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国家,在东南亚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然而,近来频繁涌现的缅北“诈骗”和“器官贩卖”等新闻,不仅为当地旅游业蒙上了阴影,还导致“缅北电诈”等词汇频繁登上热搜榜。
然而,在缅甸仰光居住的中国人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缅甸特定地区,不代表整个缅甸国家。据四川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熊猫反诈”介绍,缅北诈骗集团大多集结于缅甸东北角,主要涵盖缅北果敢、佤邦、小勐拉和大其力等地,而这些地区恰好位于“金三角”地区。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于8月22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泰国和老挝三国驻缅甸大使召开了三方会议,共同协调打击赌诈问题。
中、泰、老3国驻缅甸大使举行3方会晤
在采访中,居住在缅甸仰光的华人承认,确实有些地区存在与电影《孤注一掷》中类似的情况。一位当地华人表示:“国内目前在反诈宣传方面做得很好,曾经从事电信诈骗的人现在很难做了。现在这些诈骗团伙开始用高薪诱惑人们前去,然后限制他们的自由,并勒索家属赎金。”他们还提到,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如今成为新的诈骗目标,而新型电话诈骗针对这些“新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现在会让语言能力非常好的人打电话,以针对留学生进行诈骗。”
电信诈骗2.0版本:新模式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国内反诈宣传的普及,人们的防骗意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缅北电诈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A先生在缅甸生活了近10年,目前在当地经商,对缅北电诈情况有所了解。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流行’的是高薪诱骗,将人员招到当地后限制他们的自由,再强迫家属支付赎金。”此外,他还指出,外国的中国留学生现在成为诈骗的新目标,“由于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对国内信息了解可能不及时,因此对诈骗电话的警觉性可能较低。”
A先生还提到,随着诈骗目标人群的改变,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员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对电信诈骗者的印象是,在电话中听到他们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话。但现在,他们会找那些外语流利、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从事电信诈骗。”他表示:“想象一下,在国外的留学生接到电话,对方用流利的英语和标准的普通话说话,这难道不更具欺骗性吗?”
“被骗”的另一面:被骗是自愿的,也是真实的
一位长期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并参与境外劝返解救行动的警察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陷入电信诈骗园区的人,“绝大部分是自愿去的,回来后却称自己是被骗去的。”
此前,红星新闻记者在百度贴吧“出国吧”中发现,“有大量‘求职者’希望被带出国发财。其中,一些人明知电信诈骗园区存在风险,仍抱有侥幸或功利心态,渴望赴缅甸等地谋取财富。”(此前报道:哥哥“应聘”前往缅甸,弟弟为救哥哥又被骗到电诈园区)。
B女士,一位在仰光知名全球连锁酒店担任高管的人员,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大多数声称被骗去缅北的人,实际上是自愿的。”
她补充道,酒店行业也面临人员招聘难题。目前,她所在酒店的中餐厅急需一名中餐大厨,“然而,数个月过去了,我们已经面试了10多位大厨,但一直没有人来填补这个职位。这在以前是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