

第四,产业都在老家。一般大臣们平时工作的业绩是会影响他们退休后拿到养老金多少的。像那些被皇帝重用的大臣,除了会拿到全俸以外,皇帝还会在他们的老家赏赐一些田产。

如果考核结果不好,那多半只能拿到平时俸禄的一半,有的甚至更低。这些大臣们想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基本上都会在家乡置办一些田产,要是退休回到老家,也方便打理。

第五,在老家更有权威。虽然退休的大臣没有实权和品级,但他们的在朝堂上的地位摆在那呢,而且还有自己的人脉网,只要不做特别过分的事情,一般小事都能帮摆平,所以当地官员都上赶着巴结他们,那这些退休的大臣在老家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在小地方做土皇帝,总比在京城畏首畏尾的待着强吧。而且,有的时候皇帝想起你来,召见你进宫,你还是得去,所以在京城养老,其实一点都不清闲。

第六,留在京城容易惹皇帝猜忌。对于皇帝来说,除非是需要你在京帮忙,否则以一个重臣在朝廷的地位,想要影响皇帝的一些决策,甚至是掌权造反,那都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引得皇帝的猜忌,那肯定要来个诛九族的套餐,所以,还不如早早光荣退休,回家养老。

总的来看,大臣们在退休后回老家,就是最万全的选择,既能保住富贵,也能远离权力斗争的漩涡,生活也更加轻松自在一些。

0 阅读:25

文史瓦舍

简介:探寻历史,观百年兴废事,聊青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