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走书起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是宁波地区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据艺人所传,最早是由佃工在农田劳作时自娱自乐,通过唱小曲来消除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故事情节的片段演唱,最终形成了宁波走书的独特表演形式。
在光绪至民国年间,宁波走书已经普遍流行起来。最初的表演形式是一人坐在桌子后面拉琴自唱的“坐唱”,后来发展成演员坐在桌子后面唱,伴奏乐队坐在两旁的“里走书”。最后,它演变成演员和乐队相对坐在一旁,演员在台上有更大的表演空间的“外走书”。在演唱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宁波走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余姚是宁波走书的发源地之一,有一些农民、小贩和手工业者在农闲时从事曲艺演唱,并成立了“杭余社”组织,经常交流演唱经验,研究曲艺书目。其中,许生传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艺人,他采用月琴伴奏,自弹自唱,深受群众欢迎。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艺人也纷纷采用各种乐器伴奏,并从其他地方的曲调中引进并改造应用。同时,在书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长篇作品,演唱活动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宁波、舟山、台州等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走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演唱形式从“坐唱”发展到“走唱”,从单档发展到双档乃至男女双档。1950年,宁波走书正式成立了戏曲改进协会,该协会对走书的曲目、表演和曲调进行了研究。1952年,宁波走书正式定名为“宁波走书”。同年,宁波走书的代表作品《**能创造防护罩》,由许斌章演唱,参加了首届全国曲艺会演,并获得了好评。
然而,在十年期间,宁波走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幸运的是,自1978年起,宁波走书得到了恢复,并重新焕发了生机。至2009年时,宁波市区就有专业和半职业艺人200余人,宁波走书成为浙江省较有影响的曲种之一。
宁波走书作为宁波地区传统的曲艺形式,凝聚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不仅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也是传承宁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走书通过演唱曲目、表演和曲调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同时,它也为传承和弘扬宁波地区的民俗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宁波走书的发展离不开对曲艺的研究和培养新一代的艺人。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宁波走书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宁波的曲艺艺术。