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不断,关税问题是核心议题之一。就在拜登就相关问题发声后不久,沙利文紧接着谈论中美关系,没有绕弯子,直接点出了未来中美关税可能的结局。
拜登心腹批评特朗普对华政策
不久前,前总统拜登打破卸任后的沉默,首次公开批评了其继任者特朗普执政期间的诸多举措,这被外界解读为民主党重振旗鼓、迎接未来挑战的信号。
同时,拜登执政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近期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也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他说像挥舞关税大棒这种做法,结局是贸易摩擦越搞越大,根本没能守护住美国的长期利益。特朗普那套对华政策,目标没达成不说,反而把两国关系弄得更紧张了。
沙利文语气挺直接,认为那些政策压根没摸清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更别提引导两国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作为拜登身边的关键人物,沙利文对中美关系的理解显然不一般。他主张采取一种名为“管理竞争”的策略。
这个策略的关键在于,既要承认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竞争,更要努力防止这种竞争升级为冲突,同时保持双方的沟通渠道畅通,并积极寻找可以合作的领域。
“管理竞争,避免冲突是关键。”他强调,只有建立并拓展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更好地管控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也能为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开展合作创造机会,中美将继续共存。
他透露自己曾多次与时任中国外交部长进行坦诚的交流,讨论如何处理两国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客套。
这些对话深入问题核心,尽管双方难免存在意见分歧甚至争论,但都致力于寻找管控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化解潜在的风险。
不可否认,曾经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骨子里还是带着奥巴马时期对中国发展的某种防范意识。这和特朗普政府的单打独斗不一样,拜登政府更喜欢打“价值观”这张牌,积极拉拢盟友,试图构建一个更强大的统一战线。
这种策略上的变化,反映出民主党政府希望在维护美国主导地位的同时,避免和中国彻底翻脸,维持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
然而,这种“什么都想要”的心态,也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复杂性。
中美“拧巴”关系
一方面,美国的企业和金融资本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份沉甸甸的经济利益,让美国难以轻易割舍。
另一方面,美国又本能地对中国实力的持续壮大感到不安,总想着要通过各种手段,给中国的发展设下重重障碍。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在美国的决策层中激烈碰撞,导致其对华战略常常显得犹豫不决,进退失据。
你很难看到一个清晰、连贯的对华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摇摆和挣扎,既放不下在华的真金白银,又难以真心实意地接受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
如今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高举贸易保护的大旗,向中国商品加征巨额关税。这一系列操作,给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剧烈冲击,双方多年积累的信任也随之瓦解。
沙利文认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孤立中国来达到目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为中国在东南亚等地区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
举个例子,美国对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挥舞关税大棒,这些国家的经济因此遭受冲击,转过头来,它们对美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产生了深深的疑虑,这削弱了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尽管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关系将经历诸多波折,但客观现实表明,中国与当年的苏联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发展壮大的趋势难以逆转。
中美长期共存成定局,未来关系走向
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包含激烈的竞争,也存在潜在的合作。
在全球性难题面前,比如气候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等等,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存在,需要肩并肩才能有效应对。
中美两国迫切需要思考,怎么才能重新建立起信任,怎么才能有效控制住彼此之间的不同看法,又如何在双方都关心的问题上踏踏实实地合作。这,绝对是个巨大的考验。
而沙利文提出的“管理竞争”策略,放在今天这个国际大背景下看,依然有它的道理。它提供了一种思路,告诉我们面对大国竞争,如何避免冲突升级。
但是,考虑到过去单边主义政策的影响,以及现在这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管理竞争”这个策略,需要中美双方拿出智慧和努力,更需要国际社会一起动脑筋,贡献想法。
未来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和平共处、大家都能受益的路,这不仅对中美两国至关重要,也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未来。
信息来源:《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美不是零和博弈,两国将长期共存》,观察者网,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