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长子、次子、三子都早亡,为何还不传位给四子朱棣?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有这么一句话“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两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布衣出身,可刘邦好歹是个亭长,朱元璋就没那么好了,他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就这么一个穷苦出身的人最终推翻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了汉人王朝——明朝,而且在位期间体恤百姓、实行仁政,但是也大杀功臣、废除宰相,加强皇权,可谓是功过参半。朱元璋算是一个明君,不过他在立储的问题上却犯了错误,他在太子朱标死后绕过了儿子直接传位给了孙子朱允炆,导致后来燕王造反,朱允炆失踪。
朱元璋总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太子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次子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三子晋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而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即使那时太子、秦王、晋王都死了,但朱元璋其余诸子也都在,特别是还有个能力极强的四子燕王在世,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儿子中选一个继承人,但他没有这么做,执意让朱允炆继承帝位,这是为什么?
第一,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中国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大都依靠这一制度,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防止诸子夺嫡。所以朱元璋一开始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其余皇子也不好说什么。但朱标运气不好,没有活过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在太子死后准备传位给嫡长孙朱允炆,这么做符合礼法。但其实朱允炆并不是真正的皇长孙,朱标的长子其实是朱雄英,但是朱雄英只活了八年就死了,由于朱雄英早逝,所以朱元璋才一直将朱允炆视为皇长孙并最终传位于他。
第二,朱允炆的性格让朱元璋决定传位于他。当时明朝刚刚建立不久,而朱元璋治国手段又比较强硬,在天下太平之时国家需要的是一位仁君,太子朱标为人仁厚深得朱元璋喜爱,朱允炆又继承了朱标的性格,所以在太子死后朱元璋自然就看重朱允炆了。那为什么朱元璋不选能力更强的朱棣继位呢?主要是因为朱棣与朱元璋的性格太像,而且性格残暴,打天下一定是个好手,但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还是差一点,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明朝并不需要这么一位皇帝。这么一比较显然朱允炆比朱棣更适合做储君。
事实证明朱棣夺位后也知道国家需要仁君,所以立了他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死后的庙号是明仁宗,也证明这是一位仁慈的君主,这也间接证明朱元璋选朱允炆继位没错。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棣还是打败了朱允炆夺了帝位,好在朱棣也不差,也开创了永乐盛世。当然这盛世是真是假,几百年后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