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如果一个人熬到没有人联系你,没有饭局邀约,没有所谓的社交,那么恭喜你!

木棉说 2025-01-03 09:50:37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老戏骨陈道明的一段采访,感触颇深。

他在访谈中讲到了当下的一种现象:

“现在很多人一天到晚在强调竞争,往往就忽略了独处的美德。

这份‘德行’,就是自我净化、自我调教,人在独处当中,才能真正安安静静的去思考。”

他表示,60岁之后,便渐渐学会用“散步”的方式看待人生,不再跟自己较劲,活得更加闲散自在一些。

一直以来,陈道明都不太喜欢应酬,也很少参加饭局,偶尔上一次酒桌,就会感到十分煎熬。

他把很多东西看得越来越淡,迷上了画画、书法,这些孤身一人便可以完成的兴趣爱好。

他远离了无谓的社交,开始喜欢和自己下棋,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

雨天时,他会独自待着,写一写东西,在此期间把心洗干净,从而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

当一个人熬过了孤独,能够远离手机,不依赖社交,放得下饭局邀约,停止了无意义的联系。

活得越来越自由,走得越来越从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真正的强者,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到了一定年龄,你就会明白:

与其在繁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不如还生活一片清净,把时间用来取悦自己。

懂得社交节能

把生活调成了低耗模式

作家刘亮程说过一句话,颇有哲理:

“如果说人生是一棵树,我们不能让这棵树上的每个枝都结满了果实,那样树会累死的。

总得有一些闲枝,长着叶子迎着风。”

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同理,不是所有的圈子都适合你,强行挤进去,只会令自己身心俱疲。

也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岁月的列车上,中途下车的人一个接一个,过分强求挽留,迟早耗尽能量。

贾平凹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自己最怕的“声音”:敲门声。

多年以前,他因喜欢热闹,家里经常有朋友来往,闲暇时间,总有人前来一起喝酒畅聊、搓麻将。

每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他都会满怀欣喜地从书房跑出来,边跑边喊:“来了来了!”

但时间久了才发觉,真正的好友没来过家里几次,反倒是那些并不太想见的人时常拜访。

来的要么是莫名其妙的人,要么是带着一些为难的事求他帮忙。

有的亲戚特意从老家赶来找他办事,有的朋友前来要求他写条幅送人,还有人声称有堂会需要他去捧场,甚至有人就是闲来无事,找他聊天解闷。

最开始他为了维系关系,只能一一迎客进门。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些琐碎的人情之事折磨的他心烦意乱,敲门的声音也让他无法正常读书写作,他感到自己的头发都为此白了许多。

于是他下定决心,不能再任由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偷走宝贵的时间,从此便不再理会敲门声,没有预约坚决不开门。

后来又搬了几次家,他才终于寻到静谧之地,收获了生命的平静和坦然,过上了自在的生活。

马尔克斯说得很对: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要用寂寞偿还。

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给不必要的关系做好“断舍离”,为自己的生活树立起明确的界限,学会享受独处,开启社交节能,灵魂自会丰盈。

从现在开始,把生活调成低耗能模式,当断则断,该放就放,打理好每一段关系。

请相信,独处的时光里,亦能找到专属自己的广阔天地。

学会滋养身心

不再为他人的情绪买单

哲学家萨特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他人即地狱。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但也因此产生了相应的代价。

如果你总是活在他人的目光中,就会收获长久的痛苦,就像是身处地狱中,深受油煎火烤。

在萨特看来,人千万不能给自己制造关系的牢笼,更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

如此,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自由。

热播剧《我是余欢水》中,主角余欢水起初是一个处处忍让、事事讨好,每天都过得唯唯诺诺的中年男人。

在单位,领导动不动就对他破口大骂,他也不敢辩解一句,心甘情愿当了多年的“出气筒”,就连徒弟都对他冷嘲热讽。

出门在外,面对邻居的百般欺凌,兄弟借钱长期不还,小舅子的句句贬低,他只会一味地忍气吞声,害怕得罪每一个人。

而回到家中,最亲密的妻子也从未给过他好脸色,张口就是指责,时不时抱怨他没本事,仿佛他做什么都不对。

他费尽心思维系和每个人的关系、感情,换来的却只有否定、戏弄、打压。

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误诊,余欢水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

从那天起,他不愿再惯着任何人,也不再惧怕任何一段关系的破裂,更不再担心身边人的离开。

当余欢水开始停止了对其他人的讨好,敢于翻脸,反倒身边人都开始忌惮他,尊重他。

而他自己,也难得活出了一份自信,生活回归了舒适的状态。

李叔同有句话讲的很深刻: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

人活一辈子,如果一味地委屈求全,只会积攒更多的烦恼。

从今往后,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多考虑自己的感受,走好脚下的路,方能稳妥过完一生。

万事自渡自愈

修炼出成熟强大的自己

年初《繁花》刷屏时,91岁的演员游本昌再度爆火,说起对人生的看法,老先生感慨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到头都是一场空,要干就干好自己的事,做好我自己。”

的确如此。仔细想想,费心维护的关系难免会有走散之时,费力守住的感情终究也是一场空。

人生在世,可以依靠的外力终有穷尽之日。

唯有懂得自立,凡事自渡,难时自愈,好日子才能持久绵长。

诗人余秀华来到人世的那一刻,就因突然间的缺氧导致了脑瘫。

在别的孩子奔跑追逐打闹的年纪,她却行动不便,走路都困难,说话也口齿不清。

19岁时,她嫁给了比自己大12岁的丈夫,却常年被冷漠对待,当她摔倒在地时,丈夫不仅不扶,还会发出阵阵嘲笑。

婚姻的不幸让她见识了人性的丑恶,于是她不再指望旁人的帮助,也不愿依附旁人而活。

她开始阅读各种书籍,慢慢尝试着写诗,随后又和同乡外出打工,见识世界的宽广。

一年又一年,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写下的诗作也越来越优质。

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

诗集发售后,销量突破10万册,她的作品不仅受到了读者的称赞和喜爱,还获了奖。

余秀华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将自己从黑暗中拉了出来,实现了经济自由,活成了自己的光。

人到中年,不必再强求感情的长久,也无需费尽心思去衡量旁人是否真心。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活成了自己的摆渡人。

要知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万事自渡,活成自己的屋檐,就没有避不开的风雨。

尽力自愈,找到痛苦的出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周国平曾谈到关于孤独的三重境界: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无法静下心来,一心想要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这种状态,安下心来,用读书、写作等有价值的事充实生活。

三是将“寂寞”变成一种创造的契机,在这种无人打扰的环境下,学会和自己相处,然后引发出关于生命、自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人生走到最后,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0 阅读:4
木棉说

木棉说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