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双创工作”的号召,更好的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工作的发展,在全球秦商联合会、西安市科技局等单位的支持下,2017年5月19日在中国西安隆重召开了第一届 中美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EFIE) 。
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届专职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庄聪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
秦商联合会会长刘阿津
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周曦
全国工商联第十一届专职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庄聪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陕西省政协文教委主任雷涛,秦商联合会会长刘阿津,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魏恒星,陕西省人社厅外国专家局局长兰壮丽,陕西省贸促会副巡视员成云甫,陕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党广录,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天平,西安市科技局计财处副处长王胜军,大唐西市董事局主席吕建中,陕西省创业促进会会长、金花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吴一坚,陕西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陕商商会会长齐亚平等人出席会议。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Carol A. Rush 女士(卡罗尔拉什)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费舍尔商学院 EMBA项目学术总监Mr.Daniel D. Oglevee 先生
中国沐新创业同修会李久鑫博士
应邀出席大会的有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复旦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沐新创业同修会等组织的领导、教授、校友将近2000余人。与会嘉宾分享了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最新成果,现场300多个EFIE微论坛围绕创业教育主题讨论并提交了近千条创造性建议。
此次论坛旨在籍此契机实现整合国内外资源,分享中美最新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研讨创设 EFIE“社会化创业导师”合作机制、促进中美优质大学教育资源与陕西当地的创业服务合作,充分调动陕西当地各类电商、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效应,提高陕西新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的背景下,让陕西成为中国领先的创新创业强省,实现陕西经济“追赶超越”的目标。
创新创业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一个老话题了。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却是一个新话题。
创新创业能教育吗?
长久以来,一直有人质疑,创新创业能教育吗?有些人认为,“创业都是打出来的,不是教育出来的”,有些人认为:“创业在你的Idea,这个如果能教育出来,谁还当老师呢?”或者“学习只能学出学者来,学不出创业者。”。
这种言论非常多,其中也都有很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看到,尽管听上去都是排斥教育的声音,但是真正的创业者们还都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刚进入创业者行列的,更是对学习充满了渴望。
在和大量成功的创业者接触后,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好的创业者,他们一定是真正懂得学习的人。他们不但会去学校深造学习,还懂得向客户学习,懂得向合作伙伴学习,懂得向竞争者学习。那一代的创业者,在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环境下,完全是靠的自身的觉悟在不断学习。所以可以看出,学习对于一个成功创业者是必要的条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的背景下,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创业大潮中,但是他们的准备还远远不足,而市场又已经竞争极度激烈,而且诱惑和陷阱密布,如此的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这个话题,对于教育者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然而现在的创新创业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片惨淡。
只有资本教育,缺乏创业教育
我们主流媒体,无论是在报纸杂志、电视还是网络,在其导向上,讨论双创的主角往往是各路VC投资人,而不是“创业导师”、“创业家”。其讨论的内容,也更多集中于某板上市了,ABCDEF轮融了多少多少钱,当前估值多少亿等等。这种舆论,特别容易让一般创业者更关注“资本运作”的虚荣指标。这样直接导致国内创业者浮躁的心态,为了融资而创业,为了上市而创业,或者为了出名而创业的比比皆是。一个项目还仅仅是个不靠谱的想法的时候,就开始大大构建商业计划书,心心念念想以三寸不烂之舌去游说投资人了。或者有项目启动后,靠媒体虚假宣传以及制作数据去骗取下一轮的投资。这造成了整个创业环境的浮躁和虚假繁荣。
再看从事在双创的教育的创业导师,大多来自于投资人,然而“资本”的本能驱动力是“快速高额回报”。所以,注定了资本很难有强烈意愿在创业育种、耕作等方面耐心投入工作,而更愿意去收割接近成熟的果实。实际上,在国内曾经一些大的VC尝试过在“融投管退”的“管”环节投入很大力度,结果基本都转型放弃了。因为以资本的逻辑,他们不如去花精力去抢夺好项目。
这就看出来,目前的“创业教育”,在主流媒体的影响下,已经沦为了“资本教育”,大大偏离了创业的本质。
硬件太多,软件太少
在创业孵化器当前的孵化内容中可以看到,主流做的更多的是提供场地、辅以举办活动、对接资源、对接资本、授课培训等。实际上,早期的中国孵化器就是政府背景的办公场地,其本质是打着孵化器的名义的房地产业务,以创业扶持名头争取优惠政策,来拉动地方经济。特别最近几年,由于国家鼓励孵化器的发展,多个省市不断上马动辄数百亩甚至数千亩的孵化器或孵化基地,这些孵化器的只能提供有限的场地资源,而创业者真正需要的,场地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创业培训只有教,没有育
现在主流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更多的在培训层面,作为培训的讲师,很多是咨询行业转型做创业培训的。这种培训机构擅长于授课,并通过课程实现收入,所以他们的重点是把课讲得精彩动人,美轮美奂。这种模式下,是不会着眼于真正去帮助创业者如何脚踏实地地解决他们的困难的。
创新创业该如何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创新创业上还行得通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创业者,以及创业环境的问题会很大,这个是已经发现的事实了。但是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则需要重新重视起来。
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身也是一项创新创业,面临一个澎湃的市场和创业者的需求,必须大刀阔斧的做教育的变革,而这个变革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够去扛这个大旗的,这需要更多的各个领域的参与者加入进来,共同面对共同研讨的话题。
中国沐新创业同修会源自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组织,旨在针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MBA、EDP校友创业者或校友推荐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服务。
沐新同修会所倡导的机敏创业方法论,延续奥地利经济学派思想架构下的机敏演进哲学,并结合了硅谷精益思想以及中国本土众多创业实践经验。沐新同修会的创业导师都拥有长期的创业经验,依初心正念致力于反哺传道,与创始人同修共创。诚意正心地帮助创业者与当前创业环境相融,有体系地帮助创业者找到适合自己缘起的创业方向,实现“从0到1的新品类创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